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在历史长河中是短暂一瞬,但对于一个山区县的发展来说却是漫长的探索期。
宝兴,“宝藏兴焉”。这颗镶嵌在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绿色明珠”,在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强力实施“工业富民强县”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过多年探索、打基础,宝兴工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十年来,在实施生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前提下,宝兴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工业发展作为拉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来推动,经过了艰难的探索,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水电载能产业、提升发展石材产业,为宝兴工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效逐步显现。
从2000年全县产值上千万的企业只有3家;到2010年9月,全县产值上千万企业有41家,其中上5000万的企业有11家,上亿元企业有1家,宝兴工业发展不断提速,规模不断壮大。今年前三季度多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2010年1至9月,宝兴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GDP为10.67亿元,增速为18.4%,位列全市第二;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分别为4.62亿元、10.97亿元,增速分别为50.6%、110%,均位居全市第一位;
——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0.6亿元,同比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032万元,同比增长30.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亿元,同比增长8.6%;招商引资到位额10.27亿元,同比增长16.1%。
这样的发展速度和成绩,在宝兴工业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然而,对于宝兴来说,这只是发展黄金期的开始。
发展水电产业 提供电力支撑
宝兴河径流稳定、天然落差大、开发水电的电源点多,水能蕴藏量达190万千瓦。
优先发展水电能源是保证工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2003年开始,宝兴县出台相关文件开始加大水电开发力度,在科学规划和重视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加快地方电源点建设,促进水能资源尽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07年,宝兴县对全县水电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督促水电企业加快建设进度,协助水电企业完成各种手续。
截至目前,全县66个电站(电源点)已经建成38个,总装机为83.41万千瓦,在建电站18个。其中,2008年至今,新投产电站达13个,装机为26.6万千瓦。
水电开发的加快推进,使原来很多企业一到冬季就停电、限电的情况得到极大改善。今年1至9月全县发电量达到10.1亿度,同比增长20%;载能产业受水电带动,开工情况也比往年好,前三季度水电载能产业完成产值4.37亿元,同比增长22.1%。
到今年年底,县网装机容量预计将达15.99万千瓦,为工业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撑。
为确保县电力用电,宝兴县全力抓好水电产业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力度,在确保发电企业利益的基础上,使装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的电站能把电留在县上,用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县网建设滞后、电力输送瓶颈制约工业发展的问题,今年,宝兴县又新修了灵关220千伏变电站和五龙110千伏变电站,并着手规划建设蜂桶寨110千伏变电站;架设了五龙至灵关110千伏输电线路,灵关至始阳(天全)220千伏输电线路。
为使丰富的电力资源在丰水期时也能得到有效利用,按照政策导向、调整结构、优化布局、集中发展、提升产品、治理污染的基本思路,宝兴县打造了大渔溪载能工业组团,积极推进生产工艺和设备的上档升级,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宝兴县鼓励企业积极技改,对进行技改的企业争取产业政策资金支持。
宝兴县大渔溪电冶有限公司投入500多万元对两套系统进行技改。“原来采用人工加料,不仅安全上存在问题,配料不均匀,产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通过技改,实行电脑配料,很好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以前不能利用的废料还可以筛出来卖给其他企业,不仅降低能耗,还节约了资源。另一套系统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也实现了降耗。”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德平介绍。
该公司通过技改,功率因素提高了5%,能耗降低5%,产量增长了8%以上。“今年年底,我们公司还要再投入近200万元建一套先进的环保设备。虽然投入大,但我们认为非常值得,不仅降耗还增产,也是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需要。”王德平说。
加快集中区建设 推动工业持续赶超
宝兴大理石一直是宝兴最具优势、最具特色、最具开发潜力的矿产资源,总储量30亿立方米,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尤其是“宝兴白”大理石因储量丰富、洁白无瑕、质地细腻、抗折性强、出材率高等特点,可与意大利“卡拉拉白”相媲美,享有“亚洲第一山,天下第一白”的美誉。
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把石材产业做大做强?
