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1968年8月1日发行的文12《毛主席去安源》邮票,题材和主图取自1967年10月1日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的,由“集体创作”、刘春华执笔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画。画中精心塑造的青年毛泽东形象,身穿长衫,脚着布鞋,手持红伞,足踏山径,面迎朝阳,意气风发。1968年6月,时任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的江青,对此画十分欣赏,称赞:“非常好,把主席的神气都画出来了。”同月30日,江青就批示:“总理、伯达、康生>>:建议明天‘七一>《人民日报》、军报发表。”并特别恩准“署作者名字”。不久,《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就大批印发,仅在“文革”中就印发了9亿多张,这一发行量是宣传品历史上最高的。
据油画家吴冠中在《我负丹青》书中披露:江青为何对《毛主席去安源》油画情有独钟,主要因她“痛恨有一幅出名油画《刘少奇在安源》,故如获至宝,便大加赞扬,大量宣传,并破例要标明作者,以示真实(当时作画是不准署名的)。解放军画报社仓促间打听作者是谁?打电话到工艺美院,电话中将刘成华误为刘春华,于是成万上亿的刘春华绘《毛主席去安源》油画的印刷品就发往全国和域外,刘成华从此就改为刘春华了。”
对《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如此大肆宣传,江青意犹未尽,还插手印发邮票。据1968年7月10日邮票发行局呈报邮政总局《关于发行<毛主席去安源>油画邮票的请示》中称:“在江青同志亲自关怀和培育下,一幅闪烁着毛主席思想灿烂光辉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创作出来了,为了更好地宣传这一伟大的胜利,我们发行油画《毛主席去安源》邮票一套”(全套本拟2种,8分面值2000万枚,88分面值100万枚)。邮电部军代表传达中亦云:“这套邮票是由江青同志选定题材、批示发行的。”邮电部军管会提出“要每人一枚,5亿人印5亿枚”。1968年7月27日,邮票发行局给北京邮票厂的票字第58号《关于修改“文12”邮票印量的公函》中,要求将“8分面值印量改为5亿枚(原印量2000万枚)”。北京邮票厂接此函后,提出限于厂内设备能力,5亿枚无法印就。后报经邮电部军管会审批,将8分面值印5000万枚,88分面值100万枚取消。最后,根据1974年9月13日北京邮电厂向邮政总局的报告中称,实际印量为3325万枚。
发行这套邮票,还出现了邮政史上的创举。1968年7月底,邮电部发出紧急电报,通知竞称:“为了油画(文12)不受污损,能保持完美,决定破例在贴用邮件时,不予盖销,另在邮件封面上空白处加盖收寄日戳。如有误盖,应即换贴。望严格执行”等等。从1968年8)71日发行邮票之日起至同年11月均未盖销。后由于周恩来总理得知此事给予严肃批评,此荒唐之举才被制止。故在4个月之中,贴有文12邮票的邮件,都没有盖销,这在我国邮政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正当全国热火朝天地宣传这幅油画之际,毛主席本人却对此画中将他画为身穿长衫不甚满意,说:“我在安源不是穿长袍,是穿短衣。”从此宣传开始降温。1969年,此油画交由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
1967年7月,北京、江西的红卫兵组织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毛泽东思想光辉照亮了工人运动》的展览。《毛主席去安源》这幅高2.2米、宽1.8米的大型油画,就是为配合这个展览会,由当时24岁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生刘春华创作的。展览在1967年10月1日如期举行,观众对《毛主席去安源》推崇备至,赞美歌颂不绝于耳,留言多达4本之多,惊动了中央文革小组的陈伯达、江青,今儿各大报刊纷纷撰文评论。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中,邮票发行局于1968年7月8日草拟了请示报告,经过紧张的工艺设计,制版印刷,邮票终于在“八一”建军节之日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