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我代表陕西省国资委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们不会再折腾”,近日,潍柴动力[62.50 -0.81%](000338)在西安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上,陕西省国资委主任白阿莹说,“找到潍柴动力这样的合作伙伴是我们陕西两家企业的幸运,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支持潍柴动力在陕西的发展。”
这一天,潍柴动力的掌门人谭旭光[2.93 1.38%],陕汽集团、法士特集团的掌门人方红卫、李大开,陕西省主管工业的副省长吴登昌,国资委主任白阿莹坐到了一起。
这是否是一种和解?
白阿莹的“不折腾”的表态意味深长——几个月前,陕汽集团一份整体上市的方案还曾引起业界关于潍柴动力 “黄金产业链”崩断的担忧,本报获悉,法士特集团也已经提出了整体上市的设想。
不折腾
在过去,陕西重汽和法士特齿轮公司逾百亿资产的控制权,一直是陕西省国资委和潍柴动力双方不愿提及的话题。陕西重汽和法士特齿轮公司均被潍柴动力持股51%,另外49%的股权分别被陕汽集团和法士特集团持有,其背后是陕西省国资委。
2%的股权,成为两者之间一道看不见的鸿沟。有说法称,陕西省方面一直希望加强对这两家公司的控制,但实际上,尽管潍柴动力是陕西重汽和法士特齿轮公司名义上的大股东,但长期以来,这两家公司的人事调整、经营活动均听从于集团公司——二股东的安排,实际上也就是陕西省国资委的任命。
“虽然潍柴动力是名义上的大股东,但它只是一个财务投资者,每年固定获得利润分红”,一位法士特集团高层对本报表示。
陕西方面认为,这两家陕西土生土长的公司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企业,理应在陕西省的控制之下,记者了解到,目前不仅陕汽集团制定了整体上市方案,法士特集团的整体上市方案也力争3年内完成。
目前,陕汽集团80%的收入由陕西重汽贡献,法士特集团的处境也与之类似,此前有分析称,“由于潍柴动力已经将陕西重汽51%的股权装入上市公司,所以陕汽只把剩余49%股权装入上市公司没有任何意义,不实现控股则很难游说投资者。”
而“不折腾”,也意味着双方各让一步——既然陕西方面不再要求取得这两家公司的控股权,那么,潍柴动力也不要试图在人事任命和集团公司的经营活动上多加干涉。
陕汽集团正在摆脱依赖陕西重汽的局面,今年6月15日,陕汽微型汽车基地开工仪式在宝鸡市举行,这项计划在2009年投资30亿元,将在陕西宝鸡打造一个以中卡、专用车、微型车及汽车零部件为主要产品的汽车产业园区,最终形成300亿元的产值规模。
此前,陕汽集团组建了自己的发动机合资工厂,宣称为陕西重汽提供下一代发动机,这曾经让潍柴动力颇为尴尬。目前,除陕西重汽49%的股权外,陕汽还拥有宝鸡华山工程车辆公司、陕西欧舒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康明斯发动机公司、陕西汉德车桥公司、陕西重汽汽车零部件公司等14个参股控股子公司。
而在法士特,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壮大,法士特集团在法士特齿轮公司之外的其他资产也已经形成了年产销十余亿的能力。
缘起
潍柴动力是从德隆系手中获得这两家公司股权的。
当时,德隆系通过湘火炬控制了法士特齿轮和陕西重汽51%股权,2004年,德隆系崩盘,2005年,托管湘火炬的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寻求拍卖湘火炬资产,整车牌照+汉德车桥+法士特变速箱,这让国内汽车行业巨头无不垂涎。
潍柴突破中国重汽[30.42 -0.26%]的阻碍后参加了竞购,以10.2亿的天价击败了鲁冠球的万向集团等企业,如愿拿下湘火炬。
随后,中国重汽与潍柴动力分家,潍柴动力通过这次并购获得了重卡行业产业链的整合能力。
