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险资动向揭密:青睐金融关注重组

1楼
猴票1980 发表于:2010/11/17 16:18:00

  屡次“先知先觉”——高位逃顶、逢低抄底,保险资金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市场的敏感神经。根据券商最新调研统计的数据,保险资金已连续两个季度大举增持,持仓市值高达历史第三高的水平,重点青睐金融、采掘等行业。与此同时,一些带有重组概念的股票也进入了险资的视线。

  根据西南证券(12.95,-0.55,-4.07%)的最新统计,保险机构今年第三季度所持股票数达到437只,比第二季度的375只多62只,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新进的股票数量增加至160家,为历史次高水平。被增持股票数量高达115只,创历史最高水平。可见,第三季度保险机构大幅进行了增持和新进建仓,合计占到持股总数的62.93%。

  今年8月,保监会正式颁布《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险资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0%。而此前规定,股票和基金的账面余额分别不高于10%。该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保险公司自主投资股票的额度。   

  从行业偏好上来看,剔除中国平安(56.91,0.26,0.46%)(601318)所持深发展的因素,险资继续保持对金融行业较高的持仓比重,连续18个季度维持行业市值第一名的位置。据统计,今年第三季度,险资持有的金融业股票数量为19只,明显多于第二季度的11只。险资第三季度持有的金融股票的市值为305.16亿元,比第二季度的237.88亿元,增加67.28亿元,增加幅度为28.29%。但若剔除保险机构通过定向增发方式所持中信证券(13.10,-0.35,-2.60%)(600030)的影响,则调整为216.84亿元,比第二季度的134.96亿元增加81.88亿元,增加幅度为60.67%,对比大盘涨幅则有大幅增持迹象。

  其中,建设银行(4.78,-0.05,-1.04%)(601939)、民生银行(5.16,-0.02,-0.39%)(600016)、工商银行(5.00,0.00,0.00%)(601398)、中国银行(3.32,0.00,0.00%)(601988)、东北证券(24.40,-0.59,-2.36%)(000686)共5家被增持,招商证券(20.72,-0.48,-2.26%)(600999)、华泰证券(14.35,-0.57,-3.82%)(601688)持平,中信证券、南京银行(11.78,0.00,0.00%)(601009)被减持,宏源证券(18.35,-0.40,-2.13%)(000562)、国元证券(12.80,-0.36,-2.74%)(000728)、广发证券(47.45,-0.43,-0.90%)(000776)、浦发银行(13.13,0.10,0.77%)(600000)、国金证券(16.38,-0.42,-2.50%)(600109)、西南证券、海通证券(10.07,-0.21,-2.04%)(600837)、农业银行(2.67,0.00,0.00%)(601288)、光大银行(4.07,0.00,0.00%)(601818)、中信银行(5.39,-0.01,-0.19%)(601998)共10家被新进建仓。凸显险资对金融股的集中看好。   

  机械设备和采掘业排在险资持仓市值中的第二和第三的位子。据统计,第三季度被险资持有的机械设备上市公司有71家,比第二季度的52家多19家;被持有的采掘业上市公司有19家,比第二季的18家多1家。其中,国阳新能(25.94,-1.15,-4.25%)(600348)、中金黄金(37.35,-1.62,-4.16%)(600489)、山煤国际(600546)等为险资新进股票。

  对比第二季度、第三季度险资十大重仓股来看,民生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建筑(3.44,0.00,0.00%)(601668)、建设银行、中兴通讯(24.80,-0.25,-1.00%)(000063)被增持,中信证券被减持,中国一重(5.69,-0.10,-1.73%)(601106)持平,首开股份(14.94,0.42,2.89%)(600376)、浦发银行、光大银行被新进。持股比例最高的是首开股份,比例为22.06%,所持其流通A股的保险机构为中国人寿(23.03,0.12,0.52%)(601628)的传统普通保险产品和分红产品、泰康人寿的投连险产品等,均为新进。建设银行是被增持的幅度最大的股票,第三季度增加了2.22%。 

  值得注意的是,一向标榜稳健投资规避风险的保险资金,却也开始频频注意起重组概念股。比如,第三季度,中国平安携自有资金及旗下平安人寿的万能险产品资金,新进了携带重组因子的福建水泥(7.27,-0.43,-5.58%)(600802),共计529万股。福建水泥的大股东已变身福建能源集团,坊间传言的重组方案是,福建能源集团将下属的煤炭、电力等资产注入,置换出水泥资产,并将其出售。

  农行会成为熊市终结者吗? 

