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山寨纪念币升值空间大吗

1楼
方寸 发表于:2009/12/25 13:52: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福州一女士花3980元买奥运金币 原是“铁块” 图片来源:东南快报

  时下,“山寨”成了个挺时髦的词。“山寨版”的手机、“山寨版”的周杰伦、“山寨版”的百家讲坛等等。有些“山寨”勉强可以凑数,“山寨版”的周杰伦提供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山寨版”的百家讲坛也提供了另一种历史的探讨平台。假如收藏也被“山寨”了,笔者则难于苟同。

  “山寨”大师

  有时间去了解物品的好坏,只好认品牌,穿衣服要买名牌,用手机要买名牌,就连买个牙刷都要买有牌子的。工艺美术界也不甘寂寞,从业者们对种种“大师”头衔趋之若鹜,争先恐后地要拿到“大师”名号。拥有了“大师”头衔,不就是最好的品牌效应吗。可是正如名牌有“山寨”一样,大师也有“山寨”。

  目前,各种组织、各种名目的艺术大师评选层出不穷,例如“某某民间艺术大师”、“最受收藏家喜爱的陶艺大师”等等。对于工艺美术大师许多部门都有自己的标准,准入门槛缺乏统一性。有的评选只要交足钱,竟然也可顺利获得“大师”称号。

  之所以现在“大师”满天飞,一个重要原因是称谓与经济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称谓越高,获得的利益就越大。在利益推动下,市场对大师的称谓也就越来越追捧。很多人在被评选为艺术大师之前,其作品大约在千元左右一件,当选后,很快涨价到上万元甚至几万元一件。更多的人在当选大师前,作品根本无人问津,当选后则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种显著的经济效益,使得某些人肆意爆炒大师概念,甚至用一些模糊的称谓,比如“紫砂大师”、“陶艺大师”等混淆视听,以期牟取暴利。同时,也使得艺术家们难于集中精力搞创作,而是一门心思设法挤入“大师”的行列。

  在不少藏品交易市场,各种冠以某某大师之名的艺术品随处可见,而且附有证书,价格不菲。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工艺美术界能达到大师级的工艺美术家屈指可数,对于众多冠以大师之名的艺术品,投资者只有靠理性的思维和敏锐的慧眼来识别。

  “山寨”藏品

  艺术品的价值首先在于创造性,模仿和复制是艺术品的禁忌。

  金银纪念币作为投资收藏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那些由国家权威部门限量发行的精美金银纪念币,更是因买者众多而价格高涨,有的品种因藏家惜售而有价无市。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一些不法分子依葫芦画瓢,加以仿制。各种“山寨”金银纪念币,充斥各种报刊的广告版面和电视购物频道,并在市面上大肆兜售,泛滥成灾,骗取部分收藏爱好者的钱财。

尽管有些“山寨”金币的含金量与真币一样,若只论金的价值,与真币是同值的,但因不是权威部门限量发行的真币,其附加值毫无疑问要低出许多。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不是“全国首发”就是“百年难遇”的所谓纪念币,根本就是一些商业机构凭空臆造出来的产物,只不过做成国家法定货币的形状,打上貌似的面值数字,配上精美包装,就堂而皇之地上市了。有的还拉上一些社会名人,为之宣传造势。

  总结归纳起来,这些“山寨”金银纪念币,题材没有不重大的,发行量没有不稀少的,机会没有不难得的,升值空间没有不巨大的。一旦受其蛊惑,掏了腰包,则没有不上当的。

  “山寨”专家

  我国民间收藏近年来持续火爆,成为继股票、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潮。出现了媒体在鉴宝、藏家在捂宝、买家在寻宝的空前火热局面。对初进入收藏领域的人们,都希望能找个专家领路。普通收藏爱好者大多眼力有限,他们决定是否收藏某种或某件物品时,往往需要借助专家,这对初涉投资收藏的人们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决定着收藏的成败。

  时下,收藏市场上的专家可谓多如牛毛,但人们仍为不能得到准确的引导和鉴定而大伤脑筋。据了解,在这些所谓的专家中,有的本身就缺乏扎实的文物古玩鉴定基本功,只是略懂皮毛;有的上了几天培训班,混了一张证书,便打着“著名专家”的旗号四处“走穴”,名为鉴定,实为赚钱;有的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和有关拍卖公司、古玩商人联手,将真品说成是假的,将赝品说成是真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蒙骗不懂行的藏家;还有的看钱说话,投藏家所好,讲他们喜欢听的,还开具鉴定证书,每份证书收取数百、上千元的费用,结果吃亏的自然是藏家自己。

  广大藏友切不可一味迷信“专家”,一定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要多请教那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长期奋战在收藏市场第一线的名副其实的专家。

  “山寨”报刊

  近年来兴起的收藏类报刊可谓一大撼人的“山寨”景观。从2005年开始,收藏类报刊数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开始呈现井喷性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短短几年内,有上百种收藏类报刊创刊。

  由于各种收藏展览、交易、研讨等活动在数量上的激增,导致了传统正规收藏报刊难于及时传递如此丰富的信息,而各种“山寨”收藏报刊却恰好满足了人们对于“大信息量、快速阅读”的需求,因此应运而生,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大多数“山寨”收藏报刊通过投资和广告相结合的方式生存。这就直接决定了它们的定位和内容,绝大多数这类报刊都以艺术家介绍、艺术品展示、藏品推介、收藏活动推广和简短的艺术时评为主;在发行投递上,他们放弃了传统的邮局征订方式,转而以直投和代销为主。为了争夺更多的阅读群体和聚焦点,一些“山寨”收藏报刊内容和格调难免低下,有时也会造势炒作,误导读者。

  无论是对于正规收藏报刊,还是对“山寨”报刊而言,倡导健康严肃的艺术品收藏价值观不仅是对一个媒体的道德要求,也是其自身发展的理性要求。

  有些人从民间性、草根精神、敢于挑战名牌、挑战权威的角度,肯定“山寨文化”。也许,“山寨”在某些实用性、应用性较强的领域,在一定的时间里可能不得不作为权宜之计。但是,在收藏领域,“山寨文化”的危害的确不容小觑。

来源: 信息日报

2楼
lxy01 发表于:2009/12/25 22:58: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0547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