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中国金币收藏网专稿 作者:明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金币收藏网www.51jb.com
“后羿射日”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97年发行的黄河文化系列金币的第二组。笔者因对此有疑,遂进行查证,结果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因为该币的立项——纪念的主题人物确实搞错了,不是“后羿射日”,而应是“羿射九日”!这完全是两码事。现简述如下:
一、关于“羿”和“后羿”
关于“羿”的神话传说主要散见于《三海经》和《淮南子•本经训》。《三海经》中记载有: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皇帝大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引发大洪水(参见诺亚方舟)、鲧(音gǔn)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杀死鲧,以及最后大禹治水成功等故事。因《三海经》记载的多是氏族部落时期的故事,夏朝之后的人物和事件在《三海经》中鲜有提及,所以专家们推测《三海经》最早成书于夏朝之前。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书上记载的就是“羿射九日” 而不是“后羿射日”;第二、《三海经》最早成书于夏朝之前,那时后羿(夏朝人)还没有出生,也就谈不上是“后羿射日”了。
《淮南子•本经训》中载:“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音yàyǔ)、凿齿、九婴、大风、封豨(音xī)、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于是天下广狭险易,皆有道理。” 《淮南子》又载:“尧乃令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乌尽死。” 说的是在尧时代,自然界的怪兽猛禽和十个太阳危害生灵,尧派 “羿”为民除害……
此记载还有一说:即汤(唐)尧逼兄长退位,自登大宝。十日君不肯臣服,乃率领其手下猰貐、凿齿、九婴等部族发动叛乱。唐尧命射正“羿”统兵征讨十日族,“羿”接连射杀九个崇日部落,剩下一个日部落臣服。十日君战败,其族或渡海逃亡、或藏匿于草荡、或浪迹天涯,后为避祸而改为日姓。
当时间走到了夏王朝时期,十日族又一度兴起,夏后氏廑(音jin)8年,十日族叛夏,这时才有“后羿”(有穷氏部落首领)征战十日族之事发生。但“后羿”只是征战十日族而并没有射日,也不能再射日了,因为那时天上的太阳已经让“羿”射的只剩下一个,如果把这仅剩的一个太阳也射下,世界就没有今天了。还有,同属黄河文化题材,同是神话人物,“女娲”和“羿”才是同处于一个地球洪荒时期,补天、射日都是属于三皇五帝时期的神话传说,而不是夏朝的历史记载,射日跟夏朝的“后羿”无关。
另《三海经•海内经》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矰(音zēng,红色的弓和白色的箭),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这里说的帝俊就是帝喾(音kù),是尧的父亲。“羿”当时是帝喾手下的射手,因擅长射术而总揽兵权。
由上可见,“羿”还是个三朝元老,始效力于帝喾,再是帝挚(帝尧的异母哥哥,在位9年),最后效力于帝尧。
《辞海》中关于“后羿”条目的解释是两种:
“后羿,又称夷羿。传说中夏代东夷族首领。原为有穷氏部落首领,名羿。善于射箭。推翻夏代统治,夺得太康王位。不久因喜狩猎,不理民事,被家众杀死。
又神话传说尧时十日并出,植物枯死,猛兽长蛇危害,羿射去九日,射杀猛兽长蛇,为民除害。”
以上明确地点出了有夏代的“羿”和尧时代的“羿”两人:夏代的“羿”是太康时代的历史人物,即“后羿”,又称夷羿;尧时代的“羿”是神话人物,是射日的英雄“羿”。
金山辞霸中关于“羿”的解释也是两种:羿<人名>
(1)尧时的射师……
(2)夏时有穷氏国君,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烹之。(寒浞<音zhuó>派人把后羿杀了,并把他身上的肉做成一道菜,要他儿子吃,其子不从,也被杀了。)……又查:后,从口,与君同义。因此说“后羿”就是“王羿”的意思,是指有穷氏国君,而且还夺得过太康王位。而射日的“羿”没有当过国君。
