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被“猎杀”的风潮依然没有停止的迹象。
6月15日,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宣布,因财报无法及时提交,中国概念股双金生物当天下午将被停牌。这是美国市场今年以来第13只被停牌的中国概念股。
在此之前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已有20多家中国在美上市企业因涉嫌财务造假等原因,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摘牌或停牌。
受此影响,中国企业股票集体下跌,多只股票破发。与此同时,针对中国概念股“做空”的猎杀行动也在逐渐升温。几天前,美国券商IBG宣布,禁止其客户融资买入超过130家中资上市公司的股票,因为担心这些公司的股价可能暴跌甚至被摘牌。
中国概念股在美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那么这场危机的根源是什么?中国企业如何突围并渡过难关?
“上市潮”与“破发风”
继当当网、优酷网等于春节前后在美国上市之后,5月份以来,又有多家以互联网公司为主力军的中国公司争相到美国纽交所、纳斯达克IPO。
5月4日,人人网以“中国的Facebook+Groupon”概念在纽交所上市交易,融资7.4亿美元,创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IPO募资新高;5月5日,移动安全服务厂商网秦天下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融资8912万美元;
5月11日世纪佳缘、5月12日凤凰新媒体分别在纳斯达克和纽交所上市。有评论认为,这是华尔街“史上最密集中国互联网上市潮”。
与“上市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美国股市也刮起了中国概念公司“停牌风”和“破发潮”。
根据美股的中概30指数显示,中概30指数大跌13.62%,而同期美国三大指数道指、纳指、标普仅分别下跌了1.88%、1.33%和
1.35%;6月份上半月,该指数就下跌近15%,TMT行业更是暴跌近20%。截至6月10日,在美国上市的主要中国概念股中有8只的股价创出52周新
低。
从2010年来,共有55家中国公司赴美IPO,其中的50家已经破发。2010年赴美IPO的45家中概公司中,仅有优酷、搜房、高德、锐迪科没有破发;而今年初至六月初,赴美IPO的10只中概股除了奇虎360外全部破发。
“诚信危机”还是被“猎杀”
这些中国概念股遭遇的困境大都出于相似的原因:未能满足信息披露条件、不符合交易规则、财务遭质疑等。
但从更深层次来剖析,“诚信危机”只是一个方面。
“中国概念股目前的遭遇有多种原因,企业缺乏诚信,在其业绩没那么好的情况下,为上市圈钱提供虚假数据、夸大营业利润、粉饰报表等,这些现象客观存
在。此外,部分国内企业对美国市场的相关规则不了解,做出上市决定前没有充分的风险成本评估,对美国的监管制度也不甚了解等有关。”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
经大学教授贺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除了这些企业自身的原因,也与国内制度建设不完善、美国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的炒作、投行律所等中介职责不到位,甚至故意“做空”有很大关系。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世界金融研究所所长黄泽民对此观点表示认同,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不光是中国企业本身的问题,会计师事务所、券商、律所、公关公司等中介机构都有责任,这是一个利益链条。
“如果仅是企业造假,那么多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投行难道都看不出来?实际上,很多造假问题都是这些中介机构和企业合谋所为。”黄泽民说。
在他看来,美国的一些投行在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不那么“光彩”。
“一些投行在中国发现潜在的合作伙伴后,便不遗余力地与企业进行谈判,帮助企业包装,再到最后阶段的路演并成功上市。从程序上讲,美国证交会规定的审
计、监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设立了很多道防火墙,但在此过程中,各中介机构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往往参与到一些上市企业的造假。”黄泽民说,等上市后,再高
价退出,或者是出现问题后,集中唱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国外的投行、私募基金等在中国概念的包装上,起到一个很坏的角色,把“概念”等同于“实力”来进行包装。
“这些公司赴美上市过程中,都是在美国的投行、私募基金、会计审计机构协作下进行的。他们非常了解美国的监管标准、会计和审计标准,但他们利用美国人
本身对‘中国概念’的盲区进行包装。所以你看到当一家中国公司出现涉嫌造假的事件后,跟着是一批企业出了问题。”孙立坚表示。
危机的警示
中国概念股大面积破发乃至停牌退市不仅对中国拟赴美上市的企业产生的影响难以评估,而且对整个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形象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短期内影响难以消除,以后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门槛恐怕要提高了,而且中国企业赴美上市IPO高估值、高市盈率、高融资额的现象也很难再有了。”贺强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国内正在等着上市的企业应从中吸取教训,先练好内功。
“必须本着把公司做好,治理改善的想法经营企业,在上市之初就应该充分评估未来状况,包括对上市地点的选择,最重要的是需要考虑到企业本身的发展阶段及企业的管理层等现实状况,不能有在资本市场上捞一把就走的想法。”贺强表示。
黄泽民也认为,中国企业应该从这件事上吸取教训,企业不要太轻信美国的金融机构,企业走出去要善于与不同的市场准则多磨合,只有熟悉不同市场的制度设计,才有可能保障企业利益。其次,企业要更加注重自身的财务指标,改善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使其更加符合监管的要求。
“在美国证券市场,‘做空’是一种合法交易。此次对中国企业提出质疑的,就是做空研究机构。虽然不能排除做空者发出不实信息,但从企业自身来说,对做空的防范主要还是企业本身素质要过硬。”黄泽民说。
孙立坚则撰文表示,此次事件国内金融监管部门也有一定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国金融有效监管的缺失让他们蒙受了海外上市的屈辱——由于中国金融
业被国际市场边缘化,中方企业在美国上市的推进,无法得到站在中国企业立场上、负责任的中国金融团队的参谋,所以才出现了别人借你的筹码赚钱(低价买入、
高价抛出),最后又把你送上断头台(培育“出货”的时机)的结局。
“事实上,中国上市企业在美国遭阻击,还是因为中国金融业的脆弱使得别人有机会同时扮演‘运动员和裁判员’。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金融业、商业运行模
式和成熟市场的国际接轨十分必要,应多听取香港金融机构和其他可以信赖的在华金融机构的建议。今后金融监管部门一定要为他们把好出门的关,这不仅是为他们
负责,更是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形象负责。”孙立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