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当各种形态的基金会先后涉水股市时,或许早已明了“找股市要钱”是一把双刃剑。 “那已经是过去式了。”9月29日,当记者询问在资本市场的运作经历时,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相关负责人如此回答。 据其介绍,自2008年起该互助会便已抽身二级市场,目前的资金保值、增值渠道也仅是银行固定存款,以及购买国债产品,“(现在)就没有需要资金增值的压力了”。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在A股的最后一次亮相,当属2008年三季度,持17.04万股进入金智科技(002090)的十大无限售条件股东名单,也是该股票当季唯一一家机构持股。 而在更早前,这家成立于1994年的互助会还曾先后出现在逾20只股票的十大股东名单;此外,同样以“互助会”为名的多家机构也曾在本世纪初频繁现身资本市场,但如今大多已归于沉寂。 老险种遇上新政策 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实际上是一种特殊保险形式下的产物。 我国常见的保险形式包括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险,以及由各家保险公司推出的商业保险;但实际上,还存在一种有十余年历史的保险形式——互助保险,此类保险由工会主导,是对前二种主要保险形式的补充。 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正是上海市开展互助保险的机构。 资料显示,该互助会是上海市总工会根据全国总工会的要求,经上海市民政局核准登记成立了全市职工群众性互助互济的社团法人组织。“我们是直属上海市总工会,负责人也直接由市工会委派。”该互助会工作人员介绍。 成立十五年来,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一直保持低调,面对记者对资金规模的询问,该互助会相关负责人坚持:“具体数字不便透露”。 但低调背后,互助会增长速度惊人。其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市已有50%以上的在职职工和95%的退休职工被纳入上海工会互助互济网络;截至2010年6月,该互助会推出的四项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共有有效会员755.35万人次,累计给付62.2万人次,给付医疗保障金达34.96亿元。 令人诧异的是,如此雄厚的资金规模,该互助会却采用了最为保守的资金管理模式。“现在都是把钱放到银行里,一般拿来买国债或是存定期储蓄,这也是全总(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要求。”该互助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2008年前后,互助会遭遇了成立以来最猛烈的一次整顿;正是这次自上而下的调控,将各类互助会涉水资本市场的途径强行打断。 整顿始于2006年6月。在对整个金融保险市场规范调整过程中,国务院对工会开办的职工互助保险进行整改,即剥离储蓄型险种的理财功能,保留和突出互助互济功能;同年,全国总工会对各地互助会下达停办储蓄型险种的要求。 而在当时,此类保险正凭借其稳定而略高于银行储蓄的收益,占据了各地互助保险的主要市场。以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为例,其推出的储蓄型保险主要有两类,其一是团体补充养老保障计划(新甲种),另一种是称为“安泰”、“安康”、“安顺”的三类职工互助计划。 此类保险具备一共同特征,即以央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为参照利率,一般在前者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作为险种利息比例。如“安顺”计划便承诺,每年保证不低于3%的收益为投保人增值,若央行利息高于3%,则按当年央行一月一日利息上浮10%。 这也给互助会的资金管理提出了最低要求——跑赢银行定期储蓄。但实际上,一些互助会推出保险设定的收益往往高于这一水平,这也就为互助会偿付能力提出更高挑战。 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就曾在2002年遭遇一次偿付危机。 当年11月,该互助会通过工会系统下发《关于结束“终身养老年金保障计划”的通知》,称“根据中国保监会的整改意见和全国总工会有关精神,目前职工互助合作保险只能经营短期人身保险业务,不得经营长期储蓄性、投资性和养老保险业务。” 但当时便有会员反映,上述于1996年前后推出的保险计划,预定的收益率为8%。该互助会正是无法承受赔付压力,才求助于行政力量强制退保。 2008年,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推出的多张储蓄型保单迎来到期日。“我们从2008年开始清理这类保险,目前绝大部分已经清理完毕,现在以互助医疗为主,都是消费型。”该互助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同时承认,也正是从2008年开始,该机构逐渐撤出二级市场。“因为停掉这类产品后,我们就没有资金增值的压力了。现在资金都是现收现付,只需要存银行和购买国债就能满足增值要求,这也是整改后上面对我们资金运用渠道的规定。” “抬轿”嫌疑 而在2008年之前,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频繁现身资本市场。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至2007年四年时间,该互助会曾先后出现在云南铜业(000878)、川化股份(000155)、新黄浦(600638)等逾20只股票的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其间,对重庆啤酒(600132)一笔横跨3年的投资,将该互助会拖入为券商“抬轿”的浑水。 公开资料显示,最早在重庆啤酒2004年半年报中,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曾短暂出现,当时持有53.92万股,进入该股票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一年后,该互助会再度进驻重庆啤酒,直到2006年半年报时才最后消失,累计持股时间达到24个月。 这也是现有数据中,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的持股时间最长的一笔投资,仅次于此的是隧道股份(600820),持股长达15个月;而在投资记录中,该互助会最为普遍的持股时长却是不超过3个月。 遭到投资者诟病却不是这非常态的持股习惯,而是在2004年至2006年间,该互助会已经参加了东方证券的定向理财计划,而重庆啤酒,却正是后者潜伏已久的重仓股。 重庆啤酒2001年中报中,东方证券持47.045万股首度亮相,此后便一直增持,直到2004年中报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首次出现时,东方证券已经持有该股票600万股,排名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第二位。 从持股成本考虑,东方证券2001年进驻重庆啤酒时成本价约在18元左右,但当上海职工保障互助会2005年中正式入驻前后,该股票一度跌至6.45元的历史低位。 但随后不久,针对重庆啤酒的“放卫星”大戏正式开演。 2006年6月至9月,时任东方证券生物医药分析师的张小青连番撰写5篇报告,对重庆啤酒大力推介,称该公司研发的乙肝疫苗已进入关键时期,值得期待;9月28日,张小青推出标题为《当神话成为现实之时……》的研报,给予重庆啤酒每股64.21元的“天价”估值,投资评级为买入。而在当日,重庆啤酒的收盘价仅有20.82元。 该报告一出,重庆啤酒便拉出长长一根阳线,股价数度涨停。 但这也引发了业内躁动,一则是因为当时重庆啤酒已经暴涨,从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底,该股票股价涨幅已过500%;二则是因为疫苗的研发恐有“画饼”之嫌。 投资者随后发现,在东方证券研究员大力鼓吹之际,该公司自营盘却已经持续抛售。2006年半年报显示,东方证券虽仍为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持有350万股,但却连续两季度抛售,报告期内减持高达342.38万股。 一时间,质疑东方证券“坐庄”的声音迭出;而与其密切的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也受到牵连。 2007年6月13日,重庆啤酒终于创下了54元的最高纪录,但这已经与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没有了关联:在2006年半年报中,该互助会已经从前十大股东名单上消失。 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和东方证券密切互动并不仅限于此。2005年期间,该互助会持有的8只股票中,包括晋西车轴(600495)、太原重工(600169)等5只股票都曾与东方证券同时出没。 2005年第三季度,尚为G康缘的康缘药业(600557)便吸引了三位“东方系”股东,除东方证券自身外,还包括东方证券-农行(601288)-东方红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下一季度,上述三家又同时消失。 同样的现象还发生在ST宇航(000738),该股票2005年年报中,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也是包括东方证券,东方证券东方红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以及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