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收藏沫若书刊 十几年如一日不言苦

1楼
四姑娘山 发表于:2007/12/9 10:52:00
 

四川新闻网-乐山晚报讯: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十几年来,市民廖金福几乎花掉了全部的业余时间和大部分薪水,专心收藏各种书刊,一直行走在自己钟爱的收藏路上。

  收藏路上苦乐同行

  记者来到廖金福家中,只见书柜里装满了他收藏的连环画以及各类书刊,旁边还堆放着不少书籍。“这些书都是我这十几年来通过各种渠道淘来的,可以说是多年的心血。现在,我主要集中精力收藏郭沫若的相关史料著作,已经搜集了200多件,民国时期的著作大约有80多件。”廖金福对自己收藏的这些“宝贝”如数家珍。

  据廖金福回忆, 1992年的一次偶然机会让他开始涉足收藏。那时,他主要收藏一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书刊、新文学书,以及文革书刊等,也兼顾着收藏些连环画、票证、钱币和烟标等。“当时,我在山西忻州当兵,几乎每个周末都会跑到离忻州70多公里外的太原,寻找我需要的书刊。每次都是早出晚归,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确实有些辛苦。但当我得到了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刊后,我会兴奋得睡不着觉!” 回想起收藏中的点点滴滴,廖金福显得有些激动,“太原的南宫旧书市场、附近市州的市场,我几乎都跑遍了。”

  2000年,廖金福来到北京工作,北京的潘家园旧书市场成了他情有独钟的去处:“几乎每个周末,四点多我就早早起床,坐2个小时的车赶到潘家园旧书市场,期望能淘到自己中意的旧书。”2002年,廖金福从部队转业,带着26箱装满书的特殊行李回到乐山。为了能收藏到更多有价值的书刊,廖金福几乎牺牲了自己全部的休息时间,十几年如一日,坚持着自己的收藏爱好和信念。

  沫若收藏传承本土文化

  如今,让廖金福津津乐道的还是目前收藏的有关郭沫若的珍贵书刊,他俨然成了一名“郭沫若迷”。据廖金福回忆,1994年他参加了一次新闻培训,从刚结识的朋友那里看到了《现代诗歌名作欣赏》一书,书里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将他带入了一个美妙的意境,从此廖金福暗自喜欢上了郭沫若的作品。后来,廖金福开始关注起郭沫若的作品,并一一收藏。

  自1996年开始,廖金福把收藏的全部焦点都集中在郭沫若的相关作品上。随着收藏的作品越来越多,廖金福对郭沫若作品的感情也日渐深厚。 “这些年,我主要是靠跑市场和邮购两种方式购买郭沫若的作品。”说着自己淘书的经历,廖金福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记得有一次,我从一位书友那里得知有一本很有价值的郭沫若作品,可已经被别人买下了,于是我多次打电话给这位书友。对方被我的诚意感动,最终帮我说服了那位已经买下书的朋友退掉了书,转而把书卖给了我。”

  更让廖金福感到自豪的是,在今年召开的“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他收藏的郭沫若作品的早期版本《创造季刊》、《质文》等著作、 期刊、信稿139种238册在“郭沫若文化史料民间收藏展”上展出,成为研讨会的一大亮点。廖金福收藏作品之多、质量之高,让与会专家学者们大为惊奇,赞叹不已。

  “收藏书籍就是收藏历史,我从收藏中得到了许多快乐。”专家们的赞许增添了廖金福继续收藏的信心:“我还打算收藏陈敬容、曹葆华、廖平等其他乐山名人的作品,希望用自己的劳动,为乐山历史文化的保存尽力。”

  家人支持成为收藏动力

  廖金福走上收藏之路,一开始还是受妻子周雪莲的影响。廖金福说:“妻子从小就喜欢集邮,受她的感染,我开始集邮,逐渐才走上了收藏道路。”刚开始,周雪莲并不理解廖金福的做法,埋怨丈夫尽买回些没用的东西,把家里弄得乱糟糟的。后来,在参加了一次市文联组织的展览后,周雪莲的看法发生了改变,她逐渐认识到了收藏的意义,也开始理解丈夫的心思,于是她也支持丈夫的收藏爱好。当廖金福看中一件藏品时,周雪莲会节衣缩食让丈夫买回收藏;当廖金福在收藏中遇到挫折时,她常常在一旁开导和鼓励;当廖金福的收藏品参加展览时,她更是忙上忙下帮着张罗。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成为了廖金福继续收藏的动力,他表示,将把自己的收藏继续进行下去,为乐山历史文化的保存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本报记者 陈镜颖 文/图)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