  低调的农行IPO就差最后平稳着陆一个环节了,若将农行上市与3年前的中石油(11.35,-0.22,-1.90%)回归之旅做一个比较,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2007年沪指突破5000点之后,估值逼近60倍市盈率,牛市已是强弩之末,但中石油顶着“亚洲最赚钱公司”的光环,以A股定价盖帽H股天价之势登场,结果却演绎成一场泰山压顶式的拐点之旅。中石油的追星效应在当时给沪指贡献了千点涨幅,同时也将A股估值送上了70倍市盈率的“珠峰”高度,最终,中石油却成为牛市终结者。

  如今历史却颠倒后重演。首先,与当年中石油“最赚钱公司”的名头相比,农行没有这样的光环;其次,现在市场正处于冰点,沪指2300点估值几乎接轨当年的1664点,比成熟市场还便宜,因此农行A股定价人民币2.68元/股,H股定价港币3.2元/股,这与3年前的A股定价盖帽H股天价之举有天壤之别。不仅如此,就是与今年上半年中小板、创业板新股IPO起步50倍市盈率、高至100倍以上市盈率发行,且新股上市后还高开高走相比,农行更像是A股市场中的异类。

  有“华尔街教父”之称的格雷厄姆曾说过:“大多数新发行的股票都在适宜的市场条件下销售,对股票销售者适宜就意味着对购买者的不适宜。”如今A股大市低迷,对于股票销售者来说并不是好时机,但对于购买者而言,却有可能是良机,至于农行“破发”和“资产质量差”更是伪命题。

  农行A股定价不贵,“破发”则是增厚含金量,4年前曾“破发”的中国国航(12.88,-0.12,-0.92%)就是先例;而农行营业网点分布不佳是质疑农行资产质量差的根源,但待农行由熊转牛时,这些利空因素又会被视作利多因素:城镇化进程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农村网点分布超越其他银行总和的农行。

  现在的悬念是,高调的中石油曾是牛市的终结者,低调的农行会不会是熊市的终结者呢?

  中行建行配股本周上市 银行股再融资压力渐化解

  两行配股抽离约35亿元资金,A股市场完全可以承受

  两大国有上市行配股上市日期的明确,使得大行再融资的消息被市场进一步消化。

  今日,中国建设银行(601939)在上海、香港两地交易所发布公告表示,该行A股配股股份将于2010年11月19日起正式上市。而就在一天前,中国银行(601988)同样在两地交易所发布公告表示,该行发行的177.06亿股A股将于今年11月18日上市。这意味着,在本周内两大国有上市银行涉及A股部分的配股计划将全部完成。

  根据两行发布的公告,本次中行共发行177.06亿股,发行价格为每股2.36元,共募集资金417.86亿元,除去发行费用后,募集到的资金净额为416.39亿元。建行则共发行5.94亿股A股,发行价格为3.77元每股,共募集资金22.38亿元,除去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22.26亿元。同时,中、建二行A股股东认购股份占可配售A股股份总数的比例分别为99.57%和94.23%。

  公告同时显示,配股完成后中行A股的总股本将由1778.19亿股上升至1955.24亿股;建行A股的总股本则由原来的90亿股上升至95.94亿股,并且两行的A股所有股份已全流通。

  配股完成之后两行的股东结构也发生了些许变化。中行方面,该行第一大股东中央汇金公司持有中行A股1885.53亿股,持股比例高达96.43%;第二、三大股东分别为中国人寿(601628)保险公司两款产品,持股比例分别达到0.17%、0.07%。建行方面,截至11月12日,该行A股第一大股东为宝钢集团,持有3.19亿股建行A股,持股比例为3.32%;在中行A股股东名单中位列2、3位的两只中国人寿的产品同样出现在建行A股股东名单的2、3位,持股比例分别为2.87%和2.17%。

