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曾受到两个因素的冲击:次级贷危机和高企油价。后者随着油价在历史高点附近企稳而尘埃落定,但其重要性依然不可忽视。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Daniel Gros认为,油价近期涨势加大经济实现平衡的难度。但同时,可能实际上帮助次级贷危机进行调整。 这个观点的核心很简单:石油生产商通常将油价上涨带来的收入中的一半左右存起来。如果油价维持在每桶90没有附近,生产商经常帐每年可增加2000亿- 3000亿美元。现在的问题是,谁愿意或者能够承担随之而来的赤字?除了美国,只有欧元区和亚洲(日本和中国)这两个地区规模够大,能够承担这个重任。 欧元区经常帐赤字维持在2000亿-3000亿美元是没有问题的(以当前汇率计算,300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5%)。理想的情况是,欧元区消费者面对强势欧元依然保持相当的购买力。不过事实上看起来欧元区消费能力正在弱化,无法通过货币或者财政政策来加以影响。 而亚洲,尤其是中国,将继续是出口引导型经济。中国官方不可能永远阻止人民币大幅升值——实际上,通胀上升已经从实际上推高了人民币汇率。但这个进程是缓慢的,人民币自由兑换需要耗费很多年。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经常帐盈余增速将减慢。 也就是说,在油价高企的情况下,经常帐盈余的国家会有意识的储蓄,从而推低全球实际利率和资产价格。当然这要看石油美元的循环途径如何。市场目前广泛将美国公债利率视为美国经济衰退概率上升,但这只是石油储蓄过剩的自然结果而已。从石油储蓄过剩角度出发,也可以解释美元下跌为什么仍未推高利率。——因为随着美元下跌,油价上扬,充斥的石油储蓄压低了全球利率。 而且,OPEC成员国可能至少会把盈余的一部分投资到美国股市,从而支持了美股走势。这将缓解美国消费调整带来的压力——房价下跌压力可以得到利率下降的抵消,从而提振了住房领域以外的资产价格。两者互相作用,将保证美国经济增长继续好于欧元区。 OPEC 储蓄过剩降低了实际利率,必将帮助调整次级贷危机。名义利率下降加上通胀略微上升,债权人发放债务变得更加容易。各国央行的主要任务就仅仅是影响殖利率区间。如果央行持续推高短期利率,长期利率则可能长期低于短期利率。面对殖利率倒挂,银行的日子更加难过,因为说到底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用短期存款来发放中期贷款。但是,在目前资本准备金率上升的环境中,银行利润减少可能提高发生系统性危机的风险。 因此大西洋两岸现在有两个基本选择:维护通胀目标;保证金融稳定。美联储看起来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而欧洲央行仍举棋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