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长江商报消息 ■ 本报评论员熊志
7月21日,习近平前往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听到港区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实现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近9%时,他表示肯定。他强调,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现代物流业的崛起下,交通作为硬件基础,其成熟程度直接关系流通效率。习近平强调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指向明显——鉴于产业的新趋势,长江水道的地理优势无疑需要重估,周边城市需要再定位。所谓黄金水道,意味着是一条高附加值的水运航道,这种附加值,不是河流自身所天然具备,而是由产业赋予的。
提起黄金水道,就绕不开武汉。一谈到武汉,都会想到九省通衢。武汉交通区位上的这种优势,历史上曾经带来繁荣,但近些年这种优势在丧失。优势丧失,表面看来,在于交通格局的变更,将地域间的区位差距逐步缩小,河运对产业的贡献潜力在下降。这说明我们在城市和产业的定位上,没有跟着整个交通格局的变化而灵活调整。我们固守着传统的优势,但因为固守,反倒局限了产业发展的视野。
所以,关于长江航运,以往媒体有“两头热、中间冷”一说。两头指的是上海和重庆,中间是指武汉。现在建设黄金水道,很大程度上不是对长江地理价值的再发现,而是一种产业意义上的再发现。现代物流业讲求运输网络化、低成本,河运具备这个优势,武汉又处在中转集散的位置,要优势有优势,要条件有条件。重新依托黄金水道建立区域优势,需要形成与水道匹配的产业链。从这个意义上讲,黄金水道,本质上是一条黄金产业链。而产业规划与水道特色衔接的紧密度,决定着黄金水道的含金量。
正因如此,打造黄金水道,蕴含了两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技术层面。黄金水道要真正流畅地运转起来,运输上的技术障碍,必须剔除。比如,以往讨论长江水道运力时,常提到运输效率的问题,并将其与同为黄金水道的莱茵河相比。事实证明,运输效率的不足很大程度上是船舶型号、港口管理、航运服务体系标准化不足。这些技术细节,关系到物流运输的现代化程度,改起来难度不太大,但不改则是实实在在的掣肘。
技术层面之外,关键是将黄金水道的辐射区域整合起来,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黄金水道的物流价值,在于它形成了一条串联区域的大动脉,让辐射区域能够形成产业链。产业活不活,要看这个区域性市场内,是否存在流通的门槛或障碍。武汉处在黄金水道的中间地带,承上启下,优势独享是一种思路,与其他区域共享优势,也是种思路。长远来看,武汉要带着大视野融入产业链,疏通各市场要素区域间自由流动的渠道。当辐射区形成一体化的成熟市场时,长江水道才称得上黄金水道。
黄金水道的重点是水道,但却不能忽视铁路、公路、航空等其他运输模式的建设。现在,围绕长江中游城市群、八加一城市圈的设置,武汉周边的交通联系以及经济联系都在加强。黄金水道的建设,要以此为基础,寻求长江水道航运物流建设的新突破;同时,将视野进一步打开,将产业的辐射范围扩大,真正以中部为城市定位和产业发展的立足点。当提到黄金水道,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地理概念,而是个产业概念,黄金水道才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