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快”为本 凸显“黄金应对”

1楼
我是小散 发表于:2013/5/12 11:25:00
  再临大考,汶川特大地震抢险救灾经验与长期练就的“功夫”彰显力量

  2013年4月20日上午8点02分,芦山7.0级强烈地震袭来,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巨大损失。

  汶川特大地震不到5周年,四川再次面临一场大考。

  从汶川到芦山,地震发生后,灾情就是集结号,汇聚八方之力破障碍、扫困境,铸就坚强后盾!从汶川到芦山,地震发生后,灾情就是发令枪,直面灾难不改色,用及时高效的“黄金应对”,为灾区群众辟出更多的光明和希望!

  竞时速快当先四川交上高分考卷

  地震发生后,救援刻不容缓,全川上下紧急行动。

  省委大院内,心急如焚的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明第一时间发出迎战大灾、振聋发聩的第一声号令:“以抢救伤员为第一要务”,应急预案立即启动,派出救援力量赶赴灾区。

  震后不到半小时,王东明和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冒着余震直奔雅安,在途中发出一道又一道指示。

  4月20日13时30分,由王东明任指挥长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在震中芦山县龙门乡成立,魏宏和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柯尊平任副指挥长,下设抢险救援、医疗救助、道路抢通、物资保障、群众安置等工作小组,由省领导分别牵头负责、靠前指挥。

  指挥“中枢”运筹帷幄、高速高效下达指令,各支救援力量也争分夺秒、飞速集结。

  震后8分钟,成都军区空军5支应急分队赶赴灾区;

  震后30分钟,四川省启动七级地震应急预案和地震级应急响应机制;

  震后1小时,全省交通系统调配1000多人抢修道路;

  震后2小时,巴中、德阳、绵阳消防支队赶赴灾区;

  震后3小时,四川消防总队在震中的搜救已展开。

  ……

  当晚18时40分,因交通中断被“隔绝”10多个小时的宝兴与外界恢复联系。

  当晚,所有重灾乡镇都集结了救援力量。短短一天之内,166支救援队伍、34756人进入灾区。截至4月25日,累计从废墟中搜救出475人。

  在这场与死神竞速的大考中,“快”字当先,四川用实际行动交出了高分答卷。

  良弓备不卸甲“黄金应对”还靠平日之功

  全川上下在芦山强烈地震之后以分秒计算的“黄金72小时”里,表现出的是及时、高效、有序的“黄金应对”。这得益于从汶川特大地震以及各种自然灾害中积累的经验与良策;得益于汶川特大地震5年来,我省在减灾救灾的长效机制上所练就的扎实“功夫”。

  一方面,健全组织机构畅“中枢”。全省21个市(州)和绝大部分县(市、区)政府均设立政府应急办,省级主要部门大都明确或建立应急管理职能处(室),确保应急状态下政令通达、有效联动。“此次抗震救灾中,我省采取省、市、县指挥机构三级合一的机制,集中统一、上下联动。”省政府应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另一方面,完善应急机制明分工。2012年8月开始实施的《四川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对省、市(州)、县、乡(镇)、村(街道)等各级政府机构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作出明确规定,成为处理突发灾害的“行动指南”;每年举行的救灾演练则加深了普通民众的防灾应急意识。

  在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天斌看来,正是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使得此次抗震救灾工作更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现了救援工作的高效有序。”

  回放

  穿云破雾架起生命“天梯”

  震后每分每秒,都是跟生命赛跑。

  4月20日10时许,芦山强烈地震发生不到2小时,4架直升机依次起飞,穿云破雾,勘察灾情,架起生命“天梯”。而承担飞行任务的部队,正是曾在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中屡立战功的成都军区某陆航旅。

  震后5分钟,陆航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成立抗震救灾指挥组,通过各种渠道勘察灾区情况,研究飞行路线。20分钟内,6架战备值班机组就完成飞行出动准备,机务人员机上待命。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但灾区一直不具备飞行条件。“不能再等了!”

  10时整,两架直升机从夹江直线起飞奔赴灾区。25分钟后,一组组数据和信息从机组上即时传回后方。

  10时05分,另两架直升机从成都凤凰山起飞,飞赴芦山县、天全县以及大川镇、宝盛乡、太平镇、龙门乡等地勘察灾情,在震后实现直升机首次落抵灾区,开辟空中救援通道。

  救灾期间,该陆航旅共出动直升机37架,飞行196架次,运送专业救援队伍等347人,转移群众100人,转运危重伤员36名,抢运救灾物资63.3吨,为抗震救灾发挥重要作用。

  历经两次重大考验,该旅之所以能在此次芦山地震中迅速、快捷、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正得益于5年间在改进信息科技和完善应急机制方面的跃升。“经历汶川特大地震后,部队一方面制定了面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并对飞行技能等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该旅参谋长李金武介绍,同时,机械装备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建立了一体化指挥平台,在直升机上加装数据链系统。“5年前,即使直升机第一时间到达灾区勘察,也要返场后才能提供图文信息。而现在,不仅信息传输上实现空地即时互联互通,对飞机飞行的航线、速度、位置也实现了精准定位。”李金武说。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0547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