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理想主义、浪漫主义、英雄主义,这些词汇都伴随着“黄金80年代”。时代巨变给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带去的是求学的渴望、思想的爆炸,以及对国家未来的使命感。
那是物质穷困的年代,也是没有房价困扰的理想年代。“文艺青年”和“学术青年”在校园里讨论的是哲学、艺术、经济学基础理论。
在那个不断探究人生意义究竟何在的时代,“小我”不存在,年轻人更愿意去创造和写就“大历史”。对比当下,叶航与冯钢等教授们,对年轻人深陷的喧嚣,有深深的担忧。
为“美是客观还是主观”
争得面红耳赤
上世纪80年代,从思想的牢笼中忽然解放的年轻人,激情和思想剧烈碰撞,给那个时代烙上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强烈色彩。
他们以佩戴校徽为无上荣耀,写诗歌,谈理想,话人生。
“我觉得我们比现在的年轻人要浪漫得多。”叶航这么说,“那是一种真实的‘大鸣大放’,学术和艺术,国家和未来,是我们唯一关心的问题。这样的理想主义是普遍存在的,好像天下大任在我们肩上的感觉。”
从课堂到宿舍,学生们争论的是哲学问题。
冯钢至今还记得楼上的一个哥们,同他争得面红耳赤,以至于去食堂打饭的时候,那位仁兄还端着饭缸站在他身边滔滔不绝,停不下来。
他们辩论的问题是:“美是客观还是主观的?”
每周一,来到教学楼,楼道墙壁上已经贴满了新印好的“报纸”。历史系、政治系都会组织同学办报刊,叶航就曾是《思考》杂志的主编,而冯钢还清楚地记得在蜡纸上把同学的文章一篇篇刻下来油印的情景。
“写诗、写文是那个时候最流行的事。”叶航说,“那时出过不少有名的报刊,因为学生讨论的问题都很尖锐,主流报纸上都可以公开讨论诸如‘人生道路为什么越走越窄’这样的问题。”
有时,年轻人的理想主义达到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有一件轰动全国的案件让当时的学生都记忆深刻——
1979年10月21日深夜,从宁波驶往上海的客轮上,24岁的范熊熊投身大海,她曾数次写信揭发所在单位负责人弄虚作假,但揭发信却石沉大海,于是这个女孩愤而自杀,以死为谏。
“现在看来真是不可思议,我们当时真的可以为民族、人类这样宏大的东西献身的。”叶航说。
卡西尔的《人论》
是半夜12点排队买的
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普遍从“文革”、“上山下乡”的波折里走出来,没有书读、信息匮乏的经历,反而促成了他们对知识强烈的饥渴感。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当年的书本,就跟现在春运的火车票一样抢手。尤其是那些打开国门之处引进的西方经典,给当年的学子们造成的心灵冲击,其影响至今依然连绵不绝。
“新华书店每到一本新书,我们会半夜跑去排队等。我记得卡西尔的《人论》,就是半夜12点去排队买的。”冯钢说,“托勒夫的《第三次浪潮》,我被忽悠了3次,每次说到货了,一大早赶去新华书店,却发现没有。”凌晨3、4点去排队买书也是大学时代罗卫东印象最深的事,实际上,新华书店要到早上8点半才开门。
在那个计划经济主导的时代,新华书店的书都不按市场需求进货,只按配额供给。所以哲学类的书籍往往只进10本,成为大学生们的抢手货。一本书到手,往往大家轮着看,一个人看几天都分配好。
《现代汉语词典》第1版发售的时候,大家都奔走相告。“排队买书时,有人在砖头上写名字占座位。我睡眼惺忪地在那边排队。”罗卫东对1978年的这一幕仍旧记忆深刻。
“《现代汉语词典》大概要5、6块钱,很贵,相当于大半个月的饭菜票,而一般的书,只要几毛钱。”罗卫东当时能拿一等助学金,一个月19元。
罗卫东还记得,他熬夜买的第二本书,是《天安门诗抄》,接着同样熬夜买了张扬的小说《第二次握手》。“《第二次握手》是当年风靡的言情小说,再配上电影《庐山恋》,就是当时的精神生活。”
而到了现在,想要什么书,老师只需要给学生报个书名,“他们甚至不用买,网上就下到了电子版,给我弄到kindle里去了。”冯钢觉得,年轻人求知若渴的时代,早已经过去。
大三时分成了
哲学、经济、法律三个专业
78级杭大政治系学生,在大三时分成了哲学、经济和法律三个专业。至此,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专长和爱好选择投身的事业。
他们几乎有一个共同的远大目标:为新时代的国家做出贡献。
“在上大学前,我已经读了许多书,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等等。”叶航回忆,“‘文革’刚刚结束,我们对国家的命运和未来都有许多思考,那时就立志要研究经济学。”
不过,和现在大众普遍关注的物价水平,房价趋势不同,叶航更关注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核心问题。
“在大学,我第一次系统学习了西方的经济学理论,虽然被‘理性人假设’简洁、优美的逻辑形式所深深吸引,但对其真实性却一直抱有极大的怀疑;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行为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正是这种怀疑决定了我三十多年来的学术诉求,选择了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多有批判的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作为研究方向,直至今日。”
同样,西方的哲学、法学、美学都以十分新鲜的姿态呈现在学子面前,给他们打开一扇前所未有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