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2011全球市场盘点:股市惨淡 黄金进入牛市第11年

1楼
zhaowf 发表于:2011/12/31 14:56:00
 股市 

    美欧股市:惨淡收官 新年表现还看欧洲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美国纽约股市三大股指30日以全线下跌的疲弱表现为2011年的交易画上了句号。当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收于1257.60点,几乎回到了2010年底的水平,而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于2605.15点,全年累计下跌1.8%。

    代表大型蓝筹股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则收于12217.56点,全年累计上涨5.5%,虽然涨幅只及2010年的一半,但在全球主要市场集体下跌时可算是为数不多的亮点。

    大西洋彼岸的欧洲更是惨淡。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在201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报收于5572点,比年初下跌5.7%,其中银行和资源板块跌幅最大。

    亚太股市外围拖累 普遍震荡下行

    亚太地区主要股市30日涨跌互现,为跌宕起伏的2011年画上句号。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虽然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形势相对乐观,但受累于外部市场因素影响,亚太地区主要股市仍普遍震荡下行。

    受隔夜欧美股市全面上涨提振,30日东京股市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收盘较前一个交易日上涨0.67%,收于8455.35点。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指数上涨6.49点,收于728.61点,涨幅为0.90%。

    但相较于今年年初,日经股指下跌约17%,8455.35点成为1982年以来最低年末收盘点位。就行业看,电力和煤气等股下跌近50%,金融股跌幅超过3成。担忧情绪加剧导致交易额大幅缩水。数据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东京股市日均交易额为约15000亿日元(约合195亿美元),而今年11月份以后日均交易额只有约1000亿日元(约合13亿美元)。这显示,全球资本正从日本市场流出,资金流逐渐变窄。

    A股:别了,2011!别了,2200点!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纵观A股历史,2011年度沪指跌幅创下史上第三大年度跌幅,仅次于2008年和1994年。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全球股市集体下挫,被视为是系统性风险导致的下跌。

那一年,全球46个主要股票股指中,跌幅最小的墨西哥IPC指数也跌掉了24.65%。深证成指、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更是以超过63%的跌幅熊居全球。

然而,反观2011年,世界范围内股市有涨有跌。特别是美国市场中道琼斯工业指数全年上涨超过了6%。而深证成指、沪深300指数和上证综指却仍然以21%以上的跌幅在全球市场中跌幅居前。

经济回落、政策调整无疑是2011年A股熊市的主要原因。

汇丰公布中国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48.7,同比回升但仍处于50下方的收缩区间。汇丰PMI指数连续两个月保持在50以下。四季度PMI平均创下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

除了经济预期将出现回落之外,股市自身的供需失衡也成为市场下跌的推手。

    经济观察:中国股市在焦虑和期待中告别2011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中国股市在焦虑中告别了2011年。

在这一年里,中国股市遭遇内外交困。欧债危机、美债危机接踵而至,全球经济复苏脚步受阻。国内CPI居高不下、经济增速下滑。在政策面、基本面的重压下,股市难以止住估值中枢下滑的脚步。频发的“黑天鹅”事件,更令市场雪上加霜。

有关分析人士认为,经济回落、政策调整无疑是2011年A股熊市的主要原因。

“中国宏观经济成长性仍维持在9%以上,是世界上增长力最强劲的国家。然而中国的股市却是一塌糊涂,可谓‘熊冠全球’。”经济学家刘纪鹏在其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慨叹。

2011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股指分别以2199.42点和8918.82点报收。按照收盘点位计算,两市年内累计下跌21.69%和28.4%,跌幅远远超过欧、美、日等主要成熟市场。

在全年融资总额超过2200亿元的同时,A股市场总市值“蒸发”了逾5万亿元。截至年末,沪深两市平均市盈率分别回落至13倍和23倍附近。这意味着这个亚太地区最活跃的新兴市场,基本失去了相对于成熟市场应有的溢价。

不过,2011年岁末沪深股市走出的一波“三连阳”行情,让中国内地的投资者们对即将到来的2012年仍心怀期待。

    大宗商品 

    黄金牛市第11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011年黄金价格在经历了年初的稳步上行、年中的疯狂暴涨以及年末的深幅调整后,国际黄金市场仍收获了第11年的牛市行情。但随着股票等风险资产价格的暴跌,财富大幅缩水的投资者更加关心流动性而非收益性。此外,国际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强,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因此,对黄金价格的预期看多和看空者各执一词。

