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三年时间,艺术品市场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喜:持续飙升的拍卖价格、无比诱人的回报率、令人神往的财富神话……资本市场依靠敏锐嗅觉,推出了一系列“艺术金融产品”: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艺术品“股票”……从而让更多的人分享投资机会。
●“艺术品股票”涨势彪悍
今年1月26日,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下称“天津文交所”)推出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产品正式上市,首次推出的是著名画家白庚延的两幅画作《黄河咆哮》和《燕塞秋》。这两幅作品分别估价600万元和500万元,发行价格均为每份1元人民币,对应的投资份额为600万份和500万份。
实际上,“艺术品股票”并非天津文交所首创,深圳文交所在此前就尝试过此种方式,但是由于当时艺术品收藏和投资还远不及今天火爆,艺术品选择、投资方式等多方面的原因,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成交量也不大。
但是,天津文交所的这两只“艺术品股票”则因为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而一鸣惊人。截至3月16日,《黄河咆哮》(20001)和《燕塞秋》(20002)分别收于17.16元和17.07元,涨势十分彪悍,尽显“证券的魔力”。这两幅作品的“身价”分别飙升至1.0296亿元和8535万元。
如此彪悍的涨幅和走势,足以令A股市场上真正的“股票”,甚至是“大牛股”汗颜。据记者了解,目前在天津文交所开户的“艺术品股票”投资者人数已经突破了4万,投资门槛也从最初的5万元调整为50万元。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管理系教授、资深艺术品市场研究专家龚继遂表示,“‘艺术品股票’是新生事物,各方很关注,各种声音很多,但是要得出一个不草率的决定,可能还需要观察。”
●金融“从艺”之道
多位艺术品市场权威人士、业界专家和一些艺术家一致建议投资者参与“艺术品股票”投资要非常谨慎。“传统的艺术品交易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拍卖;二是通过画廊、画店购买或出售;三是私下或者通过经纪人进行非公开交易。”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寇勤认为,艺术品确实具有商品的属性,可以用来投资,但是它又并不完全是商品。“证券和古玩是中国最难说清楚的两个行业,如今你要把两者结合起来,是负负得正了,还是更加难解,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思考。”寇勤说。
中国经济周刊
■ 名词解释
艺术品份额化交易
也称 “艺术品权益拆分交易”,即把艺术品的所有权切成若干等份,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份额”,来相应地获取艺术品增值带来的收益。相当于大家一起“团购”艺术品,然后按出资额大小分享收益或承担风险。
同时,这些“份额”也可以在天津文交所的交易平台上流通,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卖差价,获得额外的回报。业界将这种产品称之为 “艺术品股票”,它有效解决了普通投资人因资金量小无法参与投资艺术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