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当“刚需”遇到高房价

1楼
方寸 发表于:2010/3/28 14:17: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汤子勤 绘
  □深发展 焦岚
  家庭情况
  俞女士今年37岁,在一家外资企业从事宣传企划工作,月薪8000元,五金齐全。先生40岁,是一家外资银行的管理人员,年薪20万元。福利待遇优厚。女儿上小学。家庭资产除一套中外环间100平方米无贷款的自住房外,还有200多万元的金融资产,一半以活期形式存在银行,另一半大部分为基金(债券基金和指数基金),少部分购买了股票。投资收益来看,基金有20%的收益,而股票则亏损。夫妇俩各有一辆车代步,家庭月开销约在7000元左右。
  揪心的房价
  □多多
  房价,一个令人无奈的话题。如果你手握重金却还没买房,那么目前的房价真的让你很尴尬。买还是不买,都有不爽,也都有不确定性风险。
  刚性需求,其实是人们做选择时的重要砝码,它让你跳出判断房价涨跌的迷局,作出对你而言是唯一的选择。而如果整个社会刚性需求旺盛,那么,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房价的涨势;刚性需求转弱,则房价投资的风险也就大增。
  身边有不少年轻朋友,先后步入谈婚论嫁的人生阶段。买房把他们分化成三种状态:外地来的年轻人,没有选择余地,咬咬牙,买了,结果都赚了;本地年轻人,家里住房条件不错的,因为房价高,较多犹豫,一拖再拖;居住条件差的,不敢追涨,却在去年房价下跌时果断出手,倒也捡了个大红包。
  这些年,正是由于各地人才络绎不绝涌来上海,高峰人群步入婚龄,使得房价持续坚挺。"刚需"支撑着房价,也鼓舞着投资客。因此,预判房价走势要关注上海人口流动的态势,关注"结婚族"群体的增减;当然,作为投资客,还需关心货币政策的变化,毕竟,资金是推动房价的另一种力量。
  同早几年大量人才涌来上海的情况不同,身边已有一些朋友开始退出上海,他们选择去家乡工作,原因之一是那边的房价比上海便宜很多。一位广告公司的老总,去年年底回成都买了一套房,每平方米才6000元,据说到目前已经涨了好几十万元。
  房价是否还涨?现在是否要买?还是让不同的人作出他们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吧。
  ■理财目标
  夫妇俩一直住在10年前结婚时购买的一套老房子里,因为工作忙、生活节奏快,在加上犹豫,换房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现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改善住房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但面对飙升的房价,不知现在该买房还是等待?
  ■理财建议面对 "刚需",该出手时就出手
  自2009年年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包括二手房税费优惠调整、二套房首付提高以及贷款收紧等,这虽对投资型购房行为产生了较大的抑制作用,但随着上海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涌入上海的外来人才数量也在不断增长,由此带来的新上海人购房需求也非常可观。在购房需求旺盛的情况下,房价也就有了支撑点。从近期房地产市场的交易统计来看,当前上海二手房成交量或将继续缩量,但成交价格并没有大波动,且刚需客户占到看房意向的主流。这点从刚结束的春季房展上就初露端倪。因此坊间有2009年"投资年",2010年是"刚需年"的说法。
  一手房价格对周边二手房价格的影响。2010年一手房的开工率依然偏紧,且一手房开发向郊区转移,房价仍在呈现微涨,受一、二手房比价效应影响,周边的二手房房价也会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应不会出现明显下滑。
  俞女士夫妇俩均为收入颇丰的高薪人士,人到中年,处在最佳的人生阶段,有改善住房的需求,再加上随着女儿的成长,她也需要更大的学习娱乐空间。
  因此,俞女士可以也应该考虑置换或购买更大面积的住房。
  用足信贷政策,精挑细选贷款品种
  从俞女士的投资经历来看,投资资产中存款的比重占据一半,达100万元左右,债券型基金和指数基金的比例又占据几乎半壁江山,可见他们没有更多时间打理投资,而且风险属性偏稳健,这就使得投资的整体收益稳定但处于偏低的水平。
  在当前通胀预期日趋上升的情况下,俞女士购买新屋既可满足"刚需",又可实现保值增值的理财需求。建议俞女士将现在居住的老房子用于出租,由于老房子没有贷款,出租房子的收益率就相当可观。即使近几年房价的上升空间有限,但房产的保值功能在通胀背景下应能得到体现。
  (1)了解政策,用足公积金贷款
  商业银行非首套房贷款7折优惠利率已难觅踪迹,住房公积金贷款低利率的优势就凸现出来。建议俞女士尽量用足公积金贷款。眼下5年期以上商业贷款利率高达5.94%,即便下浮15%,也要5.049%,而公积金贷款5年期以上利率仅3.87%,50万元的贷款,每年可节省利息5895元。新房装修,还可申请公积金装修贷款,额度最高也可达30万元,贷款年限为5-15年,五年以上贷款利率为3.87%。
