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为了对钱币收藏有更深的理解,自从去年底我开始研究第一套人民币(简称一版币),刚几个月时间,还处在小学生水平,但研究之余,感触颇深,发现精制币和一版币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被认识的过程、珍稀程度、规模、历史地位等极为相似,只是在时间上晚了很多。
A,收藏起步
一版人民币于
B,认识及研究过程
任何一个收藏版块的成熟程度,以正式发表的研究文章及图书的出版发行为依据。
1982年6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历代货币》一书,刊登了一版币17张图片,1982年10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一书,刊登了一版币图片24张。1987年,全套一版币图片刊登在《上海钱币通讯》、《中国集邮》、《人民币图录》、《人民币图册》等书刊上,自1990年以后,一版币的市场价格开始公开,浙江余继明先生编写了《人民币的收藏与鉴赏》,1993年余先生又根据市场变化,重新编写了《人民币图鉴》,同时台湾李庚申《中国近代货币—人民币系列》问世,此时大陆的收藏者发现,海峡两岸市场价格形成巨大反差。1993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司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图录》,把一版币权威定义为62张。1999年以后,一版币收藏得到钱币收藏界的普遍重视,研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穷,黑龙江财经大学张知新教授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研究》,四川收藏家唐平先生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人民币版别研究》,2004年新加坡收藏家吕荣熙和我国钱币收藏家董仲达先生联合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人民币大全》。最值得一提的是,台湾收藏家李高明先生2007年在“钱币天堂网站”投下了一颗重磅***,发表了《第一套人民币专辑》,内涵2544冠字实物、362张票样、332张假票、8篇研究文章,李先生收集了一版币的大部分冠字,充分显示了经济实力,通过冠字全面研究一版币的版别,真是前无古人,我相信也是后无来者。
以上这些图书只是一版币图书的一部分,但精制币方面的书籍极难找到,最早提到精制币的书是
由此可见,一版币图片1982年出现在图书上,精制币图片2000年出现在图书上,一版币大全套1987年出现在正式出版物中,精制币大全套2008年出现在正式出版物中,一版币研究者前仆后继,成果不断,但李高明的收藏已经达到了顶峰,后者很难超越。精制币研究者刚刚起步,成果寥寥,但等待研究的课题很多,不解之谜很多,收藏和研究方兴未艾。
C,大全套的公开交易
一版币的大全套公开交易的最早记录是1987年,大陆一藏家把60张一版币卖给台湾人,价格是380元,精制币大全套最早成交记录是2006年,广州
D,存世量和珍品
一版币很多低面值的存世量很大,和二版币兑换时是10000比1,100元才换1分钱,很多低面值的都没有兑换。另外全新整刀的品种也不少,如5元织布、10元工农、20元立交桥、100元红轮船、500元收割机等,还有很多品种有大连号,发行60年了还没分散。后期精制币发行量两万,分散也不好,每个品种,包括精制羊,都有整箱的。
一版币有公认的六大珍,分别是牧马、蒙古包、瞻德城、骆驼队、马饮水、牧羊,精制币有5大珍,分别是86年长城、大40、女足、内蒙古、建党,大珍数量差不多。另外一版币还有12珍的说法,精制币有已经被公认的三小珍,还有没被公认的大熊猫、宋庆龄、宪法等早期精制样币,数量也差不多。
牧马只有一个冠字,号码7位,首位只见0、1、2,由此测算的发行量为300万张,存世量在2004年有记录的是64张,
以上分析可以判断,一版币和精制币有大概相同的存世量。
E,版块规模
一版币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是62张,当然存在版别的细分,精制币有50多套纪念币,10余套套装流通硬币,共70多套,当然也存在版别和包装的细分,规模相似。
F,历史地位
一版币是流通币,历史地位不容怀疑,精制币也是流通币,没有参与流通,但是,古钱币的珍品是雕母,近代机制币的珍品是样币,这些也没有流通,关键是他们都属于流通币,可以流通,只是数量少才没有投入流通,所以一版币和精制币的地位难分高低。
G,市场价格
一版币最便宜的价格是750元,大部分价格为数千元到数万元,几十万的有几张,最贵的牧马在100万以上,精制币便宜的宪法、宋庆龄、毛泽东、大熊猫都是几十元,后期精制币大多在100元-200元,大珍品86年长城也没超过10万元,所以平均来看,一版币的价格是精制币的十几倍。
F,市场交易环境
一版币和精制币都属于收藏品种,可以收藏也可以投资,但没法炒作,交易不畅。从一尘网的交易频道可以看出,一版币成交更为困难,90%以上的帖子不成交。
一版币是假-币的重灾区,老假、新假遍地都是,初入收藏难以辨别真假,精制币至今没有假货,有个别用普制币抛光当精制币卖,很容易被辨认,因为没有喷砂工艺。一版币进行水洗、裁边、修补非常普遍,很多币商都是处理高手,把烂币买过来,处理后高价卖出,这是很多币商的挣钱办法,精制币基本没有处理过的,精制币商也不会处理,所以对于收藏者来说,精制币比一版币入门要容易的多,所交学费要低的多。
看看一版币走过的路,我们就不难看到精制币的差距,一版币自从1982年第一本书出来之后,收藏研究者辈出,著书立说者层出不穷,一浪高过一浪。精制币从2004年人民银行承认有精制币开始才被收藏者认识,时间太短,有实力的研究者太少,老孙自2006年第一本专著出来后就一直没人超越,保持领先长达4年之久。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老孙的研究只是起步,大部分理论、版别、铸造量等问题并没有搞明白,需要后来人去研究。精制币要想发展,就需要有更多的人超越老孙,写出更多的好书,让精制币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