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老赵,证券从业人员,接触股票这玩意儿也有将近20年的时间,从券商营业部里“坐柜台”起步,到上海证券交易所里的“红马甲”,再到如今营业部副总经理,他自评:人生没有大涨,至少也没有大跌。
老金,股龄18年。这么多年牛市、熊市起起伏伏,尽管没赚到什么大钱,但至少股市里的资产还是保持着正增长。他笑称,经验有很多,教训也不少。
故事就从这两个股市大潮里平凡又特殊的小人物讲起。
“当时的客户往往丢给你一句‘随便’。不过,随便买、随便填也都能赚钱。”
眼前的老赵其实并不老,40开外的年纪。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父母工作调动,大学毕业没多久的老赵来到了陌生的大上海,以算术见长的他被当时一家小券商烟台证券录用了。“当时营业部里的职员基本都是半路出家,银行、信托里出来的就算是‘专业对口’了,还有不少是纺织女工、退伍军人转过来的。不过,我们要干的活儿也挺容易坐在柜台里,帮客户填委托单。”
上世纪90年代初券商的日子简直可以用“置身天堂”来形容从上班到下班,客户总是络绎不绝地挤在柜台前排队,买卖股票要填的委托单甚至还标价出售,“行情好时2元一张,行情一般就1元一张。上海还算便宜的,外地要卖到5元。”这种红火的“生意”全因“赚钱太容易了”。据老赵回忆,当时做股票的大户许多都是做生意赚到第一桶金的“大款”,“他们对股票基本一窍不通,不知道委托单该怎么填,也不知道要买什么股票,往往就丢给你一句话‘随便’。不过,那时候随便买什么都能赚钱。”
尽管坐柜台填委托单不是什么“技术活”,但操作的快慢却直接影响到股民“真金白银”的收益。于是,这些坐柜台的员工也就成了“稀缺资源”。老赵说,“那时候天天有客户给我们塞好吃的冷饮,有时候还请客吃饭,为的就是能在第一时间填单子买卖股票。”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全面放开股价,上证指数从前一天的623点冲到1334点,所有的股民都欢天喜地,股票资产一夜间翻倍。此后,上证指数在5月26日达到全年最高点1429点。在这一上涨过程中,豫园商城的股价最高上涨至每股10500元,成为了首只万元股,每个投资者都是“万元户”。
“这一行可不在乎你曾过得多好,只在乎你能活多久。”
整个1992年,赚得盆满钵满的股民们始终处于亢奋状态,也就在这一年,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开始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的监管框架。
很快,一度只有小涨和涨停的股指开始往下跳水,持续的重挫把不少人迅速膨胀起来的财富快速打回了原形。1994年的7月29日,上证指数跌到全年最低点325点,对于大多数还处于懵懂中的股民来说,这或许是他们第一次品尝到熊市的苦涩,也是第一次真正感受底部的寒冷。这轮市场的低迷一直持续到1996年。
“割肉”的惨痛经历,老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他把从认购证上赚到的10万多元现金全部投入股市,可惜好景不长,每股80多元的中百一店(现在的百联股份)突然“变脸”,股价最低的时候甚至只剩下个位数。“尽管一下子亏了上万元,可如果当时不忍心割,损失肯定还要大得多。”
“只有经历过熊市的股民才能真正成长起来。”老金总说,“我们这行可不在乎你曾过得多好,只在乎你能活多久。”经历几次起伏后,到了2001年6月,上证综指攀上了2200点高位,这时老金已经盈利颇丰。他隐隐感到股市泡沫堆积日久,肯定撑不了太久,于是用在牛市里赚得的钱买了套商品房。
“我也见识过各种坐庄的方法,不过这些庄家最后的命运,都逃不过销声匿迹。”
股指暴跌的1994年,老赵依旧坐在营业部里填单子。然而人挤人的场面却一去不复返。1994年底,老赵被公司派到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令人艳羡的“红马甲”。老赵记得,当时的“红马甲”都以“黄浦几期”的名号定下辈分。这段“红马甲”的经历让老赵接触了不少股市中的“传奇人物”,也听闻不少离奇的“忽悠故事”。
早期的股市避不开的一个乱象就是坐庄。“我看过大大小小的庄家,也见识过各种坐庄的方法,不过这些庄家最后的命运,都逃不过销声匿迹。”老赵说,券商自营坐庄最好忽悠,“有一次,操盘手不知道从哪里搞到的消息,不断买入一只股票,这家小券商的自营盘差点儿被打爆了,当然这里面的钱还有不少是挪用客户的。”券商挪用客户保证金在当时几乎是证券市场公开的秘密。
翻开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券商巨头南方证券的陨落正是由于挪用客户保证金以及自营业务的巨额亏损。证监会也正是在设计南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风险处置方案时,提出了实行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从而在制度上建起一道隔离墙。
随着上交所从外滩搬到浦东后,无形席位逐渐采用,各家证券公司开始陆续把“红马甲”撤了回来。2001年开始,一段时间长度超出所有人意料的熊市降临了。“我们做证券的,到今天都会有相同的感叹再难也难不过2005年。”足足5年的熊市让无数业界精英竞相“折腰”。
“能让投资者赚钱的市场,才是好的市场。”
回望这一长段熊市,绕不开的阴影还是国有股减持。2001年,《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确立了国有股减持主要采取存量发行,原则上采取市场定价方式。7月26日,烽火通信等4只新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时上网发行,并均以发行价减持国有股。这令投资人看淡后市而纷纷抛售,致使7月24日沪深两市大跌。2002年,财政部和证监会宣布暂停在A股市场上减持国有股。
很多人都把股权分置问题形容成悬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只有落下来才能化剑为犁。而当人们对股市哀叹到“残阳如血”的时候,改革的契机再次到来。
2005年,无疑是中国股市最重要的一年,当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这场意义深远的“股权分置改革”让沉寂多年的A股迎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大牛市。“整个市场都在渐渐规范起来”,老赵渐渐感受到:“券商的日子也没有从前那么好过了,市场竞争开始越来越激烈,客户不会自己跑过来排队,要自己去找。”
2007年,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个提法让很多股民欢欣鼓舞。事实上,由于眼下国内投资渠道的缺乏,多数老百姓能够投资的也就只有股市,大家把股市当成年集体财富再造的地方。
这点老赵很有感触,“能让投资者赚钱的市场,才是好市场。”而只有在公平完善的制度保障下,一种简单的赚钱模式才会出现。眼下,和很多普通股民一样,老金与老赵的“股事”还在继续。老赵在公司里领头搞起了“营销”,老金退休在家用孙子买来的电脑继续炒股,市场里也在不断涌现诸如创业板、股指期货等新鲜事物。老金说,股市终究有苦有甜,只有经历,才能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