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从这三条来衡量,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有两个最好的发展时期。一个是刚包产到户那几年,农业全面增产,农民大幅增收,干部群众心气顺、干劲足,可以说是改革以来的第一个“黄金发展期”。再一个就是2003年以来,粮食连续7年增产,农民连续7年较快增收,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可以说是农村的又一个“黄金发展期”。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连续出台了8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举措。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结束了2600多年农民种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直接减轻农民负担约1350亿元。实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制度,开创了政府给农民“发钱”的历史先河,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四项直补”规模已达到1345亿元。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完善粮食储备调控体系,不断提高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有效避免了价格暴涨暴跌和生产大起大落。推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建立新型农业合作医疗制度,出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性变化。
一是农产品供给能力大幅提升。粮食生产连续7年增产,2010年达到10928亿斤,是1958年以来的第一次;连续4年过万亿斤,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增产有效地保障了市场供给,促进了农产品市场和价格的稳定,对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是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迈上3000、4000、5000元台阶,2010年达到5919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9%,近20年来增速首次超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农民收入连续7年增幅超过6%,是1985年以来的第一次;7年增收3100元以上、年均增收450元以上,是历史上第一次。
三是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建设明显加强,仅去年就解决了6000多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大幅提高,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人口达到5074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推进,覆盖农业人口约1.8亿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率先在农村实施。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2008年实施了更高的扶贫开发标准,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标准提高了52.4%,按调整后的标准,2009年农业贫困人口比2005年减少44.1%。
然而,我国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3亩,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3%,而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耕地中中低产田占70%多,有效灌溉面积不到一半,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落后。尽管近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加快,但增收长效机制还远未形成。再加上城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差距依然明显,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任重道远。“十二五”时期必须继续强化重农强农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完善惠农护农的政策措施,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