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共发行2套军用邮票,第一套军邮发行于1953年8月24日,一套3枚,根据其票面颜色邮界分别俗称之为“黄军邮、紫军邮、蓝军邮”,存世量十分稀少,价格昂贵,尤其是未发行的蓝军邮更挤身新中国珍罕邮品之列,2007年国家邮票目录标示价格分别为:黄军邮380元/枚、紫军邮3500元/枚、蓝军邮50万元/枚,目前已大大低于市场售价。
1995年8月1日的发行“义务兵专用”邮票,面值20分,由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印刷,这套新中国发行的第一枚供义务兵专用的邮票,在中国邮政历史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因票面主色调为红色,故邮界俗称之为“红军邮”。中央军委决定从1995年8月1日起首先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驻军的义务兵中试用,1996年9月1日停止下发部队。总参及沈阳军区司令部对“红军邮”的试点、发放工作十分重视,1995年1月28日,总参谋部颁发了《关于组织发行使用“义务兵专用邮票”使用暂行办法》十七条;3月30日,沈阳军区司令部下发了《沈阳军区组织发行“义务兵专用邮票”试点方案》;6月27日,邮电部下发《关于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省驻军中试用“发放务兵专用邮票”的通知》;7月14日,沈阳军区司令部下发了《关于“发放、使用义务兵专用邮票”的通知》。在协调方方面面之后,“义务兵专用邮票”于7月份由辽宁省邮电局按照邮电部下达的数量,送交沈阳军区签收;沈阳军区又按机要文件,免费寄到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团以上部队,也有一些离军区机关驻地较近的单位便直接前往领取。第一次发放,是按每个义务兵半年25枚为准配发的。绝大部分部队提前1-2天,把邮票发到了义务兵手中,确保了8月1日如期使用 ,以后又先后发过15枚和10枚。初期下发至部队的邮票多数都按要求撕成半版,整版流出的相对较少。
红军邮消耗情况严重。从各种渠道披露的信息和众多的实寄封中,我们不难发现,红军邮使用消耗情况严重。从地域一看:囊括了东北三省的所有部队的驻防地区,北到漠河,南到旅顺,东到乌苏里江畔,西到辽河平原。从投信的部队来看:含了驻沈阳地区的所有军兵种部队,既有海军、空军、陆军二炮部队,又有武警部队;既有沈阳军区的野战部队、省军区部队,又有总部、有关军兵种驻东北三省的部队;既有驻防在城镇之中的大单位,也有分散在边远地区的几个人执勤点。从信件性质来看,绝大多数是平信,也见有挂号信、特快专递、航空信和明细片等。这些都足以证明许多红军邮被实实在在的在通信中消耗掉了。
因在试用过程中发现新的矛盾,全面推广使用的条件还不成熟,故决定于1997年4月15日停止使用。2000年8月总参通信兵部有关同志会同邮电部的人员,前往沈阳,将“红军邮”模板及库存邮品全部销毁。2000年第9期《集邮》杂志公布,“国家邮政局在8月份将库存在北京和沈阳的红军邮邮票悉数销毁。”由此可以看出,二度销毁 “红军邮”在部队与邮政均已是零库存。也就是说,邮市之中不会再有来自于部队和邮政库存红军邮的冲击。
由于第一套军邮的轰动效应,“红军邮”面世后,立即引起集邮爱好者和投资者的关注,收藏队伍不断扩大,投资群体迅速增加,在97年大潮中,整版红军邮二百余元起步直逼1万元,半版也达到4500元左右,成为当年邮市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潮退之后,市场暴跌,红军邮也未能幸免,整版红军邮最低时仅500元,半版红军邮仅140元左右。07年国家邮票目录定价12元/枚,其意义不仅仅是简单的价格认定问题,此举也预示着红军邮的流通全面解禁,投资红军邮再无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