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点名、给分高、写论文 记者
谭嘉颖
在大学校园里,“能拿到学分就行了,选修课上不上都无所谓。”这样的论调已不再罕见。容易拿到学分,可以发展个性,有利将来工作……近日,记者走访各高校学生,发现大学生在选报选修课时,各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于学生而言,选修课有哪些选择的标准呢?怎么样的选修课才是对自己有用的呢?
1
热门选修课:手快有手慢无 这几年,高校选修课风风火火,面对五花八门的选修课程,不少大学生却在抱怨:报一门称心的选修课太难。
大三学生小王表示,由于选修课名额有限,每年到了选课的时候,都像打仗一样,很多热门课程基本上都会在瞬间被秒杀,剩下的要不就是自己没兴趣的,要不就是要求很高的。哲学系马晶大呼:“选选修课真是个让人头痛的活,比高考填志愿还麻烦!”
暨南大学中文系大三的小韩感叹,选选修课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选课系统早上九点开,小韩七点就连上网,眼睛盯着屏幕右下方的时间,手指不竭地着按着F5键刷新屏幕上的校园选课网页,系统一开放就要选好,否则刚才这课还剩20个名额,片刻,只有一个令你肝肠寸断的0。学生们的热情让学校服务器彻底瘫痪,最让小韩郁闷的是,好课还是没选上。
谈到选课的紧张,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小新表示“太惊险了”。为了在选课中占据优势地位,小新事先叫两个师姐占了两个位,到了晚上,她们再退自己再选,“我们必须同步,稍慢点,系统一刷就没了,手快有手慢无。”他表示,大家都在拼网速,拼耐心,最好不要分心干别的事。
社会学专业的小许今年大二,大一时由于选课晚,热门课都被学长们选完了,所以没选到自己喜欢的课。好不容易熬到大二,可以跟学长们一起选课了,想把一年级想选而没选上的文理平台课都补上。由于大一时修的学分太少,为了赶学习进度,只能“捡到篮里都是菜”,选上什么是什么。
2
最爱不点名、写论文、给分高的课 在众多的选修课中,要能够一眼找到自己想要的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关系着你下学期的幸福生活”。
每年到选课的时候,在学校论坛、人人网、微博上都可以找到很多选修“情报”:哪个老师不点名?哪门课考试写论文?哪个老师手松?不点名、论文考核、给分高的选修课往往人气高涨,一开课就立马引发众人哄抢,这似乎已成为选修课的潜规则。
“选课在很大程度上是选老师。”暨南大学广告专业的小标表示,有的课老师给分高,考试容易过;有的课老师管得比较严;有的课老师口碑好,学生觉得能学到东西,而且对他的成绩评定标准感到满意。若打听出该教授是个“杀手”,可考虑直接放弃。所谓“杀手”老师往往是给分不高、作业多、爱点名、课堂气氛严肃,对学生要求高。
有学生表示,选修课会直接忽视兴趣和有用没用,只要给分高就选,把学分拿到手才是最重要的。对此,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化学专业的魏坤不认同,他认为,要说选修课都是混学分的,没什么用,也不尽然。毕竟这门课,自己还是花了时间、花了精力去上的。学理科的李同学选修了《孙子兵法》,“当初打算利用选修课做作业,混到学分就行,听了几次课,觉得很有趣,从没缺过一次课。”
李同学表示,选课要对自己负责,选上之后,就应该去听课。如果完全不感兴趣,就应该早一点退选,而不是坐在教室里浪费时间。所以,只要对自己选的课有一点点兴趣,就应该好好听下去;没兴趣,倒不如去学点别的东西更实际。
3
“实用”还是选课第一标准 选修课体现了大学自由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本是无可非议的,但自己喜欢的课未必实用,实用的课有的很枯燥,是选择喜欢的还是实用的呢?这成为了很多学生头痛的问题
记者随机采访了广州几所高校的学生,超过一半的大学生更热衷于选择实用的选修课,凑学分的学生只占两成,而选择容易通过的也占两成,只有不到15%的大学生会按兴趣选择选修课。学生普遍热衷于选修和就业密切相关的实用型课程,像经济管理、第二外语、社交礼仪等都成了“香饽饽”。而政治学、哲学、名著赏鉴等选修课却很“冷门”,不少课程最后不得不缩小规模,而且这些“冷门”的出勤率也比较低。
小邵是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课余玩股票。这几个学期,他的选修课都和股票投资有关,比如证券投资、金融工程等,这些实用知识给了他很大帮助。小邵坦言,自己在综合素质上不够平衡,对一些传统文化几乎是空白一片,但他还是比较青睐“实用型”选修课。
小邵的室友小阮认为,老师讲的东西如果不能“立竿见影”,就很难吸引如今的同学。他和很多同学都是把实用当作选课的重要标准。小阮今年选了公共关系、现代物流,因为马上就要毕业了,学点人际沟通方面的知识会对求职有所帮助。
“选修课比必修课上课形式要灵活,是个能学到东西的地方。”去年毕业的的林静表示,选选修课应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来,然后尽量选择一些文理互补的课程,让自己的知识架构变得全面和立体,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可以多选一些中文类的课程,传媒专业的可以根据自己以后想从事的方向选择如金融类或者市场营销类的专业。
过来人贴士 选课前先试上 1.利用试听时间找好课一般学校都会给学生试听的时间,可以在课程注册截止日期前尽量多选。具体来说,如果你决定在本学期选修2门课的话,可以先注册4~5门课,然后在挑课期内,到各个课堂去试听,看具体内容、教授的水平和风格,再选出喜欢也能够胜任的课程。
2.老师很重要
同样的必选课,由不同老师教,可以是天壤之别。如果第二年是一个德高望重的教授教,那么值得等到下一年再修。另外,不必细读各门课程的简介,这个基本没有用。每个老师都会用美丽的学术语言描述自己的课程,从中根本看不出课程质量以及是否对自己的路子。
3.过来人经验最实际
选课之前可以问师兄师姐,哪些课老师讲得比较好,哪些课可以学到东西。他们往往可以几句话就能指出一门课的精妙,以及授课教授的功底和风格。
4.选课难易搭配要得当
对自己所感兴趣的课程分清主次,作好轻重缓急之安排。课不要选得太多、太重,以免为自己带来沉重的功课负担。选课时难易搭配要恰当,不要一学期全是轻松易懂的课,下学期却又累得透不过气来。
小链接:选修课 大学选修课可以概括为两类: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一般要求的学分不高,占10个学分左右,部分学校有限制其中要含有几个学分的人文类和科技类课程。专业选修课一般只有本专业的学生可以选,大多为专业课程,总学分要求在20分以上,是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选修课的学分要求一般是毕业的硬性指标,在修满学分后才有毕业资格。来源金羊网-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