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在自传里,彼得·林奇说自己只大规模买过一次债券,即70年代末期到80年初期,而当时美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高达10%以上。林奇将这种配置债券的准则总结成了一条林奇定律:只有在长期债券收益率高于股票股息率6%以上的时候,才应该大量配置。
那么债券是不是真如林奇所说的那么不堪?我们首先比较了彭博终端能追溯到的1988年至今的标普500指数和JPM美国债券整体回报指数,结果显示,二十多年来它们的回报基本相同,都在400%左右,债券指数甚至还略高一点,股票指数则波动更大。
但这种看似合理的比较,事实上却完全没有意义:因为股票还提供股息,所以我们需要比较的其实是标普500全收益指数和债券整体回报指数。在这个口径下,股票的回报达到700%左右,比债券足足多了300%。
事情还没完。在1988年至今的24年里,美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从大约8%下降到了2%,这意味着如果债券平均的久期是7年,而假设包含了企业债的7年期债券的总体收益率变动可以用10年期国债来模拟,那么债券有大概40%的回报是因为收益率的改变而不是内生的回报率带来的。同时,美国股市的PE在过去24年有所下降,这也意味着股票的内生增长速度要略高于其价格所显示的速度:大概还要高出100%左右,达到大约800%。
我们又比较了两个极端的情况:澳大利亚和日本。澳大利亚在过去几十年一直以高息著称,其债券的收益率也水涨船高。数据显示,在能够找到准确数据的2002年至今的10年里,澳大利亚的债券指数提供了大约70%的回报,而股票全收益指数提供了将近100%的回报,股票指数的净利润则增长了170%(也就是说股票的PE下降了),净资产增长了大约90%。
在以低息著称的日本,从能够得到所有需要数据的1994年开始至今,债券总计提供了70%左右的回报,而股票全收益指数则下跌了50%。问题是,同期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从4%下降到了1%,这意味着如果收益率不改变,则债券实际上只提供了40%到50%左右的回报,而同期股票的净资产则上涨了40%,大概正好打平。而作为一个以低利率换取高增长的经济体,中国在过去几年,股票的净资产和净利润增速远远跑赢了债券所能带来的回报,只是估值的改变让投资者暂时没有感受到这种差异而已。
那么,为什么债券的回报总是小于股票呢?让我们在用一个小故事来回答这个问题吧:大家都知道和刘备打天下的关羽、张飞,可是有多少人记得刘备起兵时资助他的富商张世平、苏双呢?
(作者单位:信达证券)