“宝兴石材产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要做大做强,实现科学发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近些年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和总结。但有一点我们一直都在坚持,就是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宝兴县委常委、副县长帅维说。
【从粗放开采到科学开采】
宝兴大理石产业起步较早,过去矿业秩序混乱,多数矿山企业开采方式简单粗放,缺乏规划,采优弃劣、采富弃贫的现象普遍,不仅浪费资源,对石材品质有影响,安全生产也没有保证,还形成了严重矿山安全隐患。
2005年,宝兴拉开了矿整工作的序幕。通过矿序整治,彻底扭转了矿山开采的混乱状况,规范了矿山开采秩序。宝兴县要求所有矿山企业采取科学化平台开采的方式进行矿山开采,基本杜绝了粗放、无序甚至野蛮爆破等开采方式。同时,该县还投入800多万元,对全县最大的石材矿区锅巴岩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恢复性治理。
“我们企业通过几年时间对矿山的规范化建设,现在矿山开采采取自上而下平台开采方式,生产更安全,成材率高,还节约资源,保护了环境。”宝兴县二轻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常说。
今年,该公司矿山平台建设已接近尾声,接下来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我们企业现在年产值800、900万元,随着平台建设的完成,明年开始将大批量出荒料,生产规模将不断扩大,预计5年以后年产值将上亿元。我们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周常介绍。
目前,宝兴矿山企业矿山开采正向平台建设方向发展,效益逐步显现,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科学开采,不仅让企业尝到了甜头,也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节约了宝贵的矿产资源。
【从散小乱到集中打造】
宝兴县97%为山地,可用于工业发展的土地少。为更好地发展宝兴石材产业,形成石材产业集群效应,该县于2007年3月组建了灵关工业集中区,节约高效地将土地利用起来,以石材、碳酸钙、雕塑为主要产业。
为了加快集中区建设步伐,宝兴县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在3年时间里仍投入1.2亿元用于集中区公路、桥梁、防洪堤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各部门密切配合,真诚为企业发展服务,从能源、土地、投资、财税扶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帮扶,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企业对厂风厂貌进行整改,建设规范化厂区,与现代化企业接轨。
集中区组建后,统一规划和土地征用,重点打造赵家坝、写字岩、新场、中坝、上坝、大渔溪等六个工业组团。
石材产业的广阔前景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促使不少大企业来宝兴投资。
今年以来,灵关工业集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3户,达到27户,占全县41户的一半以上,成为拉动全县工业经济的有力支撑。今年1至9月,集中区内企业累计完成产值8.8亿元,同比增长198%,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7.5%;实现销售收入7.9亿元,同比增长215%。
为给企业提供公平、有序、良性的发展环境,也为了给小企业提供发展的机会,宝兴县一方面对集中区内“小、土、散、乱”的企业进行治理,另一方面积极引进相关手续齐全成长型企业入驻“宝兴县灵关工业集中区中小企业孵化园”。政府为这些中小企业修建标准厂房及相应配套基础设施,以租赁方式,引导企业规范、合法生产,抱团发展。目前,中小企业孵化园正在加紧建设中。
宝兴县健迅石材厂已经进驻中坝工业组团,正在加紧建设中。该厂负责人何学伟谈起进驻情况就止不住地说:“随着宝兴石材产量、品种不断增加,小作坊式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和环保要求。以前我想扩大生产规模,但苦于没有足够的场地。现在政府为我们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了场地,我可以扩大厂区规模,更新设备,修建更好的环保设施,产值将翻番,环保也可以达标,当然好啦。”
还有不少规模以上企业,将目光瞄准新场工业组团建厂,进行深加工、精细产品的生产等,在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
【从注重经济效益到环保先行】
宝兴县是“长江项目”生态示范区,也是生态县。2007年,宝兴县主动申请列为禁止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在发展石材产业的同时,宝兴县绝不放松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县环保部门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经常性对石材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对存在影响宝兴河流域环境问题的石材污染企业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或责令现场整改,对情节较严重的直排废水石材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对偷、漏排石材废水的企业实施了断电处理,有力震慑了灵关中坝沟、大渔沟内石材企业长久以来违法排污行为,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保护环境意识。