这也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有两个“羿”以及“羿”是尧时的射师;夏朝的“羿”是有穷氏的国君 “后羿”。
《汉字大全》里关于“羿”的解释又是两种:
羿<名>,唐尧时的射师。 自开辟以来,太阳星原有十,后被羿善开弓,射落九乌坠地,止存金乌一星。又如:羿弓(羿的弓矢所及),羿妃(指神话中羿妻嫦娥);羿毙十日(指羿射日的传说)。
夏时有穷氏国君。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烹之。――《左传》。羿yì〈古〉人名,又称“后羿”。传说是夏朝有穷国的君主,善于射箭。
以上也极明确地表明了历史上有“羿”和“后羿”两个人,而且清楚地说明毙日的是射师“羿”和羿妻是嫦娥。
《高级汉语辞典》里关于“羿”的解释还是两种:
1、唐尧时的射师 [archery's master] [例句]自开辟以来,太阳星原有十,后被羿善开弓,射落九乌坠地,止存金乌一星。
2、又如:羿弓(羿的弓矢所及);羿妃(指神话中羿妻嫦娥);羿毙十日(指羿射日的传说)。
3、夏时有穷氏国君 [king][例句]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烹之。——《左传》
这又是“羿”和“后羿”是两个人以及“羿”射日的佐证。
中国文物报2005年11月11日第4版沈融的文章《谈箭说“羿”》中也提到:羽箭首创于何时何地,目前只能借助于上古历史、传说作一番有益的探讨,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上古传说中的著名射手——“羿”。“羿”,《淮南子•本经训》谓帝尧时人,曾为帝尧立下“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等赫赫战功;而从《左传•襄公四年》魏峰的一段话来看,“后羿”是夏代有穷氏的国君,曾在夏后相登基后篡位代夏。“降其射也,不移民事,而淫于原兽”。两者在时间上相距不下数百年,而羿善射、好射的记载则是一致的。
以上也说明“羿”与“后羿”完全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并指明了两人都好射以及射日的是“羿”而非“后羿”。
辽宁师范大学鲁刚教授(主要从事神话文化学的研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论羿与后羿》一文中指出:“羿”与“后羿”,从时代到形象、到本质如此不同,但让人不解的是,在我国历史上,从古至今,竞把二人混为一人,让“羿”背了几千年的黑锅。……羿不是夏人,后羿才是夏人……看起来把“羿”与“后羿”视为一人似乎已是历史的铁案,实际上则是一桩错案,改过来才好,还“羿”一个清白。
笔者完全赞同并支持鲁刚教授的观点:还“羿”一个清白!因为,对于历史,我们后人只能考证、探究和尊重,不能抹杀、篡改或亵渎。毕竟,商纣王与汉武帝是不能混淆的。哪怕是同朝代的吧,岳飞和秦桧又岂能颠倒呢?
二、“羿”与“后羿”的关系
射九日的“羿”始现于帝喾时代,处于我国历史上的原始社会,是华夏上古时代神话传说中的神话人物,是救民于倒悬的大英雄,他的妻子叫嫦娥。有穷氏国王“后羿”则生活在太康至仲康时代,处于我国历史上的奴隶社会--夏朝,是古代历史人物,是个荒淫无度的家伙,是奸佞。他谋王篡位,作威作福,但最终也难逃厄运,不得善终。他的妻子叫纯狐。“羿”与“后羿”相隔的时间顺序如下:帝喾(即帝俊,“羿”始现朝代,至帝尧)——帝挚——帝尧——帝舜——帝禹——帝启(夏朝始)——太康(“后羿”始现时代,至仲康)——仲康,两者前后历时七、八个朝代。帝喾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436~前2367年,而太康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188~前2160年,仲康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159~前2147年。因找不到“羿”与“后羿”俩人确切的生卒年份,暂且以此估个中间值的话,两者起码也要相隔二百几十年吧。所以说“羿”与“后羿”是时代完全不同、人物形象与本质也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物!
