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服务“三农”系列报道之七
为服务“三农”他们相遇农村
两大学生被农户们称为“黄金搭档”
本报讯 烈日下,在陵水县农户符阿婆的豆角地里,两个穿着海南衫的男孩儿正帮着阿婆抬瓜架,这两个男孩是大学生小额信贷技术员,皮肤晒得稍黑的名叫王庆师,另一位边干活边乐呵的名叫陈文思。尽管加入农信社才7个月,但至今年3月底,他们已经向当地300户农户贷款190多万元,帮助农户解决生产资金紧缺难题。这两位为了共同的理想走在一起的大学生被当地农户们亲切地称为“黄金搭档”。
记者 罗世容 实习生 陈芊亦 通讯员 陈南威 文/图
服务“三农”是他们共同的理想
2009年8月,王庆师和陈文思背着行囊,一起到陵水英州镇挑起了小额信贷技术员的工作,他俩都是陵水本地人,虽然在参加农信社岗前培训之前,两人还互不相识,但经过1个月同吃、同住的培训生活之后,两人便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庆师率真、开朗,而我的性格相对内敛,我两性格正好互补。”陈文思说,怀揣“服务三农回报家乡”的共同理想,他们一到当地就马上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
然而,回忆最初下乡的情景,王庆师和陈文思坦言,那是一段并不“愉快”的经历。有一天,王庆师和陈文思来到英州镇的田仔村准备介绍农信社小额信贷,满心以为村民们会雀跃不已的他们却遭遇了“初战滑铁卢”,被村民当骗子赶出家门。
面对这一窘境,王庆师和陈文思也萌生过退缩之心,但两人仔细考虑过后,还是决定坚持到田仔村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在两人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有一些通情达理的农户接受了他们的贷款产品。陈文思说,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短短数月,目前田仔村已有126户农户在农信社拿到了小额贷款,贷款金额达66万元,村民们拿到贷款后,马上就投入到反季节瓜菜的种植中去了。
农民脸上的笑是他们最大的收获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局面的打开,现在的王庆师和陈文思与农户打交道虽已不再坐“冷板凳”,但也没少遭遇客户“发难”。
有一天,王庆师和陈文思两人到吊鹅村宣传小额贷款产品,有位农户看到两人大汗淋漓的样子实在辛苦,便给他们买来了几瓶水,尽管当时他俩真是又累又渴,但本着农信社小额信贷企业文化里“不喝客户一口水”的原则,两人还是婉拒了这位农户的好意。
结果,不曾料想的情况出现了,那位农户当场就发难:“怎么,你们这是在嫌弃我买的饮料不好吗?!”王庆师和陈文思当场就愣住了,待到反应过来的时候,这位农户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他们只得将农信社小额信贷员的规定耐心地解释给家户听,终于得到了农户们的理解。现在,每当农户们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而他们,正是农民的希望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