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黄金工艺品第一股”头衔的金一文化(002721.SZ),自2014年1月27日成功登陆深交所中小板后,其股价在上市首日即遭到市场热炒。与市场爆炒其股价连续暴涨相比,在黄金的价格波动之下,公司上市后的第一季度就出现了业绩亏损。与此同时,上市一周金一文化就变更募投项目的做法,更是让人一头雾水。
业绩下滑
资料显示,金一文化在亏损季报前,曾预计扣非后一季度净利润为1550万~1850万元,同比下降15.02%~28.80%。然而3月31日,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却显示,修改后一季度亏损1200万~1900万元,而上年同期盈利2435.83万元。
对于业绩的迅速变脸,金一文化证券部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黄金租赁部分被计入非经常性损益,黄金价格上涨导致黄金租赁业务亏损,这是一季度预计亏损的主要原因。”该公司公告显示,一季度预计亏损的主要原因为黄金价格的波动导致因黄金租赁而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亏损,短期借款及黄金租赁量的增加导致财务费用增长。
黄金租赁,是指向银行借入黄金原材料进行生产,当租借到期后,通过向上海黄金交易所购入或者以自有库存等质等量的黄金实物归还银行,同时按照一定的租借费率支付租赁费的业务。
事实上,主要从事贵金属工艺品的研发设计、外包生产和销售的金一文化,2013年业绩就备受黄金价格波动影响而下滑严重。公开财务数据显示,公司预计2013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下滑15%~25%。其中,公司去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3.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7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只有3050.6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1.46%。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金一文化去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但却没有换来净利润的增加,除了受制于黄金价格下跌的不利影响之外,更多还是与公司财务费用和黄金租赁余额的增加等成本攀升有关。
数据显示,公司去年前三季度财务费用4677.57万元,同比增加77.80%。据悉,该公司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通过黄金租赁业务获取部分黄金原材料以进行生产,并且公司黄金租赁量近几年随着业务的发展而持续攀升。另一方面却是金价的大幅下跌,造成了公司成本增加。若黄金价格上升10%,公司将出现公允价值变动亏损约4350万元;若黄金价格下跌,公司销售利润也会走低。
安信期货认为,伴随美国量化宽松QE政策日渐退出,贵金属的价格走势方向难觅,从而给金一文化这样从事贵金属工艺品的研发设计、外包生产和销售的公司带来极大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申银万国则认为,虽然金一文化是国内领先的贵金属文化创意企业,但是依然面临对银行及邮政渠道依赖的风险,以及金价波动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的不确定性风险。
募投项目也变脸
值得关注的是,仅仅登陆中小板短短7天,金一文化就抛出了一份“变更募投项目”的公告,公司将6900万元原本投入零售渠道建设的资金,改投向
农业银行[-0.82% 资金 研报]和
招商银行[-0.79% 资金 研报]渠道。这使得原本就依靠单一渠道的该公司经营模式也备受质疑。
按照招股文件中的安排,募集资金中的1.3亿元投入银邮渠道建设。其中
工商银行[-0.29% 资金 研报]渠道投入5827万元,农业银行渠道投入3896万元,招商银行渠道投入1942万元,邮政渠道投入1420万元。整个银邮渠道建设的总投入将达到3.5亿元。另有3100万元投入江阴研发中心项目,6900万元投入零售渠道建设。6900万元零售渠道的投资,占募集资金净额的29.89%。在原计划中,铺货投资6000万元,其余为店面装修、办公设备及软件等费用。项目拟建设30家自营专卖店,全部采取与商场等联营的方式开展经营。
金一文化曾表示,零售
营销渠道建设是公司提升终端渠道控制力、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建设零售营销渠道,可实现公司对渠道终端的控制力;建立公司与专卖店之间、专卖店与专卖店之间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及时响应市场信息,提高公司对整个市场需求及趋势变化的敏感度;为公司实施品牌战略搭建强大的开放式营运平台。最终加强对公司销售终端的控制力度,形成多层次营销体系。
此次,将6900万元资金改投向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渠道建设项目金额分别为4597万元及2303万元。也就是说,仅仅三家银行的渠道,投入的资金就达1.86亿元。对于变更的原因,金一文化称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而更改。并表示,与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合作模式成熟,此次变更能够有效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金一文化招股书显示,公司产品的销售渠道包括银行、邮政、零售、电视
购物、网络购物、金店及经销商、加盟连锁等。而在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1~9月,公司通过银行渠道的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1.34%、54.36%、38.56%和41.52%。公司坦言,对银邮渠道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而其正在发展的自身零售渠道还并不强大,2013年前三季度,零售渠道和加盟连锁渠道销售收入两项合计占比仅达31.64%。
实际上,记者通过查阅招股书发现,金一文化通过银行渠道实现的销售收入,其实一直呈现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10年度至2013金一文化通过银行渠道实现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61.34%、54.36%、38.56%。在非银邮渠道逐步增长之时,金一文化反而放弃了对零售渠道的投入,继续“坚守”银行的做法让人看不懂。
存货或成调节工具
资料显示,金一文化近三年存货占比均超过一半以上。去年以来黄金价格剧烈波动,持续数年的黄金牛市不再,公司已处于存货贬值的巨大困境。另外,金一文化的销售能力亦处下滑态势。
公开数据显示其存货周转率下降明显。2009~2011年,金一文化的存货周转率分别为5.45、5.58、4.32。而招股书显示,金一文化2009~2011年末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20003.07万元、50708.27万元和53549.12万元,占总资产比例分别达53.74%、61.35%和51.77%。存货中金料、纯金制品及半成品所占比重分别为65.51%、83.52%和68.19%。
如此高的存货,一方面,让该公司金制品的贬值风险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般高悬;另一方面,该公司在上市前三年的报表中也涉嫌利用存货调节财务数据。业内人士指出,存货高企不仅预示着,公司经营周转方面不灵,而且也成为随时调节财务报表的一个“灵活工具”。
另外,该公司所进行的黄金租赁业务,也有可能被用来做财务工具。若资产负债表日或租赁黄金归还日,黄金市价低于租入日黄金市价,也就是金价下行,公司在此会计期间将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投资收益。公司取得的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对黄金存货的减值可以产生抵减的作用;反之,公司将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或投资损失。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作为贵金属公司,随时都可能能减少或增加租赁行为,这也为该公司财务调节预留一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