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特邀嘉宾:民生银行深圳分行理财师 安帮勇
根据权威机构预测分析,2008年我国GDP将继续保持增速,CPI上涨4%,外贸顺差持续扩大。基于上述前提,2008年,人民币会继续保持升值趋势;但在货币政策从紧、股指期货、奥运、QDII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股票市场博弈更加复杂,基金等投资品种收益差距将拉大;房地产宏观调控进一步深化,叠加效应将日益显现;同时,A股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正在加强,因此我们不得不考虑国际市场的因素。民生银行深圳分行理财师安帮勇认为,面临着比较复杂的投资环境,投资者2008年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投资经验,积极调整投资策略。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理财需要,安帮勇给出了不同建议。
20—30岁之间初入职场的投资者
适当降低股票投资比重
初入职场的投资者,积累财富是主要投资目的,投资经验不深,同时对未来收入增长颇具信心,大多选择回报较高的投资方式。2007年,此类投资者资产配置中股票和股票型基金占有绝对比重,经历了股票和基金投资的“冰火两重天”——基金回报甚佳,股票投资却不尽如人意。
在货币政策从紧的调控下,面对复杂的资本市场,此类投资者可适当降低股票投资比重,同时减少短期操作;在基金投资方面,需要增加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的投资比例,因为在股市大幅震荡的情况下,股票型基金风险凸显,同时由于市场资金紧张,货币市场利率提高,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面临机遇,也可以增加流动性;同时以定期定投的方式投资股票型基金,分散投资风险。
30—40岁之间中产阶级
继续秉承稳健投资风格
30—40岁之间的中产阶级,有一定的财富积累,经历过熊市,投资履历较为丰富。由于有较强的责任感,投资策略趋向稳健,持有的股票以蓝筹股为主,并开始涉及各类投资工具和关注境外投资市场。
面对2008年的房市调整,股市波动加大并且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加强等特点,投资者需要继续秉承稳健投资的风格。
1.股票投资方面,以蓝筹股为主,同时考虑2008年资本市场扩容的机会,分散资金用于打新股;
2.基金投资方面,由于2008年基金业绩面临分化,投资FOF基金成为最佳选择,选择该类基金最看重的是收费,如最近民生银行推出一期FOF基金理财,只对产品收益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的部分收取费用,同时,若产品收益低于10%,则不收取任何费用,对投资者较为有利。
3.针对市场环境变化,选择其他投资工具。若物价以较快的速度上涨,则投资者可以考虑适当进行黄金投资,以人民币标价的实物黄金或纸黄金都可以作为投资工具,同时2008年将推出的黄金期货也可以尝试。
4.在股指期货未推出之前,为了在股市波动的环境下也可以获得收益,可以选择银行推出的股票或与股指挂钩的理财产品。该类产品一般100%保本,分散股市投资风险,获取稳健收益。股指期货推出后,避免盲目入市,根据发达国家经验,股指期货推出初期,投资股指期货个人投资者一般会遭受较大的亏损,这时应更多地选择基金投资,待股市趋稳后可以考虑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
5.在房地产投资方面,2008年房市走到关键点,面对国家调控加大,银行信贷紧缩的环境,投资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建议投资者持谨慎观望态度。
6.同时,为分散国内投资的风险,投资者在2008年需要更多地考虑全球资产配置。在选择银行QDII产品时,除了关注投资的领域外,也要更多地考虑汇率风险。
40岁以上的高收入人士
以获得稳定整体投资收益为目标
40岁以上的企业高层人士,收入丰厚,开始考虑退休准备,投资趋向保守。在投资策略上,应以获得稳定的整体投资收益为目标。
1.增加保险投入比重。40岁以上的人士,收入进入人生的巅峰期,同时也是家庭的支柱,需要加大保险投入,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都是需要考虑的险种,同时在股市行情好的情况下,可增加投连险投资,分享保险长期投资带来的丰厚回报。
2.基金投资更多考虑定期定投和FOF基金,以分散风险,获取稳健的收益。
3.坚持在稳健收益银行理财方面的投资。目前银行推出稳健收益理财,收益高过同期定期存款,风险较小,是投资者锁定未来收益的最好选择。
本报记者 孙君成
纵深
股市变数明显加大
临近岁末,A股市场在震荡中风雨飘摇。2007年即将以一根长阴线收尾,不少投资者寄希望于明年卷土重来。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从紧货币政策”,对持续了两年多的牛市到底影响几何?