  俞女士如计划购买300万-350万的房子,可首付3-4成,总贷款200多万元。根据上海公积金管理中心《关于调整本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的通知》,可申请公积金贷款50万元(上限)。
  (2)借双慧眼,精选贷款品种
  由于公积金贷款受额度限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其余150万元须采用商业贷款解决,这时可从个人需求角度,去选择不同的还款方式。商业银行各种房贷新品为俞女士创造了选择空间。
  俞女士对利息比较敏感、且有提前还款打算,"气球贷"是很适合的品种。它改变了按贷款期限计算月供的还款方式,将一笔长期贷款拆成连续几期中短期"气球贷",从而适用中短期的贷款低利率,实现省息目的,并且为提前还贷提供便利。
  在投资市场较为波动的时期,有一部分从资本市场撤出的闲置资金可选择部分银行推出的"存抵贷"或"存贷通",它们的优势在于:贷款人开通相关业务后,活期存款账户将与房屋贷款关联起来,客户只需将闲置资金放在约定的活期账户,余额超过5万元后,银行按一定比例将其视作"提前还贷",节省的利息作为理财收益返还账户。而活期账户上资金并未真正动用,可随意调用。
  (3)提前还贷,关注还款方式
  俞女士夫妇收入较高,结余闲散资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资金投向,提前还贷减少利息负担,也是明智之举。如果有提前还贷的计划,贷款的前3年,争取多还款,降低贷款本金基数。提前还款最好选等额本金还款法,相同贷款期内,它要比"等额本息还款法"节省利息。
  但提前还贷还须考虑还贷成本和机会成本。提前还贷意味着必须放弃一部分流动资金,一次性投入过大,可能打乱正常的投资节奏,降低生活质量;如有更好的投资途径,也不必急于提前还款,通过合理的投资,获得比贷款利率更高的回报也是有可能的。
  制定财务规划,实现长远目标
  假设俞女士购买350万元的新房,按照15年还款期限,每月需还本息15000元左右。冲减双方公积金(双方按4000元预计)及旧房的房租(按月租金3000元预计),每月月供负担为8000元左右,占家庭收入的32%,这个比例对该家庭来讲比较稳健,不会对日常现金流造成大的影响。
  虽然还贷降低家庭储蓄率,但按照家庭月收入2.5万,减除8000元的期供和7000元的月支出额的情况下,每月尚有1万元左右结余,储蓄率占40%,也是比较高的比例。为积蓄子女教育金及夫妇的养老金,可购买部分基金定投,积累资金实现远期目标。
  [理财师手记]
  既然"刚需",就早买早享受
  古人云:"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人到中年,处于人生周期的鼎盛期,事业达到高峰,人生进入稳定状态。居住条件的改善即有利于子女的成长,也是对自己辛勤工作的褒奖和安慰。房价虽已飙升到相当高的阶段,但短期内有较大降幅的可能性亦不大。虽没能在最佳的时点购入,然尽早购买尽早享受,提升当前生活质量,也可通过物业增值抵冲通胀,这对"刚需一族"来讲,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值得一提的是,按揭买房使得家庭现金流相对紧缩,还需对家庭消费等做好规划,养成有节制消费的好习惯。此外,购房者需买足寿险,以保障意外情况下无后顾之忧。
  [保险规划]
  根据负债设定保障计划
  □中国平安 杨春光
  结合俞女士家庭,本期教大家一些基本的保险规划方法。保险最基本的功用是补偿作用,就是当被保险人因疾病或意外导致收入中断的时候,通过给付保险金的方式对指定受益人给予经济补偿,保险规划中经常提及的"保额"就是确定补偿金额的决定因素。设定保额的主要依据是被保险人所承担的"负债",也就是以前我经常讲的对家庭的"责任"。以俞女士家庭为例,根据理财师的建议,余女士家庭可以贷款200万元购买价值350万元的房产。这个200万元的房贷就是家庭新增的负债,夫妻两人的"责任"就是通过持续的工作收入来偿还。当然,除了房贷这种明显的负债以外,子女教育费用也是一种"刚需"并因此产生负债,根据余女士家庭收入情况,子女教育费用可以规划100万元左右,这笔钱也是需要夫妻两人通过未来的持续工作收入来储备。所以,两者相加,家庭目前总的负债在300万元左右。下一步就是盘点家庭的现有资产了,考虑到如此操作后家庭还有50万元的资产和100万元的非自住房产,所以,这份负债实际可以减少150万元左右。所以,目前夫妻两人总的寿险保额应该达到150万元,保额的配置根据夫妻两人的收入比例来分配。
  根据先前理财师的规划,今后家庭的每月储蓄金额约1万元,年储蓄金额合计为12万元,也就意味着先前所计算得到的负债需要未来工作15年左右才能还清。所以,保险的保障期限至少要设定15年,然后就可以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来进行险种的组合配置。
  最后还需要提醒两点:第一,养老金储备也是一种需要通过持续的未来收入来完成的"负债",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累加上去。第二,虽然我们已经规划好了,但是保险产品并不是想买就能买的,其中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身体健康,所以,投保宜早不宜迟。
  .新.闻.晨.报.刊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