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原标题:打造长江黄金水道 在渝全国人大代表:破解三峡过闸难是关键
打造长江黄金水道,需进一步提升我市内河航道通航能力。 首席记者 李靖 摄
伴随社会发展,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日益凸显,船舶拥堵成为常态。 记者 杨涛 摄
华龙网7月27日8时30分讯(记者 杨涛)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重庆进展如何?本月22日至25日,45名在渝全国人大代表兵分四路,就全市空港、水运、公路、铁路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水运,不少代表提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需进一步提升我市内河航道通航能力。其中,解决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问题成为关键。
发挥枢纽作用 周边货物中转量占比超四成
滚滚东去的长江水,不仅为重庆带来美不胜收的江景,内河航运更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让长江黄金水道“流金淌银”,三峡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市交委港航处介绍,2003年三峡工程通航后,重庆航道条件明显改善。目前,全市航道总里程4451公里,四级以上的高等级航道占1400公里。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为骨架的“一干两支”、通江达海的航道体系基本形成,5000吨级以上船舶可常年由长江下游直达重庆主城。寸滩、果园等大型化、专业化港口的建设,为水运发展打下基础。
航道变深了,水面变宽了,港口变大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将货物沿长江运往下游。2013年,我市水上货运量1.44亿吨,港口吞吐量1.3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91万标箱,分别是2002年的7.5倍、4.6倍、10.4倍。
长江上游地区最重要枢纽港的“金字招牌”,吸引着周边省市来渝中转。市交委港航处统计,2013年,来自周边省市的中转货物量占到全市总量的40%以上。
船舶拥堵成常态 过闸得等一两天
无论货物是在重庆下水,运往长江下游,还是由下游运往重庆,都需经过三峡大坝。伴随社会发展,在业内人士眼中,三峡工程似乎已由昔日的“助推器”变为一种制约。
在市交委提交给在渝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组的一份报告中,明确写道,“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水运发展的最大瓶颈”。市发改委、市规划局提交的报告中,也称“三峡过坝能力瓶颈制约明显”。上述观点,得到不少在渝全国人大代表的支持。
三峡船闸分为两线,设计通过能力每年单向5000万吨,两线共1亿吨,预测可维持至2030年。但截至2013年,三峡船闸已累计通过货物6.4亿吨。2011年达到高峰,货运量超1亿吨。
这意味着,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已然饱和,比预测提前了19年。船舶多,待闸时间长,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拥堵。
“正常情况下,过闸上水要等60小时,下水要等30小时。遇到船闸检修,等得更久。”一位航运资深人士表示,目前,日均待闸船舶有200多艘。因为拥堵,船舶往返一趟需多花2至4天。每等一天,一艘5000吨级船舶就会损失约1万元。这对企业而言,是笔不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