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新華網蘭州3月23日電(張文靜、李驍晉)有人“願意”花10萬多元買一堆廢銅爛鐵?這樣的怪事就發生在甘肅蘭州市,還不止一例。記者發現,隨著電話、網絡等現代化方式的普及,越來越多貴金屬紀念幣收藏愛好者獲取信息的渠道得到拓展,但同時,這也給不法分子騙取錢財留下了漏洞。
七旬老人被騙10余萬元
2012年7月,一市級電視台播出一節目,向全國各地發行一萬套“奧運紀念鈔”。家住蘭州的收藏愛好者王安(化名)看到節目后,通過節目提供的電話與工作人員聯系,花4799元購買了兩套紀念鈔。
在購買了紀念鈔后,一位自稱是中華藏寶齋的業務經理打電話向王安推銷其他類型的黃金紀念幣,由於她准確說出了王安個人信息及她曾買過紀念幣的信息,王安就相信了該業務經理的推銷,並以“會員價”購買了數套紀念幣。在王安的推銷下,她的鄰居也購買了價值5萬元左右的紀念幣。
今年2月,當王安帶著收藏的黃金紀念幣到甘肅省金銀貴金屬珠寶玉石飾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做鑒定時,她才發現自己收藏的這些打著由中國金幣總公司、上海造幣廠等發行的神九紀念金幣、2013年蛇年金條等只是一堆廢銅爛鐵,“根本就不含金,先后被騙了10萬多元”。隨后她向蘭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報案。
多方作用致收藏愛好者“深入漩渦”
據王安統計,按照她購買的16種紀念幣來算,至少有8.5萬余套假幣流向市場,價值上億元。令她哭笑不得的是,直到今天,她每天還會接到幾個推銷紀念幣的電話。“這些不法分子明目張膽地販賣假幣,怎麼就屢禁不止呢?”
事實上,上當受騙的不止王安一人。記者從甘肅省金銀珠寶質檢站獲悉,從春節至2月底的兩個月時間裡,在該質檢站檢測的近百套貴金屬紀念幣中,就有20多套“贗品”,涉及金額高達百萬元。
“金幣收藏者多是中老年人,他們通過網絡、電話等途徑以優惠的價格購買金幣。被騙者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但缺乏辨別真偽的能力,易上當受騙。”甘肅省金銀珠寶質檢站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該工作人員表示,收藏愛好者之所以會“上鉤”是因為他們普遍存在貪圖便宜的心理。“這些非正規渠道購得的收藏品價格與市面上的同品交易價格相比極為懸殊。詐騙者常以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懸殊價格作為‘誘餌’,引消費者上鉤。”
他說,這些非正規途徑購得的收藏品大多配備了經過“正規權威機構”驗証的假冒合格鑒定書,導致普通的收藏者無法辨別其真偽,以為“一証在手即為真品”。
蘭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負責該案件的刑警告訴記者,近年來他們接手的詐騙案件不在少數,除了受害人存在貪圖便宜的心理外,電視、報紙、網絡等推銷的一些所謂“物美價廉”的產品,也有誤導消費者之嫌。“這些不實信息缺乏有效監管,一旦發生事故后就銷聲匿跡,導致責任追究變得困難,一定程度上激發了詐騙行為的發生。”
根據這名刑警長期辦案經驗,不法網站泄漏個人信息也是不爭的事實。在深圳等地有人通過幫別人開建網站謀利。這些不法網站通過鏈接發布非法小廣告誘導消費者。“相關監管部門的真空,使得這些網站無人監管,審核鬆弛。大量的金幣、字畫等就通過這些渠道流入市場。”
貴金屬收藏亟待多方合力作為
甘肅省金銀珠寶質檢站、中國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和蘭州市公安局表示,由於假冒貴金屬紀念幣推銷行為隱蔽,渠道多樣化,流動性強,打擊推銷不是某個部門或機構的責任,需要新聞、公安、人民銀行、銀監會等多個部門的配合及參與,以形成一個健全的預防、監管和懲治聯動機制,為收藏愛好者“保駕護航”。
其次,相關部門應加大力度採取有效措施整治電視、報紙、網站等媒體的不實信息報道,加大對網站開設的合法性,給消費者創造一個安全的購物環境。消費者在網站注冊或登記信息時也要多加謹慎,避免造成信息的泄漏。新聞媒體要規范紀念幣廣告行為,對於誤導消費者的行為,要依法追究責任。
此外,消費者在購買之前,要有價格“懸殊概念”。對於通過網絡購買貴金屬紀念幣的消費者,甘肅省金銀珠寶質檢站建議,可在貨物運到之后,先到當地正規部門檢測,經鑒別真偽后再進行交易,不要輕易付款。
中國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表示,消費者在購買貴金屬紀念幣時首先應選擇從正規途徑購買,即到中國金幣總公司各子公司、零售中心以及全國各地的中國金幣特許零售商處購買。其次購買時應仔細對照中國人民銀行發行公告中的各發行要素,判別各要素是否一致,進行鑒別。再次購買時要求商家開具正規發票和相關票據,並妥善保管,以便個人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