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被老百姓广泛接受的部分中药材,如今却因价格飙涨,俨然变成了“富贵药”。据中国中药协会采自全国300多个站点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与去年同期相比,被监测的537种中药材中,有371个品种价格上涨,占总量约69%。其中涨幅超过100%的品种占总涨价品种的12%。在全国市场大流通的情况下,山西中药材价格的不断上涨,让普通消费者颇感吃不消。
27日上午,患咳嗽两个多月的贾女士,来到省城西缉虎营的一家药店。听说在这里坐诊的老中医是看咳嗽的行家,她特地前来拜访。一番“望、闻、问、切”之后,老中医给她开了一个疗程的中药,一划价,一服药得六十多块钱。“怎么会这么贵啊?我以前吃中药,一服药最多二十块钱。”她不解地问。
老中医告诉她,药里加了治疗咳嗽最有效的川贝,最近一段时间,川贝价格上涨得厉害,每10克从原来的30多元上涨到了80多元,加上其他几味药的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所以……贾女士感觉有些承受不了,无奈,老中医只好用价格只有川贝1/5的桔贝代替。
省城一位中药材采购商称,最近一段时间,除了川贝价格上涨明显外,其他常用中药材也是“涨”声一片。太子参每公斤从100多元涨到了现在的近500元;黄芪从每公斤30多元,涨到了现在的近100元;三七的价格从去年就开始疯涨,从每公斤几十元上涨到了300多元。
一位从业40多年的老中医称,他从来没有见过中药材像最近这样上涨得厉害。在去年中药材价格上涨之前,一服中药的价格也就十几元,如今一服中药的价格最少也得三四十元,比以往翻了一番还多。尽管价格上涨厉害,但老中医表示,这并不影响大家用中药的量,“药和吃的不一样,食物贵了可以少吃或者不吃,可药是治病救人的,没有人拿身体开玩笑。”
谈及中药价格疯涨的原因,有中药采购商表示,由于西药服用后对人的刺激较大,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目光转向中药,加上不少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大量涌现,导致中药材的需求量上升。然而,中药材的种植,很大程度上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近几年来,自然灾害增加,洪涝、地震、干旱等都造成中药材减产。中药材的供需失衡,让一些药农和采购商看到了商机,中药材储存时间较长,这样,他们将大量的中药材囤积在手,坐等涨价。这也是如今中药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该采购商称,每年的6、7、8、9月份都是中药消费的淡季,到了9月之后,消费者开始用中药进补,中药需求量增加,价格依然会高位运行。
在中药价格飙升的情况下,我省药农的种植积极性也不断提高。据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公布的《2011年山西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趋势分析》称,调查户今年准备种植药材的面积有较大幅度的上升,预计2011年山西药材种植面积将达到50.8万亩,比上年增长55%。该采购商表示,市场的问题终须市场解决,要想遏制住中药价格这匹脱缰野马,必须通过扩大药材种植面积,来平衡市场供需。
本报记者 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