在昨日由汇丰银行主办的卓越理财财富论坛上,相关专家表示,2008年仍然是值得乐观的一年,但受宏观经济政策趋紧影响,这种乐观可能没有像过去一两年那样强烈,而是被更加理性和冷静的基调所替代,这也是对中国经济长远的预期。
“公司基本面,资金状况和人气是影响市场的三大基本要素,目前,支撑国内牛市的三大要素仍然存在。”有专家表示,目前股市的资金主要不是来自银行,而是外来热钱以及居民存款大搬家。而流动性过剩的源头在于巨额贸易顺差。此外,强制结汇制度导致人民币对冲量太大,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引发热钱涌入。因此,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市场心理有一定的冲击,但在国内上市公司基本面仍然良好的前提下,政策对股市的实质性冲击有限。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程伟庆分析认为,明年股市的资金面可能偏紧,不过,由于明年经济仍会维持较好增长势头,企业盈利尽管不会像今年这样出现高增长,但降幅也不会太大。总体判断明年市场将延续牛市过程,股指仍有上升空间,但波动会比较剧烈。
宏观调控将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这会使一些行业出现新的发展机会,而部分行业将承受阵痛。“这种行业冷暖不均的现象,将使市场呈现结构性行情。”民族证券分析师徐一钉认为,一些周期性行业及低端产品出口企业,将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
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之下,有分析人士认为,今年表现抢眼的大盘蓝筹股明年将会失去光环。
“近来,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剑指金融、地产,虽不能算是对银行股、地产股的致命打击,但至少使其2008年成长性明显低于2007年。”某券商人士告诉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明年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改为消费、投资、出口,把消费放在首位。而中小盘股中有相当多的是属于消费类股票。它们的启动顺应了经济政策取向,而受宏观调控、货币紧缩政策的影响较小。本报记者 孙君成
“紧”字当头将抑制楼价上涨
10月份以来,此前火爆的楼市突然遭遇了大逆转:天量价格,地量成交。随之,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房价纷纷出现了局部下降。于是,有人惊呼:楼市拐点已现。
到底是拐点还是高位短暂盘整,谁也无法准确预测。但有众多专家认为,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楼市上涨势头将受到抑制。
今年,无疑是国内主要城市房价“跑步冲顶”的一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房价指数节节攀升,资产价格的上涨反过来拉动了房地产贷款的快速增长,9月末,全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4.62万亿元,特别是居民购房贷款余额2.8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5924亿元。
“2008年从紧的货币政策无论是量上还是价格上的从紧,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将是巨大的。”知名经济学者易宪容认为,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金融支持的程度也就决定了房地产市场发展程度。房地产市场对金融支持的依赖不仅体现在房地产供给端的开发商要从银行获得大量的信贷资金,而且作为房地产需求方的投资者对货币政策也十分敏感。对于房地产商而言,从紧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意味着贷款困难,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利率有可能提高,因此房地产的开发成本也将相应上升。而另一方面,今年央行出台的关于第二套房提高首付,提高利息的一些措施也都是要抑制大家在购房投资方面的过旺需求。如果不少投资者淡出房地产市场,那么市场需求立即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中国社科院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峰认为,如果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继续进行下去,导致房地产市场总需求下降,必然会使得房价涨幅出现下降,并且不排除部分此前房价大幅上涨的城市绝对价格回落的可能。
本报记者 孙君成
债券基金成调控“避风港”
上周,证监会终于启动了新基金的审批程序,但是第一个出炉的是却是债券型基金——国投瑞银稳定增利债券型基金。“这说明虽然指数调整已经达到了千点以上,但管理层对于股市的态度依然不明朗,”市场人士表示。在有形之手的调控下,股票型基金的净值随行情的调整也大幅回落,而债券基金和货币型基金则成为调控中的避风港。
根据晨星截至上周五的数据显示,200多只股票型和偏股型基金,最近三个月的回报率几乎全线为负,而与此相对应的,普通债券型基金中,除了融通债券微跌0.77%外,全部实现正回报,其中收益率最高的宝康债券达到9.05%。
国投瑞银新债券基金在12月17日通过中行发行,限量60亿。国投瑞银稳定增利基金拟任基金经理芮颖女士表示,“我们认为目前推出债券型基金,能够给投资者提供与其风险相对应的较有吸引力的回报。”浦银安盛基金专户资产管理部总监陈小荣建议,基民的基金资产配置比例,根据行情变化和风险偏好,债券基金基金比例应在20%到50%之间。
