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小基金“黑马”齐头并进,成为一季度基金行业涌现的新特征。
银河证券研究所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显示,在2010年一季度取得正收益的52只偏股型基金中,有16只来自于中小基金公司:大摩华鑫、东吴、新华、泰信、天治等。其中,天治基金旗下7只基金中,有5只基金的一季度收益率分别位列各类基金的前5名,而半年前它们还在行业排名的后1/3。天治基金也因此被圈内认为是“快进生”的领衔者。
基金“黑马”年年冒头,但大多数只是昙花一现,很少能持续稳定领先。不过,今年或许会有例外。
“黑马”扬鞭
截至2009年底,天治基金旗下共7只基金,基金资产规模54.76亿元,在6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52位。长期以来,天治给外界的印象都是小而全、投研弱、业绩差。
这种情况自2009年9月起开始有所改观。2009年底,天治品质优选[0.91 1.30%](350002.OF)在同类基金中名列第23位,前进166名;天治核心成长(163503.OF)前进了92位,跻身同类基金前1/2,天治财富增长[0.77 0.99%](350001.OF)也位列同类基金前1/3。2010年一季度,天治旗下7只基金中,有5只基金收益率排在各类基金的前5名,这不仅是股票型基金,还包括货币和债券基金,呈现出齐头并进的局面。
大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天治崛起是一种偶然,原因是凭借小基金优势,抓住了一季度的中小盘行情,并不具备持续获利的能力。不过,也有基金同业人士注意到天治投研团队的改变。
“天治的投研人员没有大变动,主要是引来了新的投资总监常永涛、研究总监吴战峰和固定受益部王成,但旗下基金业绩确实在持续提升。”上海另一家小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说。
国金证券[20.78 0.73%](600109.SH)基金研究总监张剑辉也注意到了天治基金管理上的变化:“天治基金的管理文化值得关注,在投资管理上突出团队,在组织结构上实施有效分工。”
一位有多年从业经验的人曾告诉记者,如果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业绩出现全面提升或下滑,意味着至少在半年前,公司的投研体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在天治基金研究发展部总监吴战峰看来,公司业绩全面提升与2009年8月以来开始实行的投研考核制度密不可分:“对研究员,主要评价其对基金投资业绩的贡献,具体可分解为行业模拟组合收益率的评价和基金经理对研究员投资建议的前瞻性、主动性等方面进行的评价;对基金经理,考核重点是基金的收益率。”
天治基金一位基金经理证实,投研体系改革导致的最大变化,是从依靠个人的研究分析转向依靠团队和平台的协作。
投研对接
“打造比私募更为灵活的公募,实现投研体系的无缝对接。”这是2009年9月加盟天治基金担任投资总监常永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此前天治基金之所以在业内口碑甚差,原因在于其不仅投研实力弱,而且存在研究和投资完全脱节的弊病。常永涛入职后,着力于梳理投研体系,要求研究人员深入了解基金经理的需求,同时加大基金经理对研究人员的考核比重。
“研究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在调研前先收集基金经理的问题,调研结果比以往更为深入。”前述基金经理的感受是,研究对投资的贡献度不断提高。
常永涛制订了一套详细的投研流程,包括基金经理每月提交组合报告,投资背后要有清晰的宏观假设,能看出从宏观到行业、个股方面的投资逻辑。同时密切关注基金经理换手率的高低,考察其换手率对基金净值的贡献度。此外,还根据市场风格表现,重新设立了中小市值股票的入库标准。
“中小板公司的特点是静态估值比较高,成长性比较好,如果按照大蓝筹的估值标准,很多中小市值的公司都进不了公司股票池。”按照常永涛的标准,新的入库系统淡化中小公司的估值,而更注重考核公司的成长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天治基金业绩领先的优势未必能持续,但这种团队作战、改革投研体系的做法值得借鉴。”前述上海业内人士认为,小基金人员投研实力较弱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其业绩的持续表现仍有待时间验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