那为什么这两个迥异的人物会搞混了呢?
一是或许因为两个人的名字都带“羿”;
二是或许因为两人都善射;
三是或许因为两人前后都讨伐过十日族;
四是或许因为两人都是被亲信所害(“羿”被逢蒙所害;“后羿”被寒浞所害,还纳娶了“后羿”的妻子纯狐);
五是或许因为现在满世界都是“后羿射日”的谬论之故。
在这种情况下,“羿射九日”的正确说法反而显得寥若辰星了。但真理有时就在少数人一边,再多的“或许”也无法变成事实。难道说,假如现在有个人,跟“后羿”一样荒淫无度杀人霸妻,还五毒俱全,但因其恰巧与17世纪中、后叶(倒推上去二百几十年)的某个大英雄同名,就能拿他来顶替那个英雄而让民众顶礼膜拜? 答案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
关于“羿”和“后羿”这个问题,鲁迅先生就泾渭分明。他在小说《奔月》里(尽管是再创作的神话小说)写的就是“羿”与嫦娥的故事(“羿”夜归遇逢蒙而不是遇寒浞),而不是什么“后羿”与嫦娥之类的。文豪就是文豪,既能百变,又不迷宗,令人叹服!
三、关于错币和错版币
综上所述,“后羿射日”乎?No~No,“羿射九日”也!所以说“后羿射日”金币搞错了,而且错的最厉害!因为它既是一枚错币,错在原则与根本(立项内容)上;同时又可能是一枚错版币,即在制版中也出错(双错合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情况:
一枚是“第15届冬奥会——男子滑降”本银错版币。
该币1988年发行,27克银,发行量10000枚,已发行10502枚,其中一枚磨砂版本银币在2007年12月22日的上海首届大型钱币专场拍卖会上以3.3万元(含佣金)价格成交。该币的原则——立项没有错,是错在背面所刊“第16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字样的数字上,把15届错刻为16届,即为错版币。
“男子滑降”本银币局部放大图:
另一枚是“京剧艺术[2]——龙凤呈祥”彩银错版币。
该币2000年公告发行(实际上市于2001年7月),5盎司彩银,发行量11800枚,已铸(首发)2000枚错版币中流入市场约700枚左右(引自孙浩洋《试析龙凤呈祥错版币》一文),在2007年12月22日的上海首届大型钱币专场拍卖会上以5.5万元(含佣金)价格成交(2002年央行又另发5盎司正版龙凤彩银币11800枚)。该币的原则——立项也没有错,错在一是将年号2000年错刻成2001年;二是京剧艺术的“剧”字中的“古”字少了一竖。也是一枚错版币。
“龙凤呈祥”彩银币图:
再就是这枚“黄河文化[2]——后羿射日”本金错币。
此币1997年发行,1/2盎司金,发行量3000枚,已发行3000枚;5盎司金币发行量128枚,已发行128枚。该币的原则——立项错了,是错币!立项时把主人翁搞错了,把“羿”错成了“后羿”,不但张冠李戴,还颠倒黑白,错把奸佞当英雄,英雄却在背黑锅。这也太委屈英雄“羿”了,“羿”实在是冤!想当年“羿”大义凛然,不顾个人安危,射日(天帝的儿子)保民,得罪了天帝,虽功名盖世,但还是被天帝革除了神职,被贬下界,永作凡人。这已经够委屈他的了,但惨的还在后头:他的妻子嫦娥竟被人莫名其妙地乱点鸳鸯谱,拉给几百年之后的 “后羿”去当老婆,自己成了孤家寡人,被害而死。呵呵,也幸亏嫦娥是神仙,年年都能十八岁,要不然到了“后羿”这个朝代,至多也就是个木乃伊了。
“后羿射日”金币局部放大图:
前面说到“后羿射日”金币又可能是一枚错版币。从上面的放大图里我们可以看到,“后羿射日”四个字是与“女娲补天”金币上的字一样属于小篆体。但是那个“射”字却与我所找到的几个篆体字都不同,所以说它又有可能是一枚错版币。详见下图:(说明:本人不懂篆书,所以对此不敢妄下结论,只是怀疑,望有识之士不吝赐教。)
掐指算来,“羿射九日”却蒙冤(被后羿冒名顶替)十年有余,也该还其本来面目了!
