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寄封是指经邮局实寄,盖有相应邮戳的各种信函封套,明信片和包裹单也包括在实寄封范畴内。实寄封对于邮局邮票发行日期、邮政用品和邮政史等诸多问题的研究,有重要的史料意义,历来受到各国集邮者的重视。各种集邮类别中,无论是传统类、邮政用品类、邮政史、航空类、航天类,还是专题类,实寄封都是不可缺少的集邮素材。正确识别实寄封,将实寄封的伪造品拒之于门外,是每位集邮者无法回避的问题。
1949年至1956年新中国处于经济恢复时期,使用旧币人民币(旧币人民币1万元等于新币人民币1元)。废除民国邮政后的中国人民邮政也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当前市场经济大环境下,集邮队伍中的不轨者为眼前的经济利益,利用初期涉足的集邮者经验缺乏的特点,用廉价邮票和旧信封伪造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的实寄封,骗取集邮者信任,获取暴利。
如果遇到一件实寄封上贴用的邮票(新票)售价低于实寄封价格时,必须倍加小心,需仔细查看和分析信封、邮票、邮政资费、邮戳(收寄局邮戳和投递戳)和书写状况。
旧币人民币面值邮票实寄封上,目前仍可以廉价购得的旧币面值邮票(新票)有普1(800元除外)、普2、普3(100元和200元除外)、普4(除2000元除外)、普6和普7,以及纪30和特12以前的无再版印刷的邮票。
鉴别实寄封时首先要核查实寄封邮政资费是否正确。这个时期邮政资费与现行资费差异很大。特别是1949年至1951年底,邮政资费变更频繁,1950年内国内邮政资费变更6次,国际邮政资费变更8次。凡不符合邮政资费标准的实寄封应拒之于门外
该时期邮戳与现在使用的邮戳也不同,不少地区仍在沿用民国时期邮戳。需积累各地区使用的邮戳式样的资料。
1956年以前,国家未正式实施汉字简化方案,所以,仍采用繁体汉字书写信封;书写工具为毛笔和钢笔。前期多见毛笔,后期多见钢笔。
旧币面值邮票实寄封中价格较高、容易伪造的有下面四种,在识别这类实寄封时,一定要注意加盖邮戳的式样和日期:
1. 新中国邮票和解放区邮票的混贴实寄封。出现在新中国邮票和解放区邮票的混合使用时期。邮政总局于1950年3月11日发布通令,将解放区票的出售期延至1950年6月30日,7月1日起停售,贴用至8月底。新中国邮票和解放区邮票混贴实寄封收寄局邮戳的截止日期是1950年8月31日。
2. 加字改值邮票实寄封。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8日开始印制发行邮票。为满足邮政业务的增长对邮票的需求,缓解印制发行滞后带来的邮票供应不足的矛盾,邮政总局批准在中华邮政邮票和解放区邮票上加盖中国人民邮政字样,并改值。1950年2月下旬,新中国第1套加字改值邮票(改1)开始发售和使用。自1950年2月至1951年8月共发行加子改值邮票10套。其中改3于1951年5月16日停售,1952年5月15日停售改1、改4、改5、改8和改9,同时停止使用上述在中华邮政邮票上加字改值的邮票。1953年6月17日停止出售改2、改6、改7和改10,使用期延续到1954年7月31日。
3. 再版邮票实寄封。为满足国内外集邮爱好者的收藏需求,邮政主管部门将1949年至1952年上半年发行的部分纪念邮票(纪1至纪13)和特种邮票(特1、特2、特4)再版于1955年1月10日开始陆续发行。并规定除印有东北贴用面值邮票外,其它邮票可以贴在各种邮件上使用现。所以出现贴用再版邮票的实寄封。但后来,邮政总局发文旧币面值邮票于1956年3月31日后停止使用,所以,再版邮票实寄封的截止日期也是1956年3月31日。
4. 新旧币面值邮票的混贴实寄封,出现在新旧币面值邮票的混合使用时期。同样,要注意该混贴实寄封的起始时间是第一枚新币面值邮票的首发日期——1955年6月25日发行的纪31,和国家邮政局规定的旧币面值邮票的使用截止日期——1956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