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第一理财推出特别策划 讲述不同收入水平的市民对于物价上涨的切身感受和应对之策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8月份CPI,成为了众人热议的话题,这个看似陌生又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指数,潜藏在平日的油盐酱醋中,潜藏在每天的衣食住行里。22个月来的一个消费价格高峰,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生活压力?第一理财推出特别策划——我们眼中的CPI,
讲述不同收入水平的市民,对于物价上涨的切身感受和应对之策。
收入稳定股市寻“刺激”
人物:王晓(化名)
职业与年收入:公务员 年薪5万
27岁的王晓是本市一名公务员,单身、收入稳定。由于父母都是当地退休人员,王晓每月个人花销主要集中在购物、休闲等,大概1800元左右。另外,每月要交给父母800元作为生活费,月盈余1400元左右。
“虽然剩的少,但也不能存银行。现在物价涨得这么快,靠银行那点利息就亏大了。”王晓告诉记者,思来想去,还是随大流,炒股票得了。2007年6月,王晓带着两年的积蓄——2万块钱“杀入”股市。还好朋友推荐的股票走势不错,从15元起步,不过10天的功夫就冲到了20元开外,王晓果断卖掉股票,股票账户上的金额已经从2万变成了2.6万。尝到甜头的王晓一边寻股,一边将之后几个月的收入盈余都投进了股市。“凑了3万块钱,在一次大跌之后再次杀入股市,本想玩个短线,却‘被长线’了。”王晓无奈地摇着头说,2008年大跌行情到来,股价天天跌,看着赔钱更不舍得扔,只能长线持有了。”
直到2009年上半年,王晓才得以解套。“这2.4万的本钱在股市倒腾了一年多,盈利还是当初6000元。不过,算算年收益率至少超过10%,还是比存银行上算。”经历了2008年的大跌,王晓并没有对股市失去信心,只是多了一份谨慎。今年年初,一直拼命恶补炒股知识的王晓又投入了1万股本,选了两只股打算做中短线投资。王晓表示,她现在操作比较谨慎,止盈、止损也懂得纪律性,“理财绝不能贪心,短线盈利5%就出,中线10%就行,反正能跑过CPI就满足了。”
温饱收入瞄上分红保险
人物:李涛(化名)
职业与年收入:管理人员 年薪3.5万
26岁的李涛是平度人,大专毕业后就在城阳一家合资企业工作,2008年在父母的资助下按揭购买了一套房子,每月还贷1000元左右。后来,和在城阳一家诊所上班的妻子结了婚,两人月收入能在5000元左右。原本两人生活条件还不错,两人婚后一年存下了2万多积蓄,但孩子的降生让李涛不得不做起了理财计划。
“我的理财方式就俩字,‘省’、‘保’。”李涛说,他和妻子短期内“开源”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节流”是必须的。首先,孩子断奶后送回老家由父母照看,老家的消费低,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一个月用在孩子身上的支出控制在800元内;夫妻两人尽量在单位就餐,李涛上班骑自行车。这样各项生活开支加上周末回老家探望孩子的开销控制在1000元。除去人情往来的开销,预计年底还能攥下2万多。
“省下来”的钱李涛打算先给孩子买一份保险。“有了孩子就要为他的将来做打算,医疗、教育甚至将来买房,都得早做打算。”今年年底,李涛打算拿出6000元为孩子买一份保险,连续缴纳10年,孩子不仅可以得到大病医疗保险,而且每隔三年可以返还1000元。李涛算了笔账,按照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息2.25%,自己手里这几万块钱,一年下来不过几百元的收益,孩子随便得个小病就折腾掉了,但是买分红保险,不仅能为孩子的身体健康上保险,而且还相当于存钱。
李涛也表示,除了保险和活期存款之外,等他手里有了几万块的闲钱后还会尝试基金定投、债券等稳健的理财方式,“股票风险挺大,像我这种生活负担比较重、收入又不高的上班族,不敢轻易尝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