    12月30日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2月合约每盎司上涨25.9美元,收于1566.8美元,涨幅为1.7%。2011年,黄金价格累计上涨145.4美元,涨幅为10.2%,为连续第11年保持涨势,但涨幅远低于2010年的29.7%。

    基本金属市场高开低走

    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利空因素影响下,2011年基本金属市场呈现先扬后抑、高开低走的局面。

    2011年年初,在连涨两年的惯性下,市场弥漫着巨大的乐观情绪。在基本面紧俏以及美元走弱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铜、锡等基本金属价格均创历史高位,但随着欧债危机深化以及美元走强迅速下滑。到2011年年底,铜、铝、铅、锌和镍的价格跌幅都在20%左右,市场表现最差的锡价更是大跌近30%。

    纵观整个2011年,伦敦金属交易所基本金属价格普遍大幅下跌。3个月铜的非官方结算价从每吨9522.5美元下跌到7552.5美元,跌幅为20.7%。3个月铝的非官方结算价从每吨2455.5美元下跌到1997.5美元,跌幅为18.7%。3个月铅的非官方结算价从每吨2537.5美元下跌到1995.5美元,跌幅为21.4%。3个月锌的非官方结算价从每吨2422.5美元下跌到1837.5美元,跌幅为24.1%。3个月锡的非官方结算价从每吨26750美元下跌到18890美元,跌幅为29.4%。3个月镍的非官方结算价从每吨23975美元下跌到18250美元,跌幅为23.9%。

      国际农产品期价跌宕起伏 未来仍具上涨空间

    2011年国际农产品市场可谓跌宕起伏:各类农产品价格先是在美国出现恶劣天气、需求持续扩大、投机炒作等因素支撑下持续上扬;到了9月作物丰收后,由于产量明显超过预期以及欧美债务危机加剧,农产品价格随之下挫;而年末南美地区持续干旱又支撑市场触底反弹,同时为2012年的行情打下好基础。

    2011年12月30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3月玉米期货合约收于每蒲式耳6.465美元,比上一年同期上涨2.8%,为连续第三年上涨;大豆3月合约比上年同期下跌13.9%,至每蒲式耳12.0775美元;小麦3月合约比上年同期下跌17.8%,至每蒲式耳6.5275美元。

    汇市 

    综述:2011年美元确立强势地位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011年全球外汇市场美元经历了一轮“两头高、中间低”的走势,年终确立了强势美元地位,美元指数重新攀上80以上高位。美国经济复苏状况以及欧债危机发展是影响美元走势的主要因素。

    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开始了艰难的复苏进程。尽管美国于2009年6月正式宣告走出衰退,但复苏基础仍不稳固,失业率居高不下,制造业扩张乏力,消费萎靡不振。美联储通过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此举在2011年初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美元指数站上80高位。

    然而随后美国经济并无明显起色,同时美国债务问题开始引发市场关注。对政府债务状况的担忧严重影响了美元信誉,而美国国会围绕提高债务上限的谈判迟迟取不得进展,也导致美元节节走低。5月3日,美元指数盘中触及年内最低点72.7。

    美国国会最终在8月就提高债务上限及削减赤字达成协议,但投资者对美国的信心已在漫长、胶着的谈判中跌至冰点。随后,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最高的AAA下调至AA+,令美国历史上首次失去3A最高主权信用评级。这直接导致市场大幅震荡,恐慌情绪蔓延。但由于市场中并没有太多避险工具可供选择,相比而言美国国债和美元依然是较好的避险工具,因此美元在整个8月的跌幅仅为0.7%左右。

    8月过后,欧债危机呈进一步蔓延深化趋势,投资者对欧元的信心急剧下降,这推高了美元。8月中旬,欧元对美元汇率一度下探至1比1.302的盘中最低点,创自2011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美联储9月末推出扭转操作,而非一些人预期的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缓解了投资者对流动性泛滥可能压低美元的担忧。此外,11月以来,美国各经济数据均显示美国经济企稳复苏的态势进一步得到确立,这更加提振了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美元在2011年末几乎以无压力上升态势一路走高,12月中旬美元指数成功再次跃至80以上,重新回到年初水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4502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