既有错谬,首要之举当为纠错,以免继续混淆视听,贻误民众。诚然,纠错比出错难的多,因为出错是无意而为,纠错却须有意为之。但如知错不改,任其遗错万年,那将愧对历史、愧对先贤、愧做华夏子孙!试想连起码的维护“汗青”都做不到,又如何对得起创造“汗青”的先人们?既然是历史题材,就应该尊重历史,如实地反映历史。既然说“黄河文明是华夏文明的‘心脏’”。那么为了‘心脏’的健康,就不应该人为的制造‘血栓’。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过”有大过小过之分,有一般和原则之分。对此关乎华夏历史、关乎黄河先贤、关乎是非曲直的原则性错误,那就不该等闲视之,否则将永远贻笑大方!毕竟金银币是由国家权威机构发行的,既具权威性,又属国家名片,更须慎审对待,更应尊从历史的本原:不是“后羿射日”,而是“羿射九日”!在目前错谬遍地的情况下,主管部门如能正本清源,还“羿”英名,那是大智、大勇、大益之事,是明辨是非、尊从历史之善举,必将与史同存!
再则就是究错。这个究错并不是指追究哪个人的个人责任,而是指追究错谬产生的原因,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防患于未然。凭心而论,每个当事者都想把事情办好、办得漂亮,但错谬还是客观而不幸地发生了。这就需要认真地审视立项、取材、设计、审核、制作等各项程序的科学性、连贯性、制度性和严谨性,找出薄弱环节和纰漏,认真地加以改进和杜绝,以防错谬的再次发生。
四、错 趣
有人说丑到极致反成美,如罗丹的“欧米艾尔”。要我说错到极致也成趣,象这套“黄河文化”的本金套币就是如此。整套币选材好——同属黄河文化神话故事,主角男女搭配,刚柔相济,相得益彰;制作精——女主人翁窈窕柔美靓丽漂逸,男主人翁英武挺拔健硕精壮(见下图)。第一组“女娲补天”金币设计水平高,制作技术精,题材概括精炼,达到了源于原作、高于原作的境界。而第二组“后羿射日”金币却是一枚是事而非的错币,主题人物既张冠李戴,又搞错先贤,还颠倒黑白。这套币的主人翁一女一男,主题一对一错,同是救民于倒悬的大英雄,结局却是如此不同:女主人翁稳坐正堂,年年万民祭奠,还是世界文化遗产;男主人翁却被奸佞冒名顶替,屈站门坊,三餐无着,冤超窦娥,还不知何日得见天日,两相对比真是天渊之别啊(呵呵,总算找到阴盛阳衰的源头了)!两枚币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此谓一趣。
“后羿射日”金币在形式上设计精美,布局合理,精雕细琢,气势磅礴,立体感强,人物雕刻尤显精当,迸射着令人赞叹的阳刚之美和巨大的力量之美,极富艺术感染力。但其在内容上却如此错谬,主题人物犹如“关公战秦琼”,令人啼笑皆非。单枚币又自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此谓二趣。
“黄河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启蒙,是华夏历史的起源,其发祥地黄河流域又是我中华民族的摇篮,象征意义重大,地位独特,影响深远。“黄河文化”系列纪念币因此而发行。但该套金币的第二组却把纪念的主题人物搞错了,把“羿射九日”错成了“后羿射日”。这好比迎亲抬错花轿,甚为滑稽,甚为罕见。呵呵,此谓三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