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前期热炒的一些区域板块开始退潮,而低估的大市值板块还未能走强,这种情况下市场整体走强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黄婷
“现在拿蓝筹股跟拿现金没什么区别。”一直看好大盘蓝筹的广东新价值基金经理黄云轩仍然认为蓝筹股存在机会,但对于大象何时起舞,他认为还须“再看看”。
本周蓝筹股再次吊了市场的胃口。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房地产股、银行股、造纸股、煤炭股纷纷上涨,与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相关的券商股亦受到资金关注,但这几大板块均是“一日游”行情,上涨吃力,对A股市场向上的拉动力有限,周五几大蓝筹板块更结束了本周的上涨行情,领跌大盘。
观望情绪再度笼罩A股。
私募观望蓝筹表现
周二,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房地产板块和金融板块崭露头角,当天房地产板块上涨2.37%,居申万23个行业板块涨幅之首,同时,金融服务板块也上涨1.14%。
上海鑫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迈克吴也是在这个前提下看好金融股。“不要轻易卖出金融股。”迈克吴指出,如果人民币缓慢升值是管理层的肯定方向,姑且不论升值的速度多快,那么金融股的价值计量就会抬升,这点毋庸置疑。“我们看好金融股的长期走势是基于人民币资产事实上在中国是上升的,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国力综合上升的趋势没有出现问题。”
但这两大板块的行情并没能持续下来。周四,在中国移动入股的利好消息刺激下,浦发银行(21.04,-0.26,-1.22%)(600000.SH)突破半年线放量收涨2.7%,报21.3元。但当天银行股走势并不尽如人意。
“浦发银行定向增发的消息都不能带动银行股走强,反而从盘面的信息可以看出是有一些前期潜伏的获利盘出来。”黄云轩表示,蓝筹股在诱多因素下仍未能持续走强,说明市场观望心态还比较浓厚,这也与周四出台的宏观数据没有带来太多惊喜有关。
周四,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CPI同比增幅从1月份的1.5%升至2.7%,高于市场平均预测的2.3%。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7000亿元,高于市场平均预测的6000亿元。
中金公司指出,由于近期公布的2月份宏观数据“更多是因为季节性因素导致”,因此需要“进一步观察经济数据在3月份的表现,来看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政策微调是否已经显示出实际效果”。
但市场对加息的担忧也影响了大盘的表现。全周沪指累计下跌0.58%,收报3013.41点;深成指下跌1.40%,收报12169.11点。
对于地产股,黄云轩也指出,虽然在本周前几个交易日地产股貌似组织起一番上攻,但从本周整体的走势看,地产股的上涨是由于先知先觉的资金先进场部署可能性大一些。
主要的大市值板块不能走强,而一些主题性板块前期被炒作得相对较高也存在调整的压力,整个场面还是谨慎一些。
国联证券也指出,本周快速的板块热点切换并非市场稳步盘升的基础,尽管蓝筹股估值相对占优,但面对收紧的宏观预期和不足的信心,对风格转换不应抱太多希望。
上海睿信投资董事长李振宁则认为,从本周市场表现看,“二八”风格转换已经越来越近,在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的背景下,金融股这些大市值股票还是会走强的,现在这些大蓝筹也已经具备走强的条件,主要问题就是等待市场达成共识。
但李振宁也表示“大象起舞”的具体时机还须观望。
“牛皮市”谨慎操作
“暂时看大盘应该仍然维持弱势的牛皮市,这一两个季度市场都会受到对加息的担忧等政策方面的影响。”黄云轩表示,前期炒作较热的一些区域板块已经开始退潮,而低估的大市值板块还未能走强,这种情况下整体市场走强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在观察到盘面持续弱势的情况下,他本周已经逢高减持了部分仓位。
黄云轩目前仓位维持在六成,主要配置以新能源、电子信息以及部分重组股为主,对于一些已经有一定涨幅的题材股则予以减持。但他表示最看好的板块仍然是大盘蓝筹,包括金融、地产、煤炭、工程机械和钢铁等板块。
李振宁的仓位中则以金融、参股券商等板块为主,但他表示目前仍然处在观望中,等待金融、地产、参股券商这类板块的启动时机。
“市场在3000点附近还是一个盘整,但大的方向会向上,而且随着股指期货的临近市场还是会慢慢走强。”李振宁表示,随着融资融券越临近,对大市值股票的支撑会越强。融资融券主要是融资为主,而且融来的资金只能买大股票不能买小股票,这就对大市值股票产生了新的购买力,如上证50的成份股肯定会受到资金的追捧并且形成一股合力。
中原证券也指出,对于积极的投资者而言,可提前布局部分已经具备安全边际的蓝筹股,静候市场风格的转化。
金鹰基金的投资总监杨绍基则表示,仍然看好小中盘股的投资机会。他表示,“两会”过后,金鹰旗下的金鹰稳健成长股票型基金将注重挖掘“调结构”带来的投资机会,主要投资于中小市值的高成长股,目前看好三大投资机会,一是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二是节能减排;三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淘汰落后产能、对落后产能进行兼并重组、出台消化过剩产能的刺激政策,如区域振兴规划、建材下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