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已的“能力范围”内投资依然会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为了避开孤注一掷的风险,分散投资是必要的,也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这是一句被用得滥得不能再滥了的谚语,以致于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引用这句话来向记者解释“什么是资产组合选择理论”时,遭到了记者们无情的嘲弄----第二天,《华盛顿邮报》就在头版刊出了通栏标题:《耶鲁教授因“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还配发了一幅漫画,上面画着托宾和虚拟的下一年度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在一起,而那个医学奖得主的获奖理由乃是“每天吃一个苹果,使你远离医生”----这也是一句老掉牙的谚语。
虽然媒体的嘲弄有些“无厘头”,但是的确说明: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其中的道理投资人已经烂熟于心。但到底要放在“几个篮子”或每个篮子要“各放多少”只鸡蛋,恐怕就不是每个投资人都能回答清楚的了。在股票投资中,一般投资人的做法大致上是平均分散到十几或几十支股票,每支股票买进相同的金额。这是最不用动脑筋的方式,但却不见得是最好的。
其实,到底放在“几个篮子” 因每人的功力而不同。所谓的功力是指你选股正确的概率。正确的概率愈高,需要的篮子愈少。功力深厚的投资人(如巴菲特)
误算错判的概率低,对利用分散投资以管理风险的依赖程度没有一般投资人来得大,自然可以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紧紧地守着。一般投资人误算错判的概率要高许多,就需要多几个篮子来管控能力不足所导致的风险。
不过,股票只数多了,投资风险虽然降低,报酬率却也跟着下降了,因为真正的好机会很少,如何取得两者的平衡是门学问。理论上,如果在风险管理的第一项功课,即选对好公司上功夫做足,五到十支股票就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对个别投资人而言,超过二十支股票反而会明显地提高风险,因为可能超出了投资人的能力范围,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每家公司深入了解,胜算便会降低。因此,我们推崇的是“适度的”而非“任意的”或“过度的”分散投资,或许用“适度的集中投资”来形容反而会比较贴切些。
至于每个篮子要各放几粒鸡蛋(每只股票买多少金额),这就牵涉到资金配置的问题。在对每只股票同等熟悉的前提下,不妨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情况而定,譬如,在最近的市道下,在大盘股的篮子里多放几个鸡蛋,而在小盘股的篮子里则少放几个。
另外,一般投资人也不必盲目去追求各种所谓资产配置的时尚,毕竟时间、精力有限,光是了解股票市场已经很耗神,何况还要去了解外汇、黄金、房地产等其它投资标的呢。如果对其他的资产类别不熟悉却贸然投入,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这反而会使风险提高而非降低。长期看来股票还是报酬率最好的投资品种,集中深入了解股票市场可以强化自己的能力范围,也因此降低了不确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