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8月13日,工银瑞信基金旗下新基金工银双利债券基金结束一个月的募集期。首募140.5亿份,这是2010年来首募金额超过百亿元的新基金,也是有史以来中国最大的债券型基金。工银瑞信双利债券基金的超募,直接得益于2010年来明显的股债跷跷板效应。
2010年来,A股下跌,而债券市场一路走牛,基金发行一级市场上也体现出明显的股债跷跷板效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结束募集的股票型基金平均首募额不到14.5亿份,而债券型基金平均首募额为34.9亿份,是前者的两倍多。
同时,基金二级市场数据显示,年初到8月,全部基金总净值从2.6万亿元跌至2.1万亿元,跌幅为19.2%;但债券型基金总净值上涨16.3%。债券型基金净值占基金总净值比例由年初的2.94%上升到目前的4.27%。
债券基金受捧的逆向思维
历数债券型基金发行的几次高潮,都是股市长期低迷之后。历史上第一只百亿债券型基金易方达月月收益中短期债券基金诞生于2005年9月,募集规模达114.57亿份。但A股市场随即在股权分置改革下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牛市。
2008年2月首发74亿份的交银施罗德增利基金,在2008年底份额也成功突破了100亿份,但上证指数也在1664点反转,之后在经济复苏背景下持续了一年大牛市。
本次首发达140.5亿份的工银瑞信双利债券基金能否再次成为股市见底的参照指标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尝试理清历史上前两次单只债券基金规模破百亿元与股市见底的逻辑。
众所周知,开放式基金投资人主要是处于股市生态链底层的广大散户。比较客观地讲,大多数散户限于精力和经验,相对专业投资者和机构,获取市场信息并不对称。在投资心态上,也趋于盲从,“羊群效应”比较显著。
然而股市却是少数人获利的场所。当广大基层投资者看好某一品种时,市场的逻辑是不会让羊群获利的。
仍以广大散户记忆深刻的开放式基金认购为例。2007年9月发行的三只QDII开放式基金,都达到300亿份募集上限,嘉实海外和南方全球认购比例均低于50%。2007年10月,上投亚太优势把QDII基金认购推向高潮,300亿份的募集份额迎来1163亿元的抢购,最后认购比例仅为25.8%。
在度过三个月封闭期后,四只QDII基金在漫漫熊途中不断寻底。单位净值全部都惨遭腰斩,上投亚太单位净值最低到0.32元,至今累计净值仍不足0.6元,解套遥遥无期。其他三只目前窘况也大多相似。
当然,债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的风险级别完全不同,故不会出现如此惨淡的投资苦果。只是目前多数盲目认购债券基金的投资者缺乏对债券这一专业市场的判断,单纯看到债券型基金持续一年的净值增长而追捧债券型基金,是否会在未来的牛市中错失机会成本。这其中又以从股市高位一路套牢后割肉认购债券型基金的散户尤为可惜。
一位管理资产超过千亿元的债券大鳄对记者说,中国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跌一年后,虽然目前不至于有风险,但续跌空间不会有多少了。在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里持有债券,还可以得到票息收入,但资本利得(价差)很难有了。
全球债市疯狂吸金
在全球经济预期不佳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债券市场的疯狂程度并不亚于中国。
日本债券市场持续上涨,10年期公债(国债)收益率在8月初跌破1%,自2003年8月之后再度进入1%低利率区域。
美国公债也受到投资者持续买入,彭博数据显示,8月17日,美国10年期公债(国债)收益率来到2.57%,30年期公债(国债)收益率3.73%。分别创17个月和16个月的低位。
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1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债券基金一周吸引到逾70亿美元资金净流入。
回到中国债市,交易员对银行间发行的国债被抢购已经习以为常了。但8月16日到17日银行间200亿元中石油长债的热销,让参与投标的机构再一次感受疯狂。
16日公布的招投标结果显示,23家机构斥资339.7亿元认购10年期券种10中石油01(1080091.IB),认购倍数为3.40倍。同时20年期券种10中石油02(1080092.IB)获2.53倍认购。两期债券中标利率分别为3.95%和4.16%,均低于市场预期。
中国债市还有那么好吗?
