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是国际经济走势风向标。”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王喆在“全球原油、黄金及大宗商品市场前景”专题会场上表示,目前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黄金交易量和交易金额都有所下降,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石油、美元、地缘政治、战争、利率等全球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本报记者 徐可奇
专题会场上,“石油的黄金价格”概念被提出。
本报资料图
王喆认为,在大宗商品交易中,黄金所占比重比较少,但同时黄金的关注度很大,人们往往会通过对黄金走势的判断,来印证国际经济各个指标的走势,因此黄金起到风向标的作用。“从上世纪90年代之后,美元地位的下降使得大宗商品成为新的财富象征。”东证期货总经理党剑认为,大宗商品地位上升与各国争夺话语权的思路有关。党剑提出了“石油的黄金价格”的概念,指出现在所讨论的石油价格并不是一个真实的石油价格,其实可以用黄金计价的石油价格作为参照物。
据统计,从1983年以来,石油的黄金价格均值是每桶原油相当于0.072盎司黄金,期间最低点是1986年时达到每桶原油相当于0.03盎司黄金。实际上,以黄金计价的原油价格在2005年达到高点后,最近几年在下降。所以,对于原油或者其他大宗商品,美元计价已经是不足为凭的价格讯号了,应该更多地剔除通胀因素分析真实价格。
自5月初以来,国际和国内大宗商品出现一波“杀跌”,国际金价一度从1574美元/盎司跌到1462美元/盎司,国际原油价格一度从114美元/桶跌到95美元/桶,国际铜价一度从10000美元/吨之上跌破8600美元/吨。市场热议大宗商品究竟是将要反转,或者仅仅是一个回调?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表示,受到美元走强和日本地震等因素影响,最近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但是从中长期的基本面看,大宗商品需求向好的方向没有任何改变,建议投资者一定要把握好大趋势,不要被市场短期“噪音”搞混。
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指出,全球各个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对大宗商品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宗商品的大波动已经是一种常态。调研发现从全球看,大宗商品需求量并未大幅下降,因此大宗商品应该还是处于平稳上行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