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讯员 徐振泽(70岁)
退休后,我觉得承担买菜工作义不容辞,不料上手后发现学问不少,仅酱油就有老抽、生抽之分,食盐又有低钠、加锌之别……把我这曾经背过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之人都搞得晕头转向。无奈之下,我只好随时向老伴请教,可有时在家记得清清楚楚,路上亦反复背诵,但到地方还是忘了。一次,老伴让我去买“金黄酱”,我却对摊主说要买“黄金酱”。摊主听后开玩笑:“大叔啊,‘黄金酱’那么贵的东西,我能在这儿卖吗?”
其实,去市场买那些成袋成瓶、有名有姓的东西,毕竟是一回生两回熟的事,可是要掌握买菜的技能就绝非三天五日之功了。因为蔬菜有新鲜与否、优劣之别,还有讨价还价、秤高秤低等诸多讲究。起初我买回家的菜,不是次品就是多花钱,为调动我的积极性,老伴最初不说什么,但时间长了便开始唠叨,甚至一度认为我不是“可塑之才”,竟动了让我“下岗”的念头。
对此,我颇为紧张,赶紧对市场做了一次全面“调查”,最终想出一个办法:我再也不去貌似能占到便宜的地方买菜了,而是找人少、东西好、让挑拣的摊床,这样一来,我采购的东西在质量上有了飞跃。当然,这样的地方菜价必定要贵一些,但我觉得这是物有所值。最重要的是,老伴这一辈子从不过问我身上有多少钱,所以买菜时我明明花了10块钱,回来就说才花8块。虽然算起来一个月我可能要多花百八十块“昧心”钱,但在家里却“糊弄”出很高的“政治地位”,因为老伴觉得我买的东西已堪称“物美价廉”。
我有个毛病,就是干过“坏事”后总是不打自招,就连“糊弄”老伴的事儿也忍不住要在邻居面前卖弄,为此,我的“骗术”很快就被老伴识破了。好在这时我对买菜早已驾轻就熟,已经能看出切成块的猪肉哪块是后鞧,哪块是前槽,也已经会跟小贩争争讲讲,让他们抹零去梢。最成功的是,我与一些退休的老哥们儿还经常“团购”,商贩当然要在价格方面给我们一点儿优惠了。
从去买“黄金酱”到拉帮结伙搞团购,我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自己的“转型”,成了老伴得力的“贤外助”。对于这个地位,我很满足。老伴这辈子付出的实在太多了,我应该为她分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