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理财师吴虹
本次比赛主要多了一次辩论赛,使得参赛者与其他选手有合作交流的机会。为了这个辩论赛,我们已经一起讨论了辩题--虽然一名好的理财师不一定是好的辩论家,有时候甚至需要妥协才能完成一次理财计划,在自己看来亲和力更加重要,但这种场合显然能增加个人的胆量,或许这种锻炼会让自己在面对大客户时,更加淡定。
◆农行理财师余维
去年已经参加了中山日报举办的金牌理财师评选活动,但只获得了优秀。本届比赛比此前的两届更有挑战性,尤其是抢答和辩论环节,在台下观众看来或许是扣人心弦,但台上的选手却是非常紧张的,但尤其是辩论的方式,将更加训练理财师的应变能力,要有自
己的想法,即便不获奖收获也是相
当大--当然我是认真准备了的。
观众热烈的掌声、台上“理财达人”激烈的辩论、来自权威机构评委精彩的点评……由本报举办的2010盛景尚峰——中山第三届金牌理财师评选总决赛昨日举行。
来自全市银行、保险、证券机构的32位选手展开角逐,进入决赛的32位选手,是从50多名参赛者中挑选出来的。此前,报名参赛的50多名选手,专门为本报选出来的读者,以理财规划的形式,经过了一场笔试。
昨天,选手们表示紧张的同时,没有放弃这次绝佳的展示机会,评选现场俨然成为中山理财达人的“舞台秀”。尤其是在辩论环节,即便任何一个题目如果坚持到底,都是一个错误的命题,但在常常看来一个相当理性的群体,在舞台上却旁征博引。多位选手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理财师需要思辨的能力,辩论的过程将全面展示出他们的水平。
评委席上有来自全国理财权威界的“大腕”: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和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委员田家广、德银国际资产管理公司运营总监王晓婷、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经管系主任姚泽有……连续担任了三届金牌理财师评委、中山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金融博士邱晓明感受异常深刻,他说,本届参赛选手大多是年轻的后生,但表现出来的成熟度,超出了评委团的预期,而从近三年来的金牌理财师评选活动来看,中山的理财综合水平在全国都是算高的。
理财的另一头牵着普通的市民,昨日的总决赛也得到了市民的关注。家住北区的市民谭先生周六便跑到本报领取入场券,他说,现场看到的理财师,已经不再是银行里“正襟危坐”的理财产品的销售员,而是一群有思想、浸润着感情的专业人士,理财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人们实现财富自由,满足个人追求幸福的过程,也只有“有血有肉”的专家,才能帮助市民达成这一愿望。
昨日的总决赛后,大赛评委会将综合选手的笔试、抢答、必答、辩论、观众评分、专家评分成绩,选出新一届十佳理财师,其中观众评分比重比前两届将加大。据了解,本报举办的金牌理财师评选活动,在业界已经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去年本报评选出来的十佳金牌理财师,在参与全国十佳金牌理财师评选中,交行理财师刘志强获得“全国十佳”的荣誉。
昨日的辩论环节,主办方精选了四个题目交与选手展开辩论,以下是当日精彩的观点节选。
●股票该长线持有还是波段操作
正方:以低估的价格买入具有成长潜力的股票长期持有,享有上市公司成长的价值。巴菲特10多年前持有沃尔玛,至今股票已经翻了30倍,如果在可口可乐公司股票上市时持有该公司的股票,其价值已经翻了2000万倍 (当然,除非在辛亥革命前的长辈们,在美国买入该股票)。
反方:世界上只有一个巴菲特。股票的起伏往往不可捉摸,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定价体制和投资者都不成熟,波动周期就更短。如果以1992年5月28日至2008年5月28日为区间统计,上证A 股有5次超过50%的跌幅,这期间上证综指涨幅约为200%,但如果投资者抓住了这5次波段的机会,其理论上的收益可超过900多倍。
●愿意"裸婚"还是不愿意
正方:"裸婚"是在当前物欲横流,人类精神财富正在遭受极大挑战的当前,年轻的一代向传统喊出最有力的"爱情宣言"。没有房、没有车"裸婚",不仅表明了爱情的坚定,更是让本就没有经济基础的年轻人减少了浪费,让婚后的理财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反方:爱情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按照马克思一般政治经济学原理,没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就是空中楼阁。"爱情固然没有,现实却很残酷。"结婚后面临的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裸婚"不利于一个家庭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买房好还是租房好
正方:理财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幸福。在传统习惯看来,幸福的首个驿站便是让自己得到归宿感的住房。从理财的角度上看,房产长期看来是升值的,而成本则主要是按揭的债务成本和投入本金的机会成本,但近年来的房价涨势已经表明,这些成本完全会被覆盖。
反方:在理财活跃的时代,租房可以省下一大笔钱来用于投资,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在个人调动时,就不会因为买房而有牵绊,更不用担心国家的宏观调控。
●开征房产税能否抑制房价
正方:国内房价上涨基本上都是炒房者投机的结果。税收政策本身便是促进资源配置的一项手段,开征房产税,将直接增加那些在房市投机者的负担,从而抑制炒房行为,也就抑制了房价。
反方: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中,其中一项是供需法则。不管税制怎么改,不能导致纳税人整体税赋的加重。要控制房价,政府必须从供需上去解决问题,尤其是政府必须承担起职责,使每个公民居者有其屋,这是最大的公平和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