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杨 波
在新中国邮政用品中,相对于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来说,邮资信封中的加盖品种是比较少见的。加盖,就意味着发生了某种变化,归纳起来,新中国加盖邮资信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售价的改变
邮资信封售价的构成为:售价=面值+封费。例如,售价9分=面值8分+封费1分。
(1)封费的改变
在1957年5月发行的普9美术邮资信封(编号为6#至10#)中,封背原印文字为售价10分,后通过加盖方式,将售价改变为11分。其中面值仍为8分,没有变化,只是将封费由原来的2分提高至3分。加盖方式有两种,长加盖:全部文字被覆盖;短加盖:部分文字被覆盖。示例如图1。
相同的邮资信封不同的加盖,其存世量的差别可能会非常悬殊,最典型的例子是10#封,其长、短加盖封成为普9美术邮资信封收集难度中的“两极”,长加盖封是最“大路”的品种,市场价也最低;而短加盖封却是美术邮资信封中最罕少的品种,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不超过10枚,比著名的28#封(目前的最新统计结果为19枚)还要少见。
(2)面值的改变
图2是1996年12月1日发行的1997贺卡型邮资信封(瞿百顺邮友赠送给笔者的),由于当时邮资调整,按邮政总局的要求,各地邮局在邮资图上加盖“改资”戳,邮资信封原面值20分改作50分,邮资信封(包含内装的贺卡、纪念张)原定价600分改作630分,可知售价的改变仅仅是因为面值的改变而引起的。
2、用途的改变
(1)改作邮电公事封
普9美术邮资信封中的28#封上标有1959年的钢产量指标1800(万吨),由于此指标在短期内被调整,失去了意义,28#封也因此被取消发行。后来北京市邮局将其上的邮资图、封图和通信地址用黑色细线盖销,翻转改制成邮电公事封使用。
1970年1月发行的木刻图邮资信封在使用了两年多之后,邮电部于1973年10月10日发文通知停售。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上海市邮政局曾将停售后留存在邮局内的大寨人邮资图(面值10分)的邮资信封,在其邮资图上加盖“邮电公事”戳,作邮电公事封使用。(图3)
(2)改作普通信封
在M1花卉图邮资信封的印刷过程中,曾出现过一批错封。印制邮资信封时,先用单色胶印机分别印红、绿两色,但在套印过程中出现了排版错误。红色编码框的正确位置应位于距离信封左边10mm处,但被印在距离信封舌边的10mm处,成为废品。为了避免浪费,邮政部门不再印刷邮资图,并将封背最下行文字加印色块遮挡后,制成普通的无资信封从邮局售出。(图4)
3、适应某种需要的改变
(1)政治需要
在文化大革命高潮期间,许多信封都印上了毛主席语录、诗词、敬祝口号以及样板戏图案、工农兵形象等,以表示突出无产阶级政治。
普9图11#普通邮资信封是1965年发行的,其上自然没有文革痕迹,但它在发行不久的使用高峰期就碰上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因为信封上含有8分邮资,不好随便损毁,于是,有些邮局便在其上的空白处加盖各种政治宣传戳,以适应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图5所示的邮资信封是一枚未使用过的新封,文革期间上海市邮政局在上面加盖了“敬祝”口号宣传戳,系蓝色油墨加盖。之所以能够判断出是上海市邮政局加盖的,是因为我们已知上海市邮政局曾在普9邮资明信片上加盖过这种宣传戳。
(2)邮政需要
邮电部于1977年12月1日发出公告,为加速邮政通信的现代化,邮电部决定在全国实行邮政编码制度,并于1978年1月1日起先在江苏、辽宁和上海三个省、市进行试点,要求寄往这些地区的信件按规定填写邮政编码。
为了适应试行邮政编码制度的需要,邮政部门通过加盖(准确地说是加印)的方式,将一部分“1977-2”无编码信封改制成编码信封,所以,编号同为“1977-2”的邮资信封有两种,一种是无编码的邮资信封,另一种是在无编码封上加印邮政编码框及相关说明文字的邮政编码信封。(图6)
在以上列举的新中国加盖邮资信封中存在着许多需要探索的课题,例如:
1、普9美术加盖邮资信封的加盖厂家是谁?虽然我们现在知道普9美术邮资信封是在上海人民印制厂印制的,但还不能断定加盖厂家也是上海人民印制厂。
2、木刻图邮资信封被上海市邮政局改作邮电公事封使用的来龙去脉我们尚一无所知,需要查找有关的邮政档案资料。
3、在文革期间,除了上海发行了加盖“敬祝”口号的邮资信封之外,还可能存在其它地方加盖的品种,图7是一枚实寄封,1969年1月24日从沈阳寄河北玉田,其上加盖红色“敬祝”口号,下面还有松柏图案,与“万寿无疆”相呼应。它是否也是加盖邮资信封?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找到相关的邮政文件(如果有的话)来加以确认。
4、关于“1977-2”加盖编码邮资信封的发行日期。由于邮政编码制度于1978年1月1日起进行试点,所以我认为编码邮资信封的发行日期不会早于1978年1月1日。
注意到一份普16图邮资信封的发行资料,该资料刊登在一本民间邮刊《邮声》1994年第3期上,文章的题目是“黑龙江邮政要览(1976-1993)”,介绍了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在1976年至1993年间邮政业务方面的情况,其中有一段文字为:
“1978年6月30日省局通知:为适应信函内部处理机械化、自动化的需要,兹定于1978年5月22日发行印有金光红色《天安门图》邮资的邮政编码信封一枚,邮资面值8分,售价9分。规格185×103毫米,胶版印制。”(规格185×103毫米系158×103毫米之误─杨波注)。
省局通知的发布日期为1978年6月30日,而资料中邮资信封的发行日期为1978年5月22日,这个日期应是邮电部规定的发行日期,而不会是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确定的日期。1978年邮电部发行了三枚编号分别为“1977-2”加盖编码邮资信封和“1977-3”、“1978-1”邮政编码信封,我现在的认识是,邮政编码邮资信封是从1978年5月22日开始发行的。是否如此?希望能得到集邮先进的指教。
最后,向大家介绍一个有趣的特例。
邮友送给笔者一幅上海市邮电管理局印的彩色邮政宣传画“封面地址写正确,收到信件准又快”,规格为520×760毫米。上面印了两枚普9邮资信封,一枚是普通邮资信封(4-1957);(图8)一枚是美术邮资信封(6-1957)。(图9)由于是原色原大,加上印制的质量非常高,因此,除了美术封配图的色彩稍有失真之外,其余部分完全可以说做到了“以假乱真”,为了防止被人利用,有关部门在邮资图上手盖蓝色的有框“作废”(繁体)戳,规格为31×17毫米,似为胶质。
1. 在邮品的印刷品上加盖真实的邮政戳记,我是第一次见到。
2. 宣传画上没有时间标识,从上面的邮资信封的发行日期判断,宣传画的印制时间
应是1957年下半年(或笼统地说是50年代末)。
3.在邮票中有票样(也称样票),即 “新邮票分发有关部门备案、备查验或供宣传用的样品。票样上一般加印票样字样或专门凿孔、加盖,以示与正式邮票区别。”类似地,我认为宣传画中的邮资信封的原件就是样封,是供宣传用的样品。这样的样封我们从未见到过实物,而我们现在知道了这种样封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