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刘定权展示当年江北区区长与他的合影
金印捐赠证书(资料图片)
渝中区收藏爱好者喻先生,日前收藏到国宝级文物“偏将军金质印章”捐赠证书,希望通过本报找到当年的捐赠者(本报12月4日10版曾报道)。昨日,记者终于找到这位无私的捐赠者刘定权(证书上笔误为“刘定泉”)。“偏将军金质印章是我结婚当天在嘉陵江边捡到的,捐赠奖金用来办了婚宴。”他说。
结婚当天捡“金乌龟”
“我知道当年国宝捐赠者刘定权的下落,我和他原来是同村的。”本报寻找国宝捐献人的稿件见报后,家住江北区海尔路的毛桂安等多人提供线索。昨日,根据这些线索,记者终于找到现居江北区海尔路181号兰溪小区49岁的刘定权。
刘定权当年家住江北区观音桥公社皂角岭村新城合作社(现江北刘家台片区),是一个农民(现已农转非)。因父亲在他未出生便去世,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家里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仅念了两个月书就辍学回家,帮助母亲务农。
“金印是我结婚当天捡到的。”刘定权说,1982年底一天上午,他与现在的妻子到公社办理了结婚手续。下午,他回到家,被生产队安排给位于嘉陵江河边的菜地挑粪。当天被安排挑粪的人较多,不偷奸耍滑的他走在队伍第二位,当他挑着粪走在河边路上时,无意中发现前面一人踢出一硬物。硬物大部分被泥沙包裹,露出少部分金黄色物质。他一时好奇,就随手捡起丢在衣袋里。
后来,挑粪队休息,他在河边用水洗净硬物上的泥沙,发现其金光灿灿,呈龟纽方形,底部刻有文字,十分好看。虽无人认识此物,但大多数人都认为该物是黄金铸成。且因它上面雕刻着一只乌龟,大家就叫它“金乌龟”。
不顾诱惑义捐国宝
不久,刘定权捡到“金乌龟”的消息不胫而走。
刘定权回忆,当时,到他家看稀奇的人络绎不绝,母亲担心遗失,更是成天将它放在贴身的衣袋里。当时,一老年文物贩子化装成收破烂的找到他,开始出价2元钱购买“金乌龟”,被拒绝后,随即出价1000元。
“那年头1000块钱的确诱惑人!”刘定权说,当年,他累死累活在生产队干一个月,也只收入10多元钱,加上年终补助等,他家一年的总收入也仅有300元左右。再则,他家一直是寅吃卯粮,虽与妻子办理了结婚手续,却连最简单的婚礼也办不起。
面对巨大诱惑,刘定权没有动心,并作出很多人都认为“傻”的举动:将“金乌龟”交到原重庆市博物馆。经专家鉴定:“金乌龟”是汉代偏将军金质印章,属国宝级文物,至罕至珍,是目前三峡博物馆十大镇馆文物之一。
当年曾是新闻人物
“为表彰我的义举,有关方面奖励了350元钱,我花了50元给生产队的人买了瓜子和糖吃,剩下的大部分则用来办了一个婚礼。”刘定权说。
他说,捐献国宝后,他的事迹很快传开了,当时的报纸、广播等作了铺天盖地的报道,他还与当时的江北区区长及公社领导等合影留念。说着,刘定权翻出当年的老照片证明。“当年,对刘定权的宣传搞得非常大,广播天天播,整个生产队无人不晓!”毛桂安及刘定权的多位邻居证实。
但除此之外,刘定权的生活并无其他改变,仍以种地为生,直至2003年,当地被开发,他办理了农转非,现在一小企业当临时工。
至于喻先生收藏到的捐赠证书,刘定权说,当年,他除了得到350元钱、一张奖状(已腐烂)以及表彰时的照片等外,再无它物。他未见过也不知道该证书,估计是被人“搞忘”了。
(感谢毛先生提供新闻线索)
记者 韩毅/文 吴子敬/摄
网络编辑:孔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