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国际资本流动再趋活跃

1楼
方寸 发表于:2010/4/30 13:20:00

  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一般宽松的货币政策相对应,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接近零利率政策后,以货币供应量为目标,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货币供给,向金融体系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干预方式。与传统的利率杠杆等工具不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般被视为极端性的非常规政策。

  利差交易一般用在外汇市场上,是指利用两处市场的不同利率水平进行一系列套利操作的交易方式。

  新兴经济体融入国际资本循环

  新一轮资本流动浪潮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际资本流动总体上一直呈现出两个“格局”:一是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美国是资本净流入国,西欧和日本是资本净流出国;另一个是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投资,发达国家是净流出,新兴经济体是净流入。

  这样两个“格局”的形成,是由世界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决定的。美国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后,经常账户赤字逐渐扩大,必须通过越来越多的外国资本来弥补。与此同时,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许多新兴经济体陆续“起飞”,与西方国家相比,新兴经济体国内资本较匮乏,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较低,资产收益率较高,因而赢得国际资本的青睐。

  过去30多年来,国际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国家曾出现过3次高潮:第一次是1978—1981年,重点流向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矿产和其他资源领域,这次高潮因发生拉美国家债务危机而终结;第二次是1989—1997年,重点流向亚洲和拉丁美洲,主要领域是面向出口的制造业,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一次国际资本流动高潮宣告结束;第三次是2002—2007年,重点是中东和中东欧地区,主要投资领域是房地产,最突出的例子是阿联酋的迪拜。据世界银行估计,2006年流入新兴经济体的国际私人资本净额为5649亿美元,2007年超过1.2万亿美元,达到了历史峰值。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国际投资活动锐减。据美国国际金融研究所估计,2008年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资本净额为6670亿美元,去年为4350亿美元。但有迹象表明,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今年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资本净额会有所增加,美国国际金融研究所预计能达到7220亿美元,将超过2006年和2008年的水平。

  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场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初,国际经济界人士多认为,新兴经济体在贸易和金融领域过于依赖发达国家,因而受危机的创伤会更重。从实际情况看,去年一些新兴经济体的确出现了经济衰退,如拉美地区、中东欧地区和俄罗斯。但是,东亚、中东和非洲地区一些国家的经济仍保持了正增长。世界银行4月7日发表的报告显示,今年各主要地区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将普遍扭转颓势,恢复增长,而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率能达到8.7%。据美国国际金融研究所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0%,印度为8.5%,巴西和俄罗斯分别为5.8%和 3.7%。

  据经合组织4月7日新发表的经济评估报告,预计今年西方七国集团经济能够实现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尤其是欧洲经济会更加艰难。事实上,德国经济在今年一季度又出现了0.4%的萎缩,表明发达国家经济仍有“二次衰退”的可能性。美联储4月7日公布3月16日会议记录也显示,美国决策层对经济状况的评估并不乐观。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字,近年来,发达国家公共债务规模整体上一直呈现上升趋势,2007年时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平均为80%多,今年将超过110%。新兴经济体的公共债务高峰期是在2002年,占GDP的比重不到50%,预计今年这一比重将下降到35%左右。美国今年的财政预算赤字约为1.6万亿美元,占GDP的10%,而东亚、中东和拉美等地区主要的新兴经济体,在金融和财政方面基本上都没有太严重的问题。

  按照传统观点,新兴经济体资产收益率比发达国家高,风险也比发达国家高。但是,美国大型金融机构接连倒闭,大批银行纷纷破产。西欧国家全面的高赤字,尤其是冰岛和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都表明,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新兴经济体整体上已经成为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场所,这在国际资本流动历史上是前所未见的局面。从目前情况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一局面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同时成为国际“投资者”

  随着全球经济总体形势的变化和国际资本流动“回潮”,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特点,即金融危机都发端于债务危机,当债务得到重组和解决后,经济秩序得以恢复,经济便会重新走上增长的轨道。每一次金融危机结束之后,全球经济真正走上复苏之路时,势必会掀起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和跨国企业兼并浪潮。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两个鲜明的趋势已经露出端倪。一个是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表现抢眼的东亚地区,整体经济形势良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对国际资本最具吸引力和容纳力的地区。据美国国际金融研究所预计,今后若干年内,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市场将会吸引大量的国际资本,这将对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起到积极作用。另一个是,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资金充裕,国内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在吸纳国际资本的同时,会以积极的“投资者”身份出现在新一轮国际资本流动浪潮中。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宿景祥)

警惕廉价资本冲击

  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东亚等地区的新兴经济体因参与金融全球化的程度不高而避免了更多的直接损失。欧美国家由于大力推动及参与金融全球化进程,也承担了金融衍生产品减值损失的绝大部分。

  然而,新兴市场国家受到的间接损失远远超过了金融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在间接损失中,传导速度最快的是廉价美元的冲击。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手段,欧美央行向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但金融市场上的违约风险仍然阻止了欧美各国国内的金融交易。这就进一步迫使以美联储为首的几个主要央行前所未有地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让主要货币的基准利率趋向于零。2008年8月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对世界金融市场造成了极大震动与恐慌,国际资本流向也随之发生改变,大型跨国金融机构纷纷出售在新兴经济体的资产,将外币资产兑回美元以提高公司应对国内市场风险的能力。

  跨国金融机构为什么优先减持在新兴经济体的资产?主要原因在于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导致欧美金融市场失去流动性,也失去为金融资产定价的功能,金融资产无法在欧美市场上变现,跨国金融机构只能出售其在新兴经济体的资产。跨国金融机构的这一应急操作导致新兴经济体的资产价格降低和资本外流。

