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著名购书网站——当当网刚刚在美国风光上市,CEO李国庆就按捺不住了。以一篇投行故意压低其发行价为内容的博文,与自称摩根士丹利员工的网友,在互联网上大打口水仗。刚刚完成上市,IPO企业与投行之间就展开骂架,确是少有。个中原委,是非曲直,局外人不宜妄加揣测。但作为“看客”,禁不住要劝一句:与其牢骚满腹互相指责,不如淡定自省,检讨自身。
按理说,投行与上市公司是同一个利益共同体,属于“一帮一、一对红”。在股票发行过程中,作为提供上市咨询和承销股票的投行们,承担的就是股票批发商的角色,以发行价从上市公司那里把股票买下来,再卖给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投行会依据上市公司以往的业绩、行业状况、资本市场对该公司上市本身的热度来提出一个上市发行价。
但事情又非理论设定如此完美。上市公司方面当然希望发行价高一点,尽可能地多募集资本。而另一方面,投行必须保证发行价低到足以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因为,以发行价认购的机构投资者方面,比如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希望他们买到的股票还有升值空间。
虽然李国庆并未明说,但言为心声,无意中的抱怨或多或少地暴露了以之为代表的上市公司高管们的心态。这种心态恰恰是当前诸多企业对“跑步上市”的错误认识:上市就是目的,目的就是圈钱,发行价低了,募集资金少了,自己自然不甘心,觉得好不容易熬到上市这一天,还应该多拿回来几个亿。当然,投行也并非白璧无瑕,被故意压低发行价的也并不仅有当当网一家。其目的一方面在于照顾到各方机构的未来利益,大家(不包括散户)开心。另一方面尽力保证不破发,维护自身在业内的良好业绩。
就此而论,这场口水仗打得好,至少让“小散”们看懂了一些资本市场的故事。然而,这场口水仗也应该到此为止,真正应做的是反省。作为企业,上市的目的是为了发现企业的价值,将企业做大,而不是圈钱,不能因为募集资金少了一点就如同怨妇一般。有时候,少圈一点并非坏事,这些资金能物尽其用,不少实现超募的公司,往往不知道多余的钱往哪里投,最终还是损害了股民的利益,殃及公司未来发展。这一点值得所有期待IPO的企业深思:你准备好了吗?而投行也应该深省,作为资本市场的机构参与者,是否真正履行了应尽的义务?那就是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常言道,当你伸出一根手指指责别人时,有四根手指正指向自己。各方赶紧洗洗睡吧,躺在床上好好想想,自己的责任尽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