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回顾
2011年,黄金牛市进入第十一个年头。这一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继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再次面临严峻的考验。欧债危机不断恶化,三大评级机构屡屡调降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评级;美国经济反复无常,期望中的复苏迟迟未到,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市场不尽如人意;日本遭遇强震海啸,经济复苏无望;中国、印度、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在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胀压力不减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在恶劣的宏观环境下, 全球大宗商品及股市均大幅下挫,黄金也经历了一波先扬后抑的波澜壮阔的宽幅震荡行情。上半年受美国QE2、主权债务评级遭调降、欧债危机以及北非局势紧张等风险事件的推动,金价一度冲上1900美元的历史高位。而下半年由于避险功能弱化、金融市场流动性趋紧,黄金遭到抛售而跌破了200日均线的所谓的“牛熊转换”趋势线。不过黄金全年收益率依然为正,相比其他风险资产,表现仍旧称得上靓丽。
图1 2011年黄金走势回顾

细分金价全年走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其一为1-9月份。年初伴随着中东北非地缘政治危机以及欧元区债务疑虑的提振,金价持续走高。8月5日标准普尔调降美国AAA的主权债信评级再度引发金融市场轩然大波,全球金融市场一片动荡, “雷曼”式的金融危机阴影再次降临。而由于纸币信心缺乏促使资金涌入金市避险,黄金在2011年前9个月间跨越了五个整数关口,并于9月6日升至1922.6美元的纪录新高,较年初累计上涨499.7美元,涨幅35.12%。
其二为9月至年底。“避险保值”是黄金年初超级牛市的关键因素,然而同样是“避险”,黄金在9月份的高峰过后,却因避险功能较之美元逊色而成为投资者抛售兑现的对象。
9月份后,美联储无意实施QE3、欧债危机全面爆发,金融市场陷入恐慌之中。流动性趋紧,美元与美国国债受到追捧,黄金在与美元的“避险”之争中受流动性的影响落于下风,惨遭投资者抛售兑现,一时间金价从1900美元上方快速回落,仅十天时间便跌落至1600美元的水平。其后虽因欧债危机短暂好转而回升至1800美元,但无可奈何花落去,临近年底金价跌破了200日均线的支撑,1600美元也宣告失守,市场一度惊叹黄金十年牛市就此终结。
从黄金自身的供需面来看,黄金供应稳定,而实物黄金需求、投资需求以及央行储备需求在2012年都值得期待。
展望2012年,黄金走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仍在于:欧债危机进展、美国经济复苏程度及全球主流央行的货币政策。而重中之重则在于黄金的避险保值功能何时回归,美国自身的情况注定了美元难以持久的反弹,一旦欧元与美元的摆烂结束,黄金将重返牛市。
第二部分:黄金供求分析
黄金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一经开采,就不易被消耗。同时由于矿产稀缺以及技术限制,黄金产量较低且保持稳定。因此,在矿产金的供应方面,历来保持相对稳定,对黄金的价格难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2011年,黄金实物供求一如既往的整体保持平衡。供给方面,2011年黄金矿及再生金供给稳中有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07年以来官方售金规模呈减少趋势,在2010年转变为净需求方,2011年这一趋势得以延续,2011年前三季度官方净购入黄金348.7吨。之所以近年来出现央行购金量持续增长,主要是因为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对各国央行传统外汇储备资产的价值造成了冲击,另外这些国家出口带动增长推动外汇储备加大,主动对其国际储备资产作出调整也是原因之一。需求方面,珠宝首饰对黄金的需求仍构成黄金的主要需求,但占比有下降趋势,传统工业和牙科以及电子业对黄金的需求占比也有所下降,相比之下,黄金投资需求比重出现明显上升。

1、黄金供给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 年前3 季度金矿产量为2086.6公吨,同比增长5%,第3 季度金矿产量也是同比增长5%,非洲、独联体地区部分金矿产能扩大,墨西哥、秘鲁和加拿大的黄金产量进一步增长。而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尼黄金产量有所下降。金价持续上升刺激金矿积极扩大产能,预计2012 年金矿产量还将稳步增长。
相对于去年同期较为温和的净解除套保量而言,第三季度的生产商套保活动非常少。本季度的净新套保量约为 10 公吨,而 2010 年第 3 季度的解除套保量为 54.4 公吨。年初至今的总套保量为 21.9 公吨,
2011前三季度官方部门仍然是黄金净买家。净购买量达到 347.8公吨,之所以近年来出现央行购金量持续增长,主要是因为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对各国央行传统外汇储备资产的价值造成了冲击,另外这些国家出口带动增长推动外汇储备加大,主动对其国际储备资产作出调整也是原因之一。
第三季度回收金供应量为 426.5 公吨,同比增长 13%。但是,鉴于季度平均金价上涨 39%,且三季度刷新了价格纪录,所以这一增长相对而言不算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