尽管国内外经济数据表现都不佳,但中国债市仍不具有持续上涨的动力,收益率跌破前期低点的可能性不大。
中期看,中国还是存在通胀隐忧。但债券市场收益率与CPI同比涨幅背离的情形难以再现。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认为,美国国债收益率能持续突破前期低点主要反映的是对未来通缩的预期,但亚洲大多数国家目前面临的是通胀风险,所以中国的国债收益率不具备突破前期低点的基础。
尽管M2增速已经低于目标值,但在信贷额度控制没有放松前,央行暂时仍不会停发3年期央票,从而封死了中长期收益率下降的空间。
目前的市场低估了这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持续的时间和幅度。中金公司认为中国CPI同比增幅在下半年仍将持续上升,10-11月可能会达到3.5%-4%之间。而PPI与CPI的背离走势正好反映了本轮通胀压力不同于以往周期性的表现,而是经济转型的结果,并将更多地体现在消费品价格而不是工业品价格上。
债基井喷下的投资机会
股票市场始终存在风险,债券收益率低位徘徊。140亿元规模的巨无霸债券型基金重现江湖,真正的投资机会在哪儿呢?
答案是——沪深可转换债券。相对于普通债券,可转债并不靠利率和债性获利,与同期限的收益率曲线几乎没有相关可比性。相对于股票,可转债也没有那么高的波动风险,并且体现出股票 从不真正具备的防御性。一言以蔽之,可转债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特殊投资品种。
债基井喷利好可转债的原因是,债券型基金配置较为同质化,想要在基金收益和排名上胜出,必须“出奇制胜”。受制于债券基金的资产配置限制,不可能大仓位选择股票。而可转债“进可攻、退可守”的特性可以满足债券基金对于风险收益的追求。
偏债基金是转债趋势投资的最大推动力量。申银万国可转债专题报告显示,2008年底开始的A股牛市中,债券型基金蜂拥扎堆可转债。到2009年一季度,偏债基金持有可转债的仓位翻了近三倍(债券型基金由1.5%的持仓量到4.5%,偏债型基金持仓量由4.6%到13%)。
到2009年中期,75%的可转债被基金(含债券型基金)持有。中信标普可转债指数随后在2009年7月28日刷新历史高点到3571点。同期上证指数对应历史高点还打5.6折。
因此转债未来估值上涨的机会来自于债券基金为代表的转债潜在需求机构不断扩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以来,7只债基所募集的资金就已接近270亿元。此外,目前尚在发行和正在证监会“排队”待审的债券基金还有10余只,其中不乏以“转债”命名的基金品种。
同样以史为鉴,2009年4月和5月债券型基金发行突增,5只债基募集份额近200亿份。之后转债市场在7月受债券基金趋势投资推动,中信标普可转债指数一改之前缓涨,7月份加速上涨32.2%创历史最大单月涨幅,同时也刷新该指数的历史高点。
同时相对于债券型基金的井喷,沪深可转债市场也在快速扩容。但转债市场似乎一扫前期扩容压力下的阴霾,已然连续小涨。
8月13日晚间,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网站上挂出发审委2010年第129次工作会议公告审核工商银行250亿元可转债融资计划,市场普遍预期工行转债过会几无悬念。但在接下来的一个交易日里,沪深转债收盘价以平均上涨1%的姿态迎接扩容。
中金公司7月以来的可转债投资策略报告中也持相应观点,中金趋势性看好转债市场,建议在扩容中战略建仓可转债。虽然短期看转债市场可能有供给突增引发的估值回调,但从更长的周期来看,可转债品种在震荡中等待反转机会或底部逐级抬高时的震荡攀升可能性更大。
在中金公司最新8月16日的转债专题报告中,依然延续上述观点。并且明确认为性价比较高的中行转债值得机构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