2009年,环保、集中区管委会等几家单位开展了为期15天的联合执法行动,对废水处理不达标的30多家企业进行了关停处罚,所有企业经过整改全部验收合格后才准许恢复生产。昔日白浆横流的沟渠,今日已是清水潺潺。
另一方面,宝兴县鼓励和引导企业提高废水、废料综合利用率,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在土地、电力和税收等方面予以优惠和扶持。
在下一步工作中,该县将逐步关闭高能耗、高污染、高强度、低效益的“小、散、乱”企业,使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石材企业和产品有更适宜的发展空间。
“以前大中小石材企业一哄而上,只要设备能运转,有一定收入就可以生产。近些年来,县上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对所有企业都有刚性要求,环保就是其中最关键的一条。”灵关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勇说。
不但是规模以上企业,中小企业也很注重环保设施的建立。“现在我们企业要发展最先想到的是环保要达标,力求实现‘零排放’,这是关键的一条硬指标。不达标,就要停产整顿,企业生产要受到很大影响,而且这也是作为一个企业应该尽的责任。”何学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这点。
【从粗放经营到延长产业链】
按照“科学规划、深度开发、综合利用、集约经营、集群发展”的思路,宝兴县不断延长石材产业链,逐步形成了大理石板材、雕塑、碳酸钙和以碳酸钙为原料的碳酸钙制品加工产业,节约、集约、高效地利用了大理石资源。
随着石材产业链条的不断延长,石材废料变成了宝贵的工业原料,实现了“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以前生产板材、雕塑中产生的边角余料,因为无法利用而被当做废料。现在,这些边角余料一样是宝贵的资源。像我们企业,把这些边角余料利用起来做精品,如打火机、台灯等,也可以用来做碳酸钙产品。”周常边说边展示其企业生产的产品,“我们生产的这种小型‘白石吉象’,出厂价就达1200多元一个;我们生产的石材灯具还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销路很好……我们还十分看好用碳酸钙和添加剂合成生产的瓷砖产品,比传统瓷砖在节能降耗方面有显著优势,价格又相对低廉,我们正准备往这个方面尝试。宝兴石材产业前景广阔,我们对此很有信心。”
宝兴县探索石材下游产业开发上也不断取得新突破。今年在石材废水废浆再利用、碳酸钙下游产品开发上又有了新进展,耐火砖、腻子膏、石光纸都在该县生产出了样品。
宝兴的石材产业现已基本形成循环发展的产业链,正致力于做优、做细、做专、做精。
石材产业的发展,也让老百姓的腰包更鼓了。据统计,宝兴全县有近三分之一的老百姓靠石材产业“吃饭”。特别是雕塑师、工艺师,在宝兴特别紧俏,工资高的每月上五千,少的也有两、三千元。宝兴石材产业还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前来打工。宝兴工业不仅强县也实现了富民。
展望未来:
实现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双赢
十年时间,宝兴县委、县政府科学规划、打基础,筑牢了工业发展的根基。
打好基础,赢得未来。宝兴人民希望看到的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
2009年开始,宝兴工业在经历多年打基础阶段的“沉默期”后开始快速发展。在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雅安市“10·29”省道210线山体自然崩塌灾害、冰雪灾害等影响的情况下,宝兴工业发展仍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这得益于宝兴县委、县政府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得益于宝兴各相关部门和乡镇对工业的鼎力支持,得益于企业不断开拓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展望未来,在水电载能产业发展方面,宝兴县将继续推进电站建设,力争到2012年,全面完成水电开发建设,总装机达到131万千瓦;加快电网建设,力争早日形成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调度合理、便于操作和运行安全的地方电网;规划发展智能电网,逐步实现绿色低碳电力;优化低碳载能工业,促进载能工业“低碳耗、低污染、低排放”发展。
在石材产业发展方面,宝兴县将继续壮大“矿山开采、板材加工、精细碳酸钙生产和雕塑”四大石材产业集群规模,使90%的工业企业在集中区内生产经营,将灵关工业集中区建成发达地区产业延伸基地和配套产品加工基地,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大理石产业集散地和中国石雕艺术之乡;引进先进技术,实现产业高端化,积极探索低碳、PVC、PE等碳酸钙下游产品,延长石材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品牌与市场建设并举,提高对外知名度和开放度,在灵关建设建材市场,争取成为中国西部经营规模最大、花色品种最为齐全的大理石石材专业市场。
“‘十二五’期间,我县将继续壮大工业经济实力,以工业集中区为载体,以骨干企业、规模企业和主导产业为依托,以招商为手段,以项目为支撑,打造链条式工业经济结构,发展技术含量、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逐步形成具有影响全国市场行业价格的深加工产业基地,同时加强科技资源、药材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化,发展高新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形成‘石材+水电+其他’的工业产业格局。”帅维充满信心地表示,“所有的工业发展项目,都将建立在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之上。宝兴的生态之路将越走越宽广,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全县老百姓日子会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