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11月份的第一周,也是创业板迎来首批28只股票要解禁潮压力的一周。本周创业板指数走势一波三折,周一大涨超过4%,周二周三又连续下跌,周四和周五则连续反弹,大起大落后全周创业板指微涨0.72%,走势较为平稳。深交所大宗交易平台上减持频现,为此深交所在周四出台新规,延长高管持股锁定期限。东吴证券分析师曹妍认为,创业板"小非"解禁潮刚刚拉开序幕,解禁潮或将"融化"高估值。目前并非参与创业板的最好时机,"小非"陆续抛售完毕或将是创业板个股的买点。
解禁大潮来势凶猛
昨天,中元华电公告,11月4日,公司监事郭晓鸣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共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8%。本次减持后,郭晓鸣持股数为35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73%。另外,中元华电高管4日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总额达到9080万元。
WIND统计显示,截至11月5日,创业板公司已发布公告的减持总量达到795万股,套现超过6340万元。深交所大宗交易平台显示,从11月1日至5日,首批解禁的28家上市公司有11家现身大宗交易,共发生交易额10.08亿元,完成交易3813万股。
其中,11月1日,吉峰农机、华谊兄弟、金亚科技、银江股份等公司出现高管减持股票行为;11月2日,上海佳豪、爱尔眼科、机器人等公司高管出现在减持榜上;11月3日,网宿科技、吉峰农机、机器人、华谊兄弟、蓝色光标等5家公司出现在减持榜上;11月4日,安科生物、中元华电、吉峰农机、金亚科技、蓝色光标等5家公司出现在减持榜上。
其中,机器人大宗交易金额最高,两笔交易共完成交易400万股,成交1.45亿元,且卖出席位皆为机构专用席位。华谊兄弟发生四笔大宗交易,共完成交易450万股,成交1.32亿元。金亚科技也成交804万股,交易金额达到1.31亿元。吉峰农机的股东则通过17笔大宗交易,完成1.05亿元的交易。
半数以上股价下跌
本周创业板指数经历了大涨大跌又再涨的走势。截至周五收盘,创业板指收报1072.22点,全周上涨0.72%,本周共成交495.3亿元,日均成交较上周上升一成;创业板综指收报1063.96点,全周微涨0.11%。本周五有三家创业板公司上市,分别为信维通信、先河环保和晨光生物,创业板个股数增加至134家。
除上市新股外,本周134只交易个股中,61只上涨,72只下跌,立思辰由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本周继续停牌。中能电气、盛运股份、海兰信、荃银高科、劲胜股份、龙源技术、豫金刚石、星辉车模、科新机电周涨幅超过10%。
而在首批限售股解禁的28家创业板公司中,本周五个交易日有19家处于下跌态势,一家持平,上涨的仅有8家。其中,周跌幅最大的是吉峰农机,下跌了8.91%,网宿科技和银江股份跌幅超过7%,硅宝科技和安科生物跌幅也在5%以上。上涨的个股数量少,且涨幅较少,周涨幅最大的南风股份只上涨了4.65%,中元华电一周涨了3.35%,其余6只都是略有上涨。
分析人士认为,创业板股票解禁之后,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抛压。而抛压是否会带来创业板个股的深幅调整,一切要看接盘者的持股目的。如果接盘者只是为了短期套利的目的,那么调整幅度是可想而知的。但从最近两天走势显示,大多数接盘者可能意在长远而并非只是短期套利。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在经受了连续抛售后,创业板走势开始明显企稳。
打折甩卖引发担忧
长江证券策略分析小组认为,目前创业板公司大宗交易成交价格普遍存在较高的折价率,最高甚至达到了15%左右,这意味着,即便是第二个交易日该股票出现大跌,接盘的投资者或机构仍然能够顺利脱手并赚取其中的价差。
以吉峰农机为例,该公司11月1日大宗交易成交价格为31.82元,较当天37.16元的收盘价折价约15%,尽管11月2日该股大幅下跌超过8%,但收盘价还是达到34.15元,成交均价为35.14元。因此,即便接盘者在11月2日全部以收盘价卖出,每股仍然可净赚2.3元,若以均价抛售每股则能赚3元多。
从激增的大宗交易数量和被减持的价格看,公司股东的出售意愿似乎有些迫切,大部分大宗交易的成交价格均低于二级市场竞价价格。同时,在股价下跌的情况下,部分公司股东连续两个交易日选择"甩卖",给人以"夺路而逃"的感觉。
根据大宗交易平台交易规则,一只股票当日的大宗平台交易价格,最低不得低于其竞价时间收盘价的90%。而11月2日大宗交易平台中成交量最大的上海佳豪,成交价格仅是当日竞价收盘价的91%。广发证券一位熟悉大宗交易的人士认为,从交易规律看,股东"打折"将解禁股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是迫切寻求套现的一种表现。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创业板推出一年时间来,已经有30多家公司的60余位高管以各种原因离职,引发市场对创业板高管离职套现的猜测与担忧,甚至一度传导至二级市场并波及创业板股价。
新规收紧离职套现
周四,深交所公布了关于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买卖本公司股票的新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董监高股份管理及董监高离职后减持本公司股票的行为提出了进一步要求。这对于意欲套现的众创业板离职高管来说,可谓是一记重拳。
在深交所网站上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买卖本公司股票行为的通知》里,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董监高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之日起六个月内(含第六个月)申报离职的,自申报离职之日起十八个月内不得转让其直接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之日起第七个月至第十二个月之间(含第七个月、第十二个月)申报离职的,自申报离职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不得转让其直接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另外,通知还鼓励上市公司董监高追加延长锁定期、设定最低减持价格等承诺。要求保荐机构重点关注上市公司董监高离职情况,督导董监高履行其承诺,并对董监高限售股份上市流通的合规性进行核查。
北京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吕随启表示,创业板锁定期太短已饱受诟病。高管们期望尽早减持变现,令创业板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已成"圈钱板",又进而演变为"套现板"。既然市场对此怀有意见,监管层有稳定市场之举也是势在必行。
风险较大短期回避
创业板解禁目前还只是冰山一角,更可怕的"洪水猛兽"还在后面。
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在截至明年10月份的12个月中,按3日的收盘价计算,所有创业板公司解禁市值合计1233.9亿元,相当于创业板指数推出之后月均成交金额。在这12个月中,本月是解禁市值最大的月份,同时也是唯一一个解禁市值超过200亿元的月份。解禁市值超过100亿元的还有明年1月、5月、8月和9月,解禁市值分别为162.23亿元、145.51亿元、124.06亿元和105.90亿元。而明年7月和10月是解禁市值最小的两个月份,金额均不足50亿元。
从解禁市值占当月总市值比重来看,明年5、6月份是压力最大的两个月,比例分别达到31%和27%。而从目前创业板股票的整体市盈率来看,依旧超过了70倍,因此作为理性的投资者,目前应尽量避开创业板。偏好小盘股的投资者不妨多关注中小板,尤其是解禁压力不大的中小板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