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当前的经济形势可谓是内忧外患。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交织,国内通胀高居不下,货币政策超调风险增加。展望未来,中国经济更可能出现较快增长、较高通胀的局面,而未来货币政策空间缩小,据此推断未来两年A股市场将难以出现整体性的大机会。同时,由于市场整体估值比较低,系统性风险也不大,未来市场或将处于长期波澜不兴的状态。笔者认为,未来A股市场主要机会是那些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结合得比较好的、能抗通胀的成长股。
首先,欧美经济将持续调整。欧美经济回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影响中国的出口,另一方面是全球流动性继续宽松增加中国通胀压力。
欧元区各经济体竞争力各异,而货币政策绑定在一起,各国只能用财政政策调控经济。现在各国主权负债沉重且各不相同,财政刺激空间基本耗尽,在货币政策绑定的情况下政府债务很难货币化。经过两年的经济刺激阶段,目前经济增速处于下降周期,各经济体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主权债务问题凸显,而欧元区缺乏统一的政治机构来解决危机,因此市场反应剧烈。
欧洲债务危机有两种演变结果,一是德国同意大规模购买危机国家的国债,暂时维系欧元区稳定,二是欧元区解体,欧元名存实亡。由于欧元存在天生的缺陷——不平衡的经济、缺乏统一的政治机构与统一的货币政策,从长远来看,欧元的前景不乐观。不论是德国挽救欧元区还是欧元解体,最终都会向欧洲经济体系注入大量流动性。
美国的问题主要是次贷危机中本来应该由私人部门进行的去杠杆化过程演变成政府去杠杆化,在政府削减赤字的过程中,美国经济将缓慢回落。
其次,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不大可能保持以往的高增长低通胀态势,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经济增长较快、通胀中枢抬高,股票市场估值中枢将下降。
主要原因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低端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从近年重体力劳动者工资报酬跨越经济周期连续大幅上升的情况来看,劳动力结构短缺现象比较严重。而虚高的房地产价格对投资、消费、地方财政收入和降低通货膨胀都构成一定压力。
2009年国内经济刺激政策大幅提高了地方财政的负债水平。一方面,在房价处于高位的情况下,主要依赖土地收入的地方政府将难以平衡财政收支。另一方面,在高负债条件下,由于地方政府以政绩为导向,银行难以对其大幅放贷,而地方政府投资是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推动力。
过于庞大的货币存量使得中国通货膨胀出现长期化趋势。理论上,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政府可以降低货币供应量,实际上,近几年的贷款大多供给了地方融资平台和大型国有企业,资金用途长期化,因此,短期内大规模压缩贷款的可能性很小。
第三,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处于持续缓慢下滑阶段,而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处于高位,估计货币政策将维持现状,相机决策。
从已公布的7月经济领先指标都处于下滑过程中,表明在保持目前的调控力度下,经济增速将下滑。7月CPI为6.5%,创本轮物价新高。绝大部分券商预测7月CPI见顶,其依据主要是猪肉价格调整和翘尾因素减弱。退一步说,即使CPI真正见顶,货币政策从紧缩到宽松也需要几个月的观察期(历史经验是不少于3个月),目前预期政策放松还有些早,但是考虑到经济已经持续下滑,同时欧美经济存在不确定性,政府不大可能加大调控力度。
造成通胀高企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短期内CPI可能因为商品价格下跌有所缓解,但未来通胀压力能否真正缓解还要看劳动力市场。
因此,在经济增速缓慢下滑、政策不动的情况下,股票市场仍将偏弱,但由于市场有CPI数据见顶的预期,市场有望保持震荡偏弱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