随着央行不断加息,债券的投资收益也开始不断走高。例如,国安债1的年化回报率已经超过8%。而另外新股发行节奏的加快,也提高了债券和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近期一些货币市场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常常发生间歇性“井喷”——在新股发行高峰时超过15%,甚至达到20%,由此引起越来越多稳健型投资者的关注。
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群航透露,近期基金公司发行设立债券型基金的热情很高,除了国投瑞银以外,未来还将可能有一批债券型基金发行。但伴随而来的,打新股的收益率将会进一步降低。根据统计,今年以来打新股的网上中签率平均为0.346%,而9月份后网上中签率开始大幅降低。9月份打新股平均中签率为0.57%,10月份平均为0.35%,11月份平均为0.15%。
王群航建议,目前股市行情不明朗,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可以选择投资债券型基金,即适当地回避风险,还可能会有一些收益。 贾肖明
观察
从货币政策十年之变中寻找理财脉络
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为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布下紧缩信贷的政策基调,并十年来首次提出了从紧的货币政策,
回顾我国十年来货币政策的变化,央行的调控措施如同将一个敞开的钱袋慢慢紧缩收拢,居民的投资理财方式也随着历次政策的变迁日趋理性化和多元化。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取消限额供应商品,允许根据成本和市场需求重新定价,股市作为反应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引入国内,勇于“吃螃蟹”的股民们成为第一代“赶潮儿”。“理财”这一词汇在当年还未普及,大多数人没闹明白“除储蓄以外的多种投资渠道”,反正就这么进入了市场。
上世纪90年代的股市经历了数次大起大落,搏得百万身家者有之,血本无归者有之。几次反复下来,先开了窍的部分国人终于明白了资本市场的魔力,“股票投资”成为社会热门词汇。与此同时,“楼市投资”对于居民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词汇,福利分房制度的好处是大部分单位员工不用像现在一样难圆“安居”梦想。
情况在1997年发生了变化,亚洲金融危机几乎席卷全球,渡过危机以后的各国政府都开始调研本国国情,重视防范金融风险。面对此时国内通货紧缩的压力,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眼于增加货币供应量,扩大内需,其中一个相配套的措施是改福利分房制度为商品房制度,而央行也开始频频降息,敏感的商人发觉了这一“价值洼地”,房地产市场开始启动。
应该说,当时的居民已经有模糊的理财观念,但是具体如何行动却缺少指导,在政策面强调刺激消费的情况下,银行存款却节节攀升,股市热过一阵后也步入漫漫熊途,一度社会上甚至流传“珍爱生命、远离股市”的笑谈。彼时,楼市才启动,根基尚浅。钱往哪里投,理财何处去?没有人能准确回答,既然如此那么最为保险的银行储蓄和国家债券就成为了居民理财的首选。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2003年我国经济以一波“高增长、低通胀”的行情引起世界瞩目,出口持续增加,外汇储备余额不断扩大,国际游资热钱纷纷涌入中国投机,接踵而至的利好推动着我国楼市的升温和股市的再次走牛,此时的国民已经经历了互联网丰富理财资讯的初步洗礼和经济基本面持续走强的刺激,明白资金的流动产生效益,要让“死钱变活钱”的道理,因此“保管”在银行中的居民存款急切地希望找到投资出口。
一个全民理财的时代到来了。股票、基金、债券、保险等虚拟资本证券一齐上阵,地产、汽车、黄金、收藏等实物投资也颇受热捧。钱都出来了,市场上的货币就会供应过量,更多的资金追逐有限的资产,那么物价自然会被扭曲推高,中央政府发现了市场面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2005年,实施了近七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功成身退,“双稳健”成为表叙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同一形容词,与此同时,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开拓对外投资渠道等成为政府对冲流动资金的方式。
但,钱依然过剩,而且居民的平常生活也开始受到经济偏热的威胁,2007年初自猪肉开始的粮油食品价格普涨,远离多年的物价高企阴影袭来,火爆的股市使百姓在赚钱与亏损的边缘纠缠不休,楼价的追涨又令部分民众望而却步。
在经济增长过热有可能转变成为全面通胀的情势下,国家决定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也是十年来货币政策的首次改变,国家对金融资本和房地产市场扎紧了口袋,昨日还在跟随这些资本理财的居民开始考虑了:渠道依然在,钱要谨慎投。在与资本的博弈中,人们的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理财成为一种态度和习惯,股民、基民不再盲目疯狂,理性投资成为主流,“高温”楼市也开始“退烧”,除去每年临近年关时的阶段性物价上涨,2008年的生活似乎一切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