  在二十国集团峰会的推动下,全球主要央行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2009年3月开始起作用。尤其是发达国家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低了市场利率,而新兴经济体的市场利率变化不大,这两类国家间的利差扩大,促使更多的跨国投资者从欧美日等低利率发达国家借钱、到高利率的新兴经济体投资,这就是所谓的“利差交易”。利差交易导致国际资本重新流向新兴经济体,推动了资产价格再次上涨。

  在全球几个主要央行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前,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市场还要继续受到国际资本的冲击。持续的国际资本冲击会增加新兴经济体的货币供给,并推高资产价格,尤其是股票和房地产价格。

  目前,新兴经济体中的越南、印度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由农产品价格推动的通货膨胀,迫使两国的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本国金融市场有持续的副作用,也会推高本国的通货膨胀,因此注定不会在发达国家持续太长时间。当美联储等全球主要央行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时候,如果新兴经济体的资产价格已经被推高到离谱的程度,就有可能触发国际资本迅速外逃。如果这种情况发生,新兴经济体遭到的打击将会比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更加严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 吴庆)

  回归正常

  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资本跨国流动障碍的减少,国际金融体系高度整合,国际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对国际资本流动造成影响。美国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金融专家、前美联储国际金融部主任拉尔夫·布莱恩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种影响造成的结果“因国而异”:一些国家经历了资本外流造成财政危机的痛苦,一些国家的资本流入则明显增加。随着危机的影响逐渐减弱,国际资本流动将从波动回归常态,且数量将继续加大。

  布莱恩特认为,受资本流出影响的最极端例子是冰岛。冰岛本国的主要银行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交织,货币大幅贬值,无论是本国投资者还是国际投资者都急欲将资本从冰岛撤出,转向其他安全的国家。希腊债务危机也是同样情况。资本从这些国家外逃,本质上是这些国家经济政策失误导致债务太高的结果,危机在这些国家爆发只是时间问题,国际金融危机也只是诱发因素。另一些国家在资本流入方面则因金融危机而暂时受益,美国是这类国家的典型。尽管美国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发源地,金融体系一度处于极度困难状态,但世界其他地方的投资者仍愿将美国作为资本的避险天堂,导致美国的资本净流入量明显加大。这一特点在2008年秋和2009年初尤其明显。

  随着危机接近尾声,布莱恩特认为,国际资本流动将回归到正常状态,即会有大量资本同时流出或流入美国,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同时,也不排除一种可能性,即投资者认为美国政府的赤字财政是不负责任之举,加上美元大幅贬值,投资者弃美元而转向欧元、日元等。尽管美国迄今尚未经历这样的危机,但可能性是存在的。美元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有其独特优势,但毕竟不是唯一储备货币,因而投资者对其态度发生逆转的可能性完全存在。任何一种货币都不可能永远被视为避险天堂,这既取决于发行国的经济政策也要看国际环境。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布莱恩特认为,国际资本流入主要集中在新兴经济体,但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不仅热衷于从国际资本市场获取资金,同时也是资本输出国,尽管目前资本流入仍大于资本输出,这是早在金融危机前就已出现的趋势。在后危机时代,这种趋势将继续并进一步发展。由于中国等国家的复苏速度快于发达国家并积聚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成为全球资本总量的一部分,因而表现出了强烈的进行国际投资的愿望并转化为实际行动,流入和流出新兴经济体的国际资本量都将呈上升之势。

  (人民日报驻美国记者 马小宁)

  青睐亚洲

  据日本专家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以中国、印度等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为背景,海外型投资信托在日本形成热潮,2007年达到约70万亿日元。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国际市场陷入混乱,海外投资信托业遭受沉重打击,投资信托市场的资金流量减少到高峰期的1/8。伴随世界经济形势逐步改善,到2009年末,日投资信托资产额恢复到50万亿日元,拉动力主要来自个体投资者,他们通常是利用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快速增长进行投资取得收益。2009年日本最大投资热点是“货币选择型”,利用投资货币与巴西雷亚尔、澳元等高利率货币的利率差获取收益。对巴西、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股票和债券的投资也是热点。

  日本的巨额资本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个人,二是企业。日本的个人金融资产约有1500万亿日元,大多是储蓄存款。由于银行存款利息很低,日本储蓄者大多有意投资回报率更高的品种,并愿意把资金委托给投资信托公司。

  据日本投资信托协会调查,投资海外股票的“国际股票型”资产额。今年2月末比一年前增加64%,而投资“国内股票型”资本的增长率仅为8%。日本中老年投资者的目光也转向了新兴经济体。日前野村证券公司在横滨举行海外投资环境讲座时,冒雨前来听讲者140多人,可见关心者众。

  企业的国际直接投资也是国际资本流动主项之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日本因国内经济不景气和少子高龄化导致需求低迷,欧美各国也受金融危机影响资本容纳力一时难以恢复,亚洲新兴经济体遂成为日本企业资本流向热点地区。为确保在华市场份额,日本各大车商都优先考虑对华投资。日本的零售、电器及保险等领域的资本,正在掀起进军亚洲市场的高潮。日本保险行业也加快了进军亚洲市场步伐。与此同时,日本各大证券公司纷纷与当地金融巨头展开合作,积极为企业融资和并购提供服务,以加强在亚洲各国的业务。在无法期待国内市场进一步增长的背景下,日各企业显然要依靠资本输出到经济持续增长的亚洲国家,来获取收益。例如,当注意到东南亚等地的钢材需求有望扩大,日本神户制钢所4月2日宣布,将斥资1000亿日元(约合72.2亿元人民币)在越南中部义安省新建炼钢厂,日本另外两大钢铁巨头也有意在泰国和越南等地建设高炉,预计日本钢铁巨头将加快资本进军新兴经济体的步伐。

  (人民日报驻日本记者 于青)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99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