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李理 北京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昨日(8日)发布《2010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指出,现时全球三大主要经济体当前已有两个(美、日)实行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影响。2011年,中国金融市场辨模将进一步扩大,股票市场的国际板将稳步推进。同时,政府将减少微观干预金融市场。
报告指出,展望2011年,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发展主线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环境下,中国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同时其规模将继续扩大、结构将更为优化,对外开放也将稳步推进。
引导资金投中小企
报告认为,今后几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和主攻方向是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为加大对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需要积极引导和支持重点产业中符合条件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多种形式的债券来进行融资,支持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新渠道。在此条件下,能够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融资的企业范围与数量将进一步增加,股票与债券发行量和交易量也会相应增加。
报告认为,2008年年末以来陆续开工的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当前已在建设中,对信贷资金存在一定的刚性追加需求。在2010年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条件下,发展新兴产业的资金需求将更多地转向资本市场,金融市场辨模将进一步扩大。积极推进金融等领域的改革,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政府在金融市场避理中的职能也会发生转变。市场自律组织和自律法规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热钱涌入窒碍汇率形成机制
报告认为,2011年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将稳步推进。随着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境外主体持有的人民币数量逐步增加,生成多样化的资产配置,债券市场对境外
投资融资主体的开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股票市场的国际板等对外开放建设也将稳步推进;有关部门还将根据双边经贸往来和金融交往情况,继续稳步推进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人民币对其他币种的交易。
报告分析称,在美元“零利率”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环境与条件下,主要货币的低利率政策将会持续,这会降低套利交易的成本,从而使更多的资金进入中国市场进行套利交易活动,增大中国资产价格的上涨压力。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将对外汇市场生成影响,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报告强调,主要经济体实行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柄家普遍承受了较大的资本流入压力,这可能不利于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影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