  自上周五开始,A股市场出现了连续的下跌。至昨日收盘,三个交易日,上证综指累计下跌近10%。有观点认为,这是由于几大行配股在此阶段密集进行所至。但很多专家认为此类观点依据不足。

  北京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大盘的下跌主要和宏观面的一些经济、政策预期有关。几大行配股获得通过是在四季度初,经过几周,消息已经充分消化。并且在此之前,A股市场一直处于稳步上升阶段。同时,两行配股具体设计到A股的资金量并不大。

  根据本报记者统计,由于汇金公司持有中行A股的比例较高,在总募集的417.86亿元资金中,大约有402.94亿元由汇金承担。余下的不到15亿元资金中还有一大部分由中国人寿、南方电网、中国铝业(10.48,-0.30,-2.78%)(601600)、人保财险等机构投资者分担。而建行涉及A股的总金额也仅有22.38亿元。因此,除去几大股东外,两行配股对市场资金面的影响在35亿元左右,约等于两家的创业板新股上市所造成的影响。这样的资金规模是我国目前A股市场完全可以承受的。

  还有市场人士指出,由于目前只剩下工行的配股,因此大行再融资对于市场的利空影响已经基本消化完毕,对今后的市场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专家:明年新增贷款不会大缩水 流动性无碍

  ⊙记者 周鹏峰 ○编辑 颜剑

  距离年末仅一月有余,监管层、银行都需要规划来年信贷投放规模及安排,而专家则较为一致分析预计,2011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将比今年有所缩减,缩量可能不到万亿。

  建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统计了2003年至2008年新增本外币贷款占GDP比重,据他测算,这几年该占比的算术平均值为16.28%,而2009年这一特殊年份占比接近30%,2010年该占比也近20%,但赵庆明认为,货币政策在2011年将回归常态。

  交行金研中心的研究报告也称,近日央行宣布调高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且市场传闻对部分银行再次实施差别性调整,主要是为防止信贷增长过快、对冲公开市场到期资金和新增外汇占款。而未来通胀压力依然不小,加上近期PMI等先行指标表明经济增长较为强劲,预计货币政策收紧步伐可能加快,总体基调将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

  赵庆明预计今年GDP定能到38万亿,而以10%左右的增幅计算,明年GDP规模应该超过40万亿,或至42万亿,再以过往年份新增本外币贷款占GDP比重的算术平均值即16.28%计算,赵庆明预测,2011年新增本外币信贷规模应该在6.8万亿左右,因外币新增贷款占比很少,也由此可推算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今年确定的7.5万亿目标低不到1万亿。

  赵庆明还对目前市场上预计来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较今年减少2万亿左右的预期表示不赞同。他认为不可能会下降这么大的幅度,且认为,来年新增贷款低于7万亿都会偏紧。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则认为明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今年可缩减1万亿达到6.5万亿,但他强调这是建议而非预期。

  郭田勇表示,这一建议是考虑到未来经济增长率,同时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同时,他也表示,2009年9.6万亿新增人民币贷款的天量是特殊时期的结果,2010年在惯性的推动下确定了7.5万亿的新增量,剔除掉这些非正常年份,来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也应该在6.5万亿左右。

  昨日也有报道称,从银行层面到监管当局,6万亿元至7万亿元的信贷增量,确已成为参与讨论各方普遍接受的区间。可见,缩量万亿左右已成为业内共识。

  不过,作为信贷投放的主体,银行虽然开始着手编制来年工作计划,但截至目前仍未落定。

  一银行人士告诉记者,按往年安排,这个时候银行会开始制定来年计划,但最后的信贷规模计划一般会在12月落定。另一国有银行某地支行人士也告诉记者,分行现在有要求支行上报来年一季度预计贷款投放及回收情况,但还未要求上报明年全年计划。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269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