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撤销发行的——普24 喜鹊、鸽子发行夭折始末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10/1/25 17:13:00

     1986年第9期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刊《集邮》杂志、第5期北京市集邮协会会刊《北京集邮》杂志都在“新邮预报”栏中分别报道即将发行普24《喜鹊、鸽子》邮票的消息并详细介绍了邮票的面值、票幅、齿度、设计者、印刷厂等资料《集邮》新邮预报“十月份将发行的邮票”全文如下:

普24  喜鹊、鸽子

1986(具体日期待定)

2-1喜鹊4分

2-2鸽子8分

邮票面积:27×20毫米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齿孔度数:11度

整张枚数:150

版    别:胶版

设 计 者:金鸿均

印 刷 厂:北京邮票厂 背面刷胶

    普24《喜鹊、鸽子》实物迟迟未见面世 一套高面值的普24 《中国石窟艺术》取而代之

    对于普24《喜鹊、鸽子》未发行的原因时隔十载有文章披露早在1986年8月中旬北京邮票厂便印制完成了拟议中的“普24”本打算于当年10月1日国庆节首发孰料正因其题材一改以往新中国普通邮票偏重革命圣地、工农兵人物形象或各地自然风光、文物艺术、民居、长城等静态人文景观的做法,同时采用彼时颇少见的胶版印刷,竟招致有关部门主管领导对是否发行的不同意见:

    一种观点认为当年4月起普23《民居》(一)刚发行本、外埠平信面值的4分、8分普票库存充足再插入一个面值重复的“普24”可能不利于“民居”系列普票的发行;鸟类属动物题材应放入特种邮票范畴故建议停止发行全部销毁.

    另一种观点认为“普24”既然已经印成再销毁实在浪费建议按原计划发行,最终前一种论调占了上风普24《喜鹊、鸽子》不幸“胎死腹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中国邮票史》编审委员会编、2004年1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邮票史(第九卷)(1979—1991)》,在第四章“普通邮票和邮资封片”第二节“普通邮票发行工作中的探索”中专辟“二、取消发行的‘喜鹊、鸽子’普通邮票”一段”,又给出了另一种“权威”说法:这套邮票最终被取消发行,原因是邮票发行局原计划发行的《喜鹊、鸽子》胶印普票,是在1985年通信用票供求矛盾较大做为补救措施,临时确定设计发行的到1986年通信用票紧张的状况有所缓和,加上一套普通邮票只发行两枚,枚数太少故决定取消发行遭到了一些研究者的非议,有的认为当年安排发行这套邮票应该是具有试验性质的.而胶印的“喜鹊、鸽子”普票是一次不成功的试验,始终达不到质量要求;有的认为鸟类属动物题材,不符合邮票发行局《关于邮票发行方针和选题基本原则》中普通邮票“选取代表民族本质的事物”的规定,等等。

      笔者是不赞同这些非议的,我国从纪1开始就不断采用胶版印制,普票中的普1、3、4、6、7、8、10、12、13、16以及普东1、2、普旅1等亦均为胶版,可以说积累了相当丰富而成功的经验,从1974年以后多年不再以胶版印制,主要是因胶印工序比较简单,容易仿造,所以“喜鹊、鸽子恢复胶版印制,是无须试验的,况且邮票发行局《关于拟发行普23组普通邮[FS:PAGE]票的补充说明》(以下简称“补充说明”)中所说“这套邮票图稿的绘制方式考虑了胶版印制邮票的特点,黑色线条的鸽子和喜鹊设计成鲜艳的底色,好印刷,作为邮资标志也很明显。”(第224页),也说明这套邮票的胶版印制是非常有把握的,完全不存在质量问题。对于是否符合民族本质,取代“喜鹊、鸽子”普24编号的“中国石窟艺术”,其佛像似乎也不是代表民族本质的事物,不也堂而皇之上了普票吗?

      不过笔者也认为邮史的解释不能令人满意,既为“补救措施”,为伺迟迟不予发行?通信紧张状况怎么缓解了?对此,邮史九卷第272页有一段关于引进西德海尔公司电子制版机情况的记叙,其中“(电子刻版机)刻出的网点均匀度好,层次清楚,规格整齐,套印准确,废品减少,缩短了制版时间,质量和产量有大幅度的提高。”似乎可以说明问题,可惜太过简略。近日有幸拜读到邮票印制专家董纯琦先生的大作《一生耕耘方寸间》之“52”(载《集邮》杂志2007年第5期),心头才豁然一亮,“喜鹊、鸽子”被取消发行的原委终于可以说情楚了!

      董先生说:在20世纪80年代时,“北京邮票厂的生产还处于半手工操作的水平,显得太落后了。”这里所谓的“半手工操作”,是指碳素纸制版的半手工操作,其工艺复杂琐碎,在温湿度有变化的条件下,印版的套印准确度以及色彩、层次都容易出问题,质量没有保证,印出的邮票废品率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邮票印刷效率。这也就是“补充说明”中所说“邮票生产能力又一时增加不上去”的根本原因,在当时改革大潮兴起和集邮活动走热,普票和纪特票需求激增的情况下,确实是“供需矛盾十分尖锐”了。  
2楼
lxy01 发表于:2010/1/25 21:59: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