尽管德隆系最终崩盘,但时至如今,这两家公司的一些老员工依然对德隆系心存感激,“2001年是我们公司发展非常关键的一年,看到了很大的市场,但缺乏资金,是依靠湘火炬投入的一亿多资金完成了技术改造,上马了新的生产线,从此企业进入连年翻番的良性发展轨道”,一位法士特高层回忆。
当时,经过多年积累的陕齿总厂开始遇到“瓶颈期”:管理层看到了即将到来的经济繁荣期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但又缺乏资金能力更新生产设备,改进产品。2001年9月,湘火炬投资1.31亿元现金,陕齿总厂以生产经营性资产折合1.25亿元,双方合资组建了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法士特齿轮公司),双方分别持股51%和49%。
2005年,陕齿总厂整体改制为法士特集团。
在李大开的稳健掌控下,2005年销售收入19亿元,2006年30亿元,2007和2008年均超过60亿元,法士特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重型卡车变速箱行业最大的供应商。
而在潍柴动力接手湘火炬的2005年,陕西重汽和法士特实质上已经是湘火炬旗下最为优质的资产。
博弈
在湘火炬时代,这家名义上的大股东实际上就已经开始担当财务投资者,潍柴动力在完成收购后,继续延续了这个角色。
随后,谭旭光试图完全控制这两家公司,然而发现并不容易。谭旭光顺利完成清洗以聂新勇为首的湘火炬管理层后,才发现他在西安的合作伙伴与对手的关系早已根深蒂固。
2007年6月,潍柴动力董事会上通过聘任张玉浦、李大开为公司执行总裁的议案,按照当时媒体的报道,谭旭光希望将两人从西安调至潍坊,而对陕西重汽和法士特齿轮任命新的管理层,谭旭光已要求张玉浦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工作交接,前往潍柴动力报到,只有架空张玉浦和李大开,潍柴动力才能获得陕重汽和法士特的绝对控制权。
但最终,张玉浦在西安安稳度过了职场岁月的最后两年,直到今年退休,时至如今,李大开也依然在西安稳坐“钓鱼台”。
陕西省也做出了 “反击”,2006年,在陕西省国资委的主导下,全国第四大石油开采炼化企业——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长石油)正式入股陕汽集团,向陕汽集团投资10亿元。
陕汽集团则以陕重汽第二大股东的身份,将这笔资金转投入陕重汽,全部用于陕重汽的“十一五”发展项目,以履行当初与潍柴动力达成的投资协议。
这也意味着,如果潍柴动力不跟进,将丧失对陕西重汽的控股权,次年6月,潍柴动力发布董事会公告,称以自有资金出资41633万元,陕汽集团以现金出资4亿元,对陕西重汽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双方持股比例不变。
其他一些浮上台面的冲突还包括,陕汽集团组建了自己的发动机合资公司——西安康明斯发动机公司,为陕重汽的下一代重卡提供发动机。该公司2005年底成立时,公开资料显示将由陕汽、陕重汽、康明斯有限公司、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有25%、25%、37.5%和12.5%的股份。
但是2007年8月初,西安康明斯正式投产,其简介称,该公司是由美国康明斯公司和陕汽集团以50:50的投资比例,合资组建的发动机生产企业。由于潍柴动力控股陕重汽,并与康明斯同为发动机制造的竞争对手,陕汽集团最终将陕重汽排除在了西安康明斯之外。
潍柴动力也曾试图与德国曼公司合作,尽管不幸被中国重汽 “截获”,但裂痕已显而易见。
从某种意义上,这三家企业的“折腾史”,很大程度上来自老板的个性——张玉浦、李大开和谭旭光,都是那种可以留给人深刻印象的国企领袖。
记者曾在一个饭局上见到李大开,当时旁边有人称赞,“李总,你和谭总一样,都是那种个性鲜明的英雄式企业家”。李大开哈哈一笑,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惺惺相惜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