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举例说,你在平均价10元卖出A、B、C、D等一揽子股票1000万股,获得1亿元资金,现在均价跌到5元,你又开始买进。在这一交易轮次中,你是先充当了股票供给者,然后再充当需求者;你是将市场口袋的钱装进自己口袋,再将自己口袋的钱装回市场口袋,因此,虽然市场会因你的买进而增加对股票的需求,但这种增加只是相对10元只能买1000万股而言,市场资金总量不会因此增加一分一厘,相反要扣掉点交易费用。如果这1亿元资金就是市场的全部资金,而股价上涨必须每天都有人买走1000万股股票,那么,当股价回到10元时,市场的购买力又会不足,股价又会下跌。 进一步说,由于上次在10元买进股票或没有卖出股票的人吃了亏,因此,当股价接近10元时,资金的周转速度就会下降,卖出股票拿走1亿元资金的人很可能不会像原来一样,卖出后马上全部买进,而是会卖出价值1亿元的A股票,买回价值9000万元的B股票。这样,股票的相对需求很可能在9元时就到达最高峰。这就是由相对需求推动的行情总是在原先最高点附近回落的主要原因。
而新增资金则不同,它们没有股票只有钱,没有先做供给者,再做需求者,而是一上来就先买股票,是股票的绝对需求者。因此,如果在这中间又增加了2000亿或3000亿元资金,那么,股价创出10元以上的新高也就势在必然。
判断一轮行情是由增量推动还是存量推动,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查看地形的工作。个人经验,可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先期指标
1.见底前曾出现过一次暴涨(我们称之为“见底前长阳”),个股接近全体翻红,且大面积涨停,或者在同一价格区间出现过2次幅度大于3%的上涨。虽然这个现象不能完全说明是绝对需求增加,但至少说明需求在增加。
2.成交量的最低点不在股价最低点附近,而是在股价见底前几周甚至几个月。表明股价的见底回升不是因相对供给减少,而是因需求增加。虽然有可能只是相对需求增加,但由于股市中人喜买涨不喜买跌,所以绝对需求增加的概率要大一些。
3.收集派发指标出现明显的底背离,表明最后一个下跌波段为场外“醒目资金”的收集波。如果你没有这个指标,可用常规的OBV来代替。但OBV指标在判断底部上的错误很多,只能作参考。
二、即时指标
先期指标无法判断是相对需求增加还是绝对需求增加,因此需用即时指标帮助我们在行情进行中加以修正。
1.说得热闹还是做得热闹。
会咬人的狗不叫,会叫的狗不咬人。做得热闹,说得不热闹,那肯定是增量资金在埋头苦干。说得热闹,做得不热闹,那一定是存量资金在干活。道理很简单,能够、喜欢,或会被媒体拉去发表对股市看法的都是职业投资人,或某某分析师、某某首席,或是某某投资总监等,他们的看法最能代表存量资金对行情的看法,也最能代表他们目前的持仓情况。
一轮行情,越是说得热闹,做得不热闹,越说明只是存量资金在干活,鲜有增量资金,而且存量资金仓位很重。
反之,增量资金大多来自于局外,他们既不会被媒体拉去发表意见,也不会去发表意见,只会埋头苦干。因此,一轮行情,越是做得热闹,说得不热闹,越说明增量资金极其充沛,而且存量资金仓位很轻。
至于说得做得都热闹,那一般是一轮大行情的后半段了。
2.常规的技术分析灵不灵。
一切重大波动都是“反技术”和“超技术”的,这不是因为主力有意反技术——能玩弄大盘于股掌的主力都来自我们的想象和虚构,是因为我们无法解释一些市场现象而特意寻找的一种圆满答案,是因为真正的大行情,都是在强大外力冲击下产生的。就像飓风、海啸打破大海正常的潮涨潮落一样,当大量的增量资金源源不断跑步入市时,一切技术分析中的颈线位、阻力位全都形同虚设,所谓的神奇数字更像一种巫术,成为人们的笑柄,以常规的技术分析法去分析的人会度过一段相当难受的失意时光。只有当市场不再有新鲜血液注入,或者注入的新鲜血液如同涓涓细流、杯水车薪,沉淀下来的全是老人马、股油子,只是存量资金在玩时,市场就会恢复正常秩序,只要知道3、5、8、13、21等所谓神奇数字,数数K线根数,就能知道今天该买还是该卖;翻翻书本就能知道会涨到哪里,哪里会有回档,说哪打哪,有如神助。每当市场进入这种技术分析的快乐时光时,我们就能知道,这只是一波存量资金在玩的常规行情。
3.股价突破阻力的方式。
一轮由增量资金推动的行情,股价常常以巨量方式突破重大阻力位或颈线位,因为增量资金总能克服获利回吐所造成的压力。而存量资金只能更多地靠市场的看好情绪,因此,一波由存量资金推动的行情,在出现巨量后2到3天内,股价就会回调。必须借助于回调让成交量萎缩到不足以对上行构成压力时,才能重新上路。
三、印证指标
无论是先期指标,还是即时指标,都是一种经验指标。经验是重要的,但光凭经验不够,还要有统计指标来做后期验证。我的习惯是用资金流量指数来做事后验证。
一轮由增量资金推动的行情,在其上涨时间不超过之前下跌时间的三分之一,上涨幅度也小于之前下跌幅度的三分之一时,资金流量指数就会完成对上一轮下跌的全覆盖。
以上证指数来说,1996年512点行情,还没涨到700点,时间不到1052点下跌的20%,就已完成对1052点下跌的全覆盖。2005年998点行情,涨到1300点,时间未到2245点下跌的15%,就已完成对2245点下跌的全覆盖。1999年的5·19行情就不用说了,因为仅仅上涨几周,大盘就直接以指数创新高告诉我们这是一波增量资金推动的行情——“5·19”行情的头几周,市场呈现出非常典型的做得热闹,说得不热闹。而2661点则是近几年说得最热闹,做得最不热闹的行情。
再看1664点的转势:中小板综早在2009年2月上证指数2400点时,就已完成了资金流量指数的全覆盖!而上证指数直到3478点,才总算完成。其后2639点的反弹、2319点的回升、2661点反弹,均未能完成资金流量指数的全覆盖。
趋势分析有三个境界。一个是不看地形,只看地图,对是偶然的。一个是先看地形,后看地图,事先不一定会对,但事后常能纠正。最好的是先看地形,再看地图。而观察一波行情是由增量资金推动,还是存量资金推动,就是最重要的查看地形的工作。这个工作不完成,哪怕你数出了第3浪中的第3浪,预测到今年GDP会增长百分之几,都没用。因为对市场来说,那都是身外之物。市场本身只有两样东西——股票和资金,供给VS需求。(作者为金证导航技术暨运营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