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放平心态心不累──这句话可以作为求职宝典,职场箴言。
一些大学毕业生之所以一进招聘会就备感郁闷,遭遇尴尬,主要的一个原因就缘于预设了一个前提:读了大学,拿了文凭,就应做白领,拿高薪,否则就是“怀才不遇”,就是“脑体倒挂”。然而真实的情形是:今天读大学已是寻常事,读罢大学做个寻常工作,也是寻常事。至于薪情不合预期,比技工也差了一截,那也正常。用人单位的一招一式都要进行成本核算。文员也罢,技工也罢,其薪酬都是市场给出的。一个抄抄写写的文员,其“技术含量”比焊工、电工等又能高多少?用人单位不会因为大学生而压低薪酬——给大学毕业生技工的月薪,只怕他既不愿干,更干不了。
事实上,大学毕业生与其抱怨用人单位把自己当作“廉价劳动力”,不如正视现实:企业都有自己的薪资架构标准,自己眼下就只值这个“价”,要想得高“价”,得有待价而沽的本钱,用事实证明自己的价值。在事实证明自己“人有所值”之前,任何牢骚都无济于事。大学毕业生起薪低,并不是什么大材小用,也不是“脑体倒挂”;从最基层做起,先建立短期职业发展目标,再确定长期职业生涯,只要有真才实学,总会脱颖而出,从“蓝领”到“白领”,从低薪到高薪,底气才更足。
以为大学生起薪低,从基层做起即是读书无用,那叫短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读大学更像进股市:买了股票未必就等于发财,是否有回报,是否有厚报,还须看买的股票质地好不好,是不是潜力股。进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只是有了选股的机会;有无真才实学,才是股票有无前景的根本。如果一个人上了大学,学无所长,眼高手低,那就犹如买了垃圾股,买了st股,弄不好还会退市——这也是上大学投入大未必产出多的风险所在。如果读了大学却连最基层的工作也做不好,没有后劲,在职场竞争中总是被挤出,那才是不正常,也只能怪自己。
做什么工作并不关乎体面,而宁可不就业也不肯“低就业”,那才叫自误其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大学毕业生也要有这样激励自己的信念。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才是好猫──对就业问题,大学毕业生也应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