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起,证券市场将渐次迎来史上最长假期。在10月10日之前的这22天里,股市交易日只有7天,而非交易日则高达15天。很多市场参与者都已经提前作好了长假安排,甚至已经进入了休假期。股市也渐次失去了交易激情,无论是热点还是成交量,都渐渐萎缩了下来,浓重的避险情结正在不断集结。长假期间,消费行业将进入旺季,但能否出现超预期仍然难以确定。业内人士在接受《大众证券报》采访时表示,节后仍然会出现结构性机会,但在何处,仍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1、消费行业或将分化
在今年的股市行情中,消费和新能源是两条较为清晰的主线。其中,獐子岛、联环药业、壹桥苗业、重庆啤酒、承德露露、金种子酒等大消费题材股都有过不俗涨幅。与长假消费预期关联度较高的旅游板块中,东方宾馆、峨眉山、西藏旅游的股价也都上涨逾50%。
"在扩大内需的大政方针之下,大消费行业以后还会有稳定增长,但是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分化。"昨天,一位资深的基金经理K先生向记者分析,此次长假虽然令人对消费行业充满遐想,但可能不会发生"整体显著超预期"的情况,特别是很多消费概念股票在上半年已经出现了较大涨幅,短期内再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阳光私募江苏兆信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总监马骏先生对此基本认同。"旅游、酒店、商业等等消费股在长假前都已被炒过一遍,市场很难再来整体炒作一番,除非出现了某种超预期诱因。不过,消费行业可能会出现分化,局部性机会仍然会存在,商业连锁、食品饮料、生物制药等板块中都有可能出现结构性热点,但线索还不清晰。"
上海辰运投资执行董事曹一琛则向记者表示,由于超长假期引发浓重避险情结,节前市场整体偏弱,热点很难持续,消费行业也难例外。
2、不确定风险节前释放
面对长达16日的非交易日长假,可能存在的不确定风险令市场参与各方狐疑。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员李明亮向记者分析,长期风险主要还是集中在此间可能出台的国内调控政策和外围市场的波动上。"最近关于存款利率上调的讨论就比较多,市场也出现了快速杀跌,但我感觉,最主要的调控政策还是在三个方面:房地产调控,地方融资平台清理,节能减排。尤其是房地产关系民生,在4月的第一波调控之后,快半年了,房价和成交量都再度出现回升,市场普遍预期会出现第二波调控措施,不能排除在长假期间出台新的调控政策。"
除了政策因素,李明亮还认为外围市场不容忽略,"中国放假,美国、英国是不会同步放假的,在假日期间,国际金融市场上是否会出现大的波动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不论是外汇市场,还是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抑或是全球股市,如果出现剧烈变化将不可避免影响到国内,至少投资者的情绪会受到干扰。"
基金经理K先生也向记者表示,市场的避险情绪浓重的确是节前股市的一个重要特征,10月底,创业板一周年之际将迎来大批限售股解禁,这将对市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还是未知数,但是压力肯定是存在的。马骏还表示,自7月初开始的这一轮行情多多少少让投资者有所收益,所以,有些获利盘选择节前套现止盈也在情理之中,不确定风险已经在释放。曹一琛则认为,风险还没有完全释放,这两月涨幅过大股票的风险还要继续注意防范。
3、整体估值风险有限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统计数据,目前沪市A股的平均市盈率(PE)仍然不足20倍。这是2001年沪指2245高点和2007年的6124高点时的60多倍PE的1/3左右。
市场人士分析,虽然PE不高,但是由于原本2/3股本不流通的限售股票正在慢慢解禁,市场中的股票供给已经隐性大扩容,所以估值下移也属正常现象。即便如此,李明亮仍然向记者表示,目前市场估值在总体上并无大问题,银行地产虽然有很多不确定风险,但是市场上已经基本消化完毕,虽然很多股价仍然在不断创出新低,但是其投资价值已经逐步显现。
马骏也认为银行地产股的估值优势已经非常明显,他也在少量关注一些低估值的周期性品种,但是"这些股票的盘子太大了,100亿的资金都抬不动一只股票,但要是用这笔钱去抬10只中小市值股票,可能都能玩得转。"马骏告诉记者,虽然估值风险不大,未来也一定会有机会,但他短期内仍然以控制风险为主。
"趋势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基金经理K先生认为,中小市值股票可能还是当前结构性行情的主角,而大盘有可能是跌得多了就会涨一涨,涨得多了可能又会跌一跌,"暂时还看不到趋势性机会,如果是'盯指数做个股'将会很危险。"
曹一琛则认为大盘短期内还没跌到位,"市场整体估值虽然不高,但是局部高估还是很严重的。预计大盘反弹上来之后,可能还会继续向下探寻支撑,而这次长假也是一个重要的调整诱因。在不确定风险充分释放之前,大盘很难出现趋势性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