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08日 16:11 新浪财经 微博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美元指数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欧元的走势也值得高度关注,不可忽视大宗商品的投资历来也都是市场的重头戏,时间的天平也许已经过了某个平衡点,当新的投资趋势即将来临时,极少数人可以提前预警,先知先觉,但无论如何,尝试前瞻性理解投资市场,是每个投资者都应该具备的素质。
一、中国已经影响了世界,未来还将继续改变世界。中国的重工业、重化工业等产能过剩局面将继续拖累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无论是中国消费升级还是新生产业崛起,都跟大宗商品牛市已经扯不上太大的关系了。
在中美影响世界的角色中,除了政治与文化以外,经济所占的比重正在渗透到世界每一个角落里。这当中就中国而言,中国需求自然是无法忽视的全球因素,例如中国消耗了全球50%的铁矿石、全球40%的现铜、全球30%以上的黄金(1312.40, 14.10, 1.09%)需求等。
当前中国的整体经济环境依然十分严峻,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尤其是以主动消费升级刺激带来的产能过剩现象,很多行业的库存还将迎来新高峰。笔者认为,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像中国的重型工业产能过剩在阶段性时间内将长期存在,同时大件消费品的产能过剩意味着资产价格的承压,也决定了中国的通胀与通缩环境将会被撕裂:一方面是整体环境因为大件消费品过剩价格有潜在持续下降空间,从而将出现通缩现象:另外一方面是基本消费品因为环境恶化、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将出现明显的持续通胀,这自然加大了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和投资者的投资难度。
如果上面的产能周期的分析有道理的话,或者说确实存在的话,那么对全球的大宗商品市场而言将不会是什么好事情,大宗商品的“第二春”还远未到来,当然相对基本工业大宗,属于享受型的金银珠宝类原料大宗可能会享受到中国即将迎来的第四波产能扩张,即享受与服务性的产能扩张,但从价格本身来讲,可能更多是筑底有望,而不是牛市在即。
二、从美国的角色看,对大宗商品市场而言也将是“打压”多过“提振”。无论是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还是地缘政治阴谋下的政治与货币策略,美国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都将对环球大宗商品市场形成价格高压线,美联储的使命将直接体现出这一点。
美国撬动世界的,除了军事强力外,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是旗鼓相当的“强力武器”!自从俄罗斯合并了克里米亚后,似乎美联储主席耶伦也从鸽派转变为了鹰派,当然肤浅地阴谋论不应该成为分析的立足点,但在美联储的所有关键词中:量化宽松撤出(QE)、失业率门槛、何时加息,对于环球投资市场而言都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虽然美联储的前瞻性指引并不代表美联储未来的动向,但是相对而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前瞻性还是带有一定的稳定性预期和倾向性目的。考虑到美联储的跟踪的一些核心指标,像美国的非农就业人口,从最新公布的三月份非农数据看,数据虽然稍微低于预期,但整体还是很不错。三月非农预期增加20万,实际公布值为19.2万,之前市场预期的失业率为6.6%,最终录得6.7%的失业率。虽然跟新增非农就业人口和失业率两个数据都比预期的要稍微低一点,但是之前的2个月的非农都得到了上修为19.7万。
非农数据多方解读都偏乐观,一方面是就业市场增长偏强劲,另外一方面是既定的货币政策跟这种预期基本吻合,从前瞻性规划时间表看,大致可以测出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应该是在2014年的10月份左右将彻底停止,同时在2014年的第3季度开始就要进行反向扭转操作(OT),2015年第二季度开始首次加息,2015年底开始卖出各类之前购买的资产消减负债表,到2016年底美联储的负债表将彻底正常化,这是理想的货币政策节奏预期。
如果上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预期得到逐步兑现,那么美联储对全球的大宗商品市场而言也将继续“刀口撒盐”,可为成也萧何败萧何,最终大宗商品将在产能进一步萎缩,价格上偏弱格局也不会改变。这一点就环球投资市场而言,例如近期因为地缘政治因素,美国一些人士建议美国政府抛售战略石油储备以便打压环球石油价格,对俄罗斯经济构成变相制裁。至少从逻辑上验证了美国的威力和美联储的潜在威力。
在上述预期下,笔者认为发达国家的股市,特别是美国的股市将继续创新高指日可待,体现出估值洼地优势还会继续,全球的资金继续回流美国股市将不会停止,同时美国的其他投资市场例如债券市场将再度受到普遍范围内的青睐也几乎成为定局,然而新型经济体的日子不会好过,例如人民币的贬值趋势可能还没有结束,同时新型经济体也面临因为经济结构带来的通缩压力与通胀压力畸形对峙,使得新型经济体存在高不稳定性,特别是投资欲望不高,这使得大宗商品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去库存意愿明显,大宗商品的回报率将进一步降低,最后可能还将经历一波“戴维斯双杀”走势。
最终的结果可能是,美国风景独好,中国的日子不好过,而大宗商品则是跟美国呈现负相关,跟中国呈现正相关,大宗商品的日子可能就更不好过。
三、欧元可能还要经历新的探底与筑底期。欧洲的通缩趋势似乎无法避免,欧债危机国家在经历了短暂的喘息之后,如果不遏制住欧洲的通缩趋势,这些国家可能又将经历入不敷出的窘境,德国经济继续稳健,竞争力变得更好,西欧外围国家的竞争力在通缩状态下将进一步下滑,除非采取措施促使通胀温和地增加。
当前欧洲区面临的最大的货币市场现象是,欧元面临通缩。欧元区的通缩状况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点需要欧洲央行[微博]再度在职权范围内不惜一切代价去改变,以便拯救之前那些处于悬崖边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国家,这些国家例如像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乃至意大利等。这些国家一旦通缩蔓延将再度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竞争力将进一步下滑,欧元区必须维持适度的通胀,这是欧洲央行要考虑的首要状况,因此一旦未来的欧洲央行再度祭出具有欧元特色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不要觉得意外。就此而言,欧元的地位在未来可能跟大宗商品有类似的地方,那就是相对美元和美元指数将走弱,这种走弱差异性有可能加大。
就环球投资市场而言,一旦美国的货币政策转向,特别是真正意义上的加息出现,那么美国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环球大宗商品市场、环球贵金属市场包括环球外汇市场都将迎来新的分化,美国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曲线肯定会出现明显的变化,短期债券、中期债券、长期债券的表现将锚定这种基准利率的变化或者变化预期,这些都将带动全球资金继续大迁徙,也会影响到欧洲的债券市场,日本的货币市场等等,最终如果体现在股市债务与大宗贵金属之间的关系上,那么是债券和股市受到追捧,大宗商品包括贵金属的继续趋势性承压将不会改变。
特别是,笔者认为欧元需要预警,欧元跟美国债券收益率曲线(五年与十年债券收益率差)一直呈现较高的相关性,未来的美国债券收益率曲线继续扁平化,那么注定了欧元的下滑趋势不可避免,美元鹤立鸡群将再度上演。
四、就美元指数、欧元、大宗商品包括贵金属,一点投资者风险自担的投资建议。
笔者认为,如果不要投资,一定不要忽视中国房地产和汽车市场的产能扩张动能早已远去,漫长的产能收缩风险将持续存在;如果不要投资,一定不要忽视了中国股市因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两难决策带来的艰难筑底,极有可能还未结束;如果要投资,一定要投资一点美国股市和美国的债券市场,收益率一直在被推高;如果要投资,大宗商品中的黄金可能会属于悲观品类中的乐观品种,但可能依然是震荡格局可能性更大;而从货币的角度看,欧元未来可